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10:29:05)
| 分类: 吉祥思语 |
大乘空有妙义不同,彼此并无违妨
====================
藏密传教,每尊大中观空性见为最究竟见地,反斥唯识为不究竟说,甚至斥为邪说。藏传某些教派,大有以大乘空宗,一统大乘有宗之趋势。然而,中观所谓之般若空性见,实乃究一切万有之自性本空时成立,若反向论之,本空之自性随缘起而显现一切万有时,则唯识有宗思想成立。也即:空有二宗,阐述自性角度侧重不同,实无彼此尊卑正邪之分,岂能以究竟不究竟分别之?甚至以正邪分别之?论辩佛法,本求真理,若为显扬空性究竟而呈唇舌之利,何益佛法?昔太虚大师评《入中论》以中观破唯识,也斥其为唇舌游戏。
复次,缘起性空,顺求缘起法之自性时,则一切缘起法无自性,或曰一切缘起法自性本空,同属一义,此时穷究自性本空,本属真理,实无争议。然若逆求性空缘起,从自性本空中随缘起显现万有时,岂能不承认性空随缘起有所显现?比如,即便空宗至尊经典《大般若经》赞叹般若空性,但也反复说教,从般若中流出一切大小乘圣果。也即常言,般若出生三世诸佛,故般若为诸佛母。又如《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云:又如大地,出种种宝,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生出世间种种功德。该经又云:般若波罗蜜出生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因此,般若空性,并不是说你空完了,空彻底了,什么就没有了,然后你就和一切世间出世间没关系了,并非如此,因为上述佛经明确证明: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有、一切万法、一切大小乘圣果,都从般若空性中出生流出。也就是说,从般若空性中随缘起出生建立万有,这也是般若的功能之一。如果只注重一切法无自性,不承认无自性中建立一切法,如果只注重一切法自性本空,不承认自性本空中建立万有,那么,这种般若空性见,一样是邪见,因为它彻底违背了缘起性空的基本正见,具体而言其错谬就是它割裂理解缘起和性空。而,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注意:大乘唯识有宗的理论体系,正是阐释如何从般若空性中构建一切万有的理论体系。反之,大乘空宗的理论,是反向逆求一切万有自性本空的过程。二者各自的理论方向不同,各自要解决佛法理论的具体任务不同,根本就不存在空、有谁更殊胜的问题。一些半罐子学者,每每以大中观空性见斥唯识,但是又搞不清中观和唯识各自的理论侧重。所以,般若空性并非只空不有,它只是在追溯一切万有之自性本质的理论角度时,才承许只空不有,但是在解决空性出生万有的关系时,并非只空不有,不然根本不能阐释和建立空性和万有的关系。竟如此,何以大乘空宗的言辞经常尊空而屈有?对于那些极端的空性见,大家在认知上一定要提防。
观世音菩萨有一个化身,名叫“不空绢索”。唐朝有一位唐密译经师,叫不空三藏。对佛教徒来说,如果死死的执着“绝待的空性”,而不能兼顾空与不空之间的辩证关系,那么,这种狭隘的空性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空性观,我们也可以说它就是断灭空的邪见。有几句合理的反问:既然《心经》说一切皆空,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叫空性观世音,反而叫做不空绢索观世音呢?不空三藏,为什么不叫空性三藏,而叫做不空三藏呢?为什么《心经》说一切皆空,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所以,对于死死执着空性本体,死死倡导“绝待空性”而排斥“不空”见地者,其空性见,本身就是严重问题。
空与不空,本身是一体两面。
换句话说,空与有,本身是一体两面。
如手心手背,哪有言手心而不承认手背,言手背而不承认手心的道理?
