范仲淹“窖金济僧”不悭贪利益解析

 (2019-11-15 09:45:53)

 

分类: 吉祥思语

范仲淹“窖金济僧”不悭贪利益解析

=====================

事件:范仲淹在礼泉寺读书的时候,生活清苦,有一天晚上,他发现一只黄色的老鼠把他的饼子给叼走了。他跟着小老鼠去追,追到一颗荆树底下,老鼠钻进鼠洞,他扒开一看,竟然有一坛金子!后来,一只白色老鼠叼走了他的饼子,又发现一坛银子。范仲淹皆分文不取,掩埋如故。30年后,醴泉寺失火,而范仲淹这时已是天下闻名了,正驻守在延州,于是,寺里派人找到他,希望他资助银两,重修寺院。范仲淹将来人款待了几天就打发回去了,临别时赠送主持一包茶叶并附带一封信,而对于资助修建寺院之事则只字未提。主持听说只带来茶叶和书信,心有不满,也未打开就放在一边。几天后,县令来查看灾情,正好没有茶叶,就顺手打开范仲淹送来的茶叶和书信,信中有一首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庙,一半济僧人。”按照范仲淹信中的指点,果然挖出了金子和银子。

========

吉祥观点:

(1)、寺庙那么多人,无人发现地窖里面的黄金,而偏偏给范仲淹发现了,而且连续发现两坛金子。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表面看到的万事万物,对不同业力不同福德的人,显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正如娑婆世界对凡夫显现是五浊恶世,对圣者显现是清净净土。关于不同罪福业力,显现境界不同的这一知见,《解深密经》是这样解析的: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综上经文所述,范仲淹能够看到两坛金子,必然是他罪业轻微而福德厚重,才能显现如此,反之,别人看不见金子,则是罪重福轻,故而导致看不见。依照上述佛经推定,道理必然如此。正如当今,很多人整天执着于买彩票,买了几十年,也没有大奖,但是有的人轻轻松松做个梦,梦见彩票号码,一买就中大奖!为什么?也是这个道理!你有那个福报,又没有业障遮障,自然这个财富就显现出来了,不管是梦见,还是其他方式显现。反之,你罪业重而福德轻,无论怎么买,都不可能中奖。总而言之,一切都是罪福业力的自然显现。

(2)、既不自取其金,又秘密掩埋不令人知,而且最后在范文正公的指点下,这些财物还被用于修建佛寺,何以故?因此金在寺庙或寺庙周围之地窖中发现,极有可能是属于三宝财物,故而必须严守不失,也不可取用布施以俗人,实乃正确做法。非如今日,一些佛寺,拿着三宝财物随意施舍俗人,不知祸害几多人也!《日藏经》云:有信心人,供养僧故,舍施华果,种种饮食,比丘得已,回施于我,我得便食。彼业因缘,于地狱中,经无量劫。

(3)、见到金子又不贪占,证明品行高洁,格局不俗,的确是大宰辅之心性。若为私利,见金生贪,先窃其财,后拥权柄,必定窃国,社稷祸害,必从此而起。除宿福之因由外,但凡天地拥立一人,必因此人有利世益民之能。此佛教菩提心之使然也!持菩提心者,十方诸佛天地鬼神无不拥护。而自私自利之人,非菩提心之流,则不能感召此种特殊护持。必须不自私不自贪者,方堪护世持国之用。范文正公,居其一也!

(4)、范文正公不贪非己之金,乃至前文所述,瑞士人不贪不劳而获的政府福利,其实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富贵之人自有富贵之人不悭贪的禀性和原则。也或者颠倒过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悭贪的正确原则和禀性,才导致他们成为了富贵之人。有些人说,现在有些富豪也很悭贪啊?我的回答:现在的富贵都是过去布施得来的,现在的富贵至少证明过去他布施的那个时候,他是不悭贪的,这是因明推定无法否定的事实。

瑞士人不悭贪,范仲淹不悭贪,就比较容易感召富贵,这种说法可靠吗?关于不悭贪者,更容易百千倍的感召财富的善报,关于不悭贪者,更容易令王位自在(官位),《十善业道经》是这么说的:远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一者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者,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三者,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者,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者,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分享:

6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1159) 评论 (13) 收藏(2) 禁止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朱清时:当量子纠缠遇到佛学(转)

后一篇:赞许拥护如此“佛教商业化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