正如嘎玛仁波切所说:真正的空性,是空中存有,有中见空,显空无二的意思。正因为事物都具有空性,才能显现一切的可能。我们对于自我执着的实有,和执着的一切现象界都不具有真实性,不是具体的、永恒的、或有具足的存在性。而正是因为缺乏真实存在,才能让现象无限地被显现。
复次,若有不能通俗理解空有关系者,吉祥以《周易》易理为解之,更通俗易懂,如下:
《周易系辞》曰:无极(空性)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此为易理顺生之道,可以概括为大乘唯识有宗的理论方向,有宗思想阐述从般若空性中建立万有的过程。反之,万物归八卦,八卦归四象,四象归两仪,两仪归太极,太极归无极,无极即空性,此为易理逆灭之道,一切万有逆溯其源归于无极空性,可以概括为大乘空宗的理论方向。概括二者理论顺逆而言:大乘有宗唯识理论论述的是从般若空性顺生万物之道,大乘中观空宗理论论述的是万物万有逆溯空无自性之道,二者之理论方向正好完全相反,但是,二者所依的般若本体自性,是同一个,没有第二个,所以,空有二宗教义,并无丝毫矛盾。认为空有二宗理论矛盾者,或者以大中观空性见自高,而贬低污损唯识有宗者,本属弱智狂悖之徒,实不明世尊设教本意。
就连大乘空宗最终也承认这一点:只有绝待的空性,才能建立万有。辨析:追溯万事万物绝待的空性本源,这是你大乘空宗的任务所在,反之,从绝待空性本源中建立一切万有,这是大乘有宗的理论侧重。彼此理论的差异就在这里。所以,我不清楚一些大乘空宗见解的持有者,往往于大乘唯识有宗的义理之前,其表现种种言辞狂悖自高,不知道有什么好自高自大的?有本事,你索性认定般若空性中流出一切万有和一切万法不成立,这算是你所谓“绝待空性”。既然你最终还是承认,只有绝待的空性才能建立万有,最终你还是承认空性中建立万有,那有什么好对有宗唯识见地自高自大的呢?在这个角度,空宗的思想不还是最终要承认有宗的思想体系吗?
我们即便用今天科学理论,来阐述空有关系,也有这种问题,也不可能单纯靠一个角度的理论,解释所有问题,比如就以空有关系为例:如果说用“超弦理论”来解释空性,一切万物都是微观粒子构成,而一切微观粒子最终只是虚空中弦的震动所构成,那么在超弦理论中,我们几乎已经追溯到物质世界的空性本源。可是,即便如此,超弦理论也只是寻找到了万物的空性本源。可是,空性本源和一切万有的物质世界之间,不还是存在“空中生有”的关系吗?不然物质世界一切万有怎么解释其形成?不然空性中由弦的震动形成微观粒子,再由微观粒子构成物质世界的过程,你怎么解释?因此,即便科学见解解释空有,也存在顺逆两个方向,也不是仅仅依靠超弦理论追溯到空性,然后一切问题就解决了。也即,你既要能正向溯源于空性,还要逆向解决从空性源头流出物质万有的理论,才能圆满解释一切问题。因此,即便是科学理论,也需要从空、有两个理论角度,才能实现完整解释缘起性空。所以,一些偏执持有大中观空性见者,每每贬斥大乘有宗的唯识见地,其本身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
然而,藏地大多持空性见者中,尊空而卑有者,多多有之。尤其一些所谓高级知识分子,也常发表种种所谓推崇“中观”而贬斥“唯识”的高论著作。他们口口声声说“绝待的空性”才是最高见地。似乎他们若不推崇中观空性,就显得自己很没知识,就似乎没有追上藏地最高见地?我们并非说他们推崇般若空性的见地错误,该见地本身毫无错误,那么错误在哪里?错误在于以中观空贬斥唯识有。吉祥客观评价:大中观空性见,其只能在阐释万法的空性本体时,算是最高见地,但是在阐述空性显现万有的过程时,大乘唯识有宗的思想,才是最高见地。所以,不能不分逻辑前提,就随随便便将大中观空性见成立为最高见地。
综合而言,空有二宗只能用“玄空妙有”的思想彼此兼容才能圆满,在探究万法的自性本体时,破一切万有并承许成立绝待的空性,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用空性本体的理论去破空性随缘起显现万法的理论,以此来攻击大乘有宗唯识思想,这是大乘空宗论辩者经常使用的伎俩,这等同于逻辑流氓用流氓逻辑攻击一个不在逻辑的见地,比如:空性本体、空性本体出生万有,二者即便从名言逻辑上,他们也不是一回事,怎么可以用空性本体的理论,去攻击空性本体出生万有的理论呢?真是莫名其妙。其实,佛法的很多看似高深的复杂理论和不同见解,你一旦用清晰的逻辑去对比,你就知道这里面的问题核心在哪里,就知道彼此争论的矛盾点在哪里,就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人在佛法的理论上耍流氓。
看多了空有二宗的各种辩论资料,尤其是藏地比较自傲的大乘空宗一系的见地,吉祥发现,很多争论的问题核心不过如此。好多问题的本质,只不过唇舌游戏,并无实义。或者很多论辩的逻辑前提都完全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好辩论,乃至某些宗派又有什么好自高的呢?
因此,藏地一些汹汹然呼叫要以藏地最高见地的大中观空性见,来摧灭一切其他见地的声音,大家听听就好。这也是我说的弘法者的“秦始皇思维”之一种表现:试图以成立空宗见地来毁灭有宗见地,试图成立自宗消灭它宗,试图将一切有宗教义及一切教义都统一在大乘空宗的教义之下。对这一类人,我是建议他们好好撒泡尿照照,中观和唯识之间,空和有之间,各自是不是阐述自性的理论方向不同?是不是对自性的阐释角度不同?空宗的任务重在阐述自性本体特征,而有宗重在阐述自性本体的功用,一个是能用之本体,一个是本体之能用,如果搞不清二者的体用关系,这种站在空宗角度自高自大的辩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面对空有二宗的争议中,我所见到心胸最开阔,心态最健康,最具包容性的一位大德,是玄奘大师。大家印象中,奘师是大乘唯识有宗之顶天立地的人物,但是,奘师在翻译大乘有宗经典《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的同时,还翻译了大乘空宗的根本经典,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所以,奘师的学问和心态,才算是真正对空有二宗思想的兼容并蓄,因为奘师能够看到空宗和有宗各有利益,奘师没有用一宗思想消灭另一宗思想的意图,从他翻译经典,能够兼顾空有就可以证明。但是,我们看到某些宗派后来一些持空性狂慧的辩论者,他们所显现的某种小肚鸡肠的空性见解,实在不足为人称道。奘师当年面对这种空有二宗的教义之争时,曾经如是评断:圣人立教,各随一意,不相违妨。用吉祥的话说,就是:在不同的角度立不同的教义,解决佛教不同角度的理解难点,但彼此毫无矛盾。因此,吉祥今天,可以以奘师的评断,轻慢那些见解偏狭,非此即彼,不能圆润观待空有二理者。
本文不需要陷入应成中观和自续中观的教义差别之争,也不需要陷入世俗空胜义有、胜义有世俗空的名词游戏之争,更不需要陷入一切皆空阿赖耶空不空的二宗教义之争,我们彻底跳出这些藩篱。我们仅仅以空有二宗在教理中阐述空性本体的角度不同,理论侧重不同,就可以彻底看清楚这个问题。很多名词游戏,唇舌之辩,有时候远远不如先在逻辑上认清问题。对于逻辑前提各自不同的问题,理论侧重不同的问题,好多辩论是没有意义的。对于这些问题,第一件事是搞清楚具体问题的逻辑前提,而不是开始辩论。
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抬高自己的教派和教义,更不是为了贬低对方的教派和教义,而是为了探求和证悟真理。就像太虚大师所说,《入中论》破唯识,怎可搞成唇舌游戏?所以,奘师对空有二宗思想的兼容并蓄,这才是健康圆满的对待空有之争的成熟心态,这才是圆满见地。
分享:
3
0
阅读(591)┊ 评论 (5)┊ 收藏(0) ┊禁止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
前一篇:抄我作业?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后一篇:我等你用证据来笑话我!
评论
秀秀
这篇博文我看不怎么懂,不过,我知道师兄写的是对的。我知道执着于空,或执着于有,都属于堕两边偏激了。我读金刚经,他既没有说空,没有。也没有说都有。。。。。
先存下来,见地上来再翻出来学习!阿弥陀佛!
8月20日 11:21回复(0)
唯识不究竟,弥勒菩萨讲他干什么?真真岂有此理
8月20日 11:23回复(0)
甘露火
大乘空宗讲的是总相智,尚未涉及一切种智。唯识有宗才开始讲一切种智。
8月20日 18:08回复(1)
光音水莲
生而无生,法性湛然;无生而生,因果俨然。善谈心性者,不离因果;善谈因果者,怎离心性。体用不二!离体则无用,无金何有器;离用谈体,死水一潭,堕无为坑。此为教理。重要的是,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此为证法。
8月21日 08:23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