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关斋戒功德,经文摘录。

[复制链接]

98

主题

664

帖子

5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0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3-5-29 11:27 编辑

本楼:………………八关斋戒功德。
二楼:………………八关斋戒功德。
三楼:………………与修法的关系。

四楼:………………如何受持八戒。



===========================


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能获得解脱分法。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善男子!若有从他三受三归,三受八戒,是名得具一日一夜优婆塞斋。明相出时,是时则失。是故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如是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何以故?若一时中二人共受,何因缘故一人毁犯、一人坚持?是戒力故,后世生时不能造恶,受已作罪,复不永失。若先遣信,欲刑戮人,信迟未至,其人寻后发心受斋,当受斋时,信至即杀,虽复一时,以戒力故,不得杀罪。若诸贵人,常敕作恶,若欲受斋,先当敕语,遮先诸恶,乃得成就;若先不遮,辄便受斋者,不名得斋。欲受斋者,先当宣令所属国境,我欲受斋,凡是斋日,悉断诸恶罚戮之事。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

  “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何以故?我时众生具五滓故。是故我为鹿子母说:‘善女!若娑罗树能受八斋,是亦得受人天之乐至无上乐。’善男子!是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如是斋者,既是易作,而能获得无量功德。若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持此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法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受十善戒经》



奉持八戒,习五思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兴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是以智者自力行,出心作福。

——《佛说斋经》



佛告堕舍迦:“佛正斋法有八戒,使人得度世道,不复堕三恶处,所生常有福祐,亦从八戒本因缘致成佛。

——《优陂夷堕舍迦经》



  佛告优陂夷堕舍迦:“持八戒斋一日一夜不失者,胜持金银珠玑施与比丘僧也。天下有十六大国,一者名鸯迦,二者名摩竭,三者名迦夷,四者名拘薛罗,五者名鸠溜,六者名般阇荼,七者名阿波耶?八者名阿洹提渝,九者名脂提渝,十者名越祇渝,十一者名速摩,十二者名速赖吒,十三者名越蹉,十四者名末罗,十五者名渝匿,十六者名剑善提。是十六大国中珍宝物施与比丘僧,不如斋戒一日一夜也。斋戒使人得度世道,以财宝施与,不能使人得道。今我得佛道,本从是八戒起。

  佛告堕舍迦:“天下人多忧家事,我用是故,使一月六斋持八戒。若有贤善人,欲急得阿罗汉道者,若欲疾得佛道者,若欲生天上者,能自端其心、一其意者,一月十五日斋亦善,二十日斋亦善;人多忧家事,故与一月六斋。六日斋者,譬如海水不可斛量,其有斋戒一日一夜者,其福不可计。

——《优陂夷堕舍迦经》



如是修行圣八关斋,于是八关斋中功德不可限量,言有尔所福、尔所功德、尔所福报,如是众多福不可称计。诸比丘!譬如五大流水皆同一处,所谓恒伽、谣婆奴、新头、阿脂耶、婆提摩弃,彼水所流处不可限量,言有尔所水、有尔所瓶水,有尔所千瓶百千瓶水。如是圣八关斋福不可称量,言有尔所福、尔所功德、尔所果报,此大福不可称计。

——《佛说八关斋经》



居士妇!若行如是圣八支斋,若有十六大国,谓一者鸯迦,二者摩竭陀,三者迦尸,四者拘萨罗,五者拘楼,六者般阇罗,七者阿摄贝,八者阿和檀提,九者枝提,十者跋耆,十一者跋蹉,十二跋罗,十三苏摩,十四苏罗吒,十五喻尼,十六剑浮。此诸国中所有钱宝、金、银、摩尼、真珠、琉璃、坏伽、碧玉、珊瑚、留邵、鞞留、鞞勒、马瑙、蝳蝐、赤石、旋珠,设使有人于中作王,随用自在者,彼一切比丘持圣八支斋,不直十六分。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



  时,有优婆夷子,受八支斋,寻即犯戒,即为鬼神所持。

  尔时,优婆夷即说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
  神通瑞应月,八支善正受,
  受持于斋戒,不为鬼所持,
  我昔数咨问,世尊作是说。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



  尔时,优婆夷有一男儿,受持八戒,于戒有缺,以犯戒故,鬼着而狂。时优婆夷即说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以月八日,
  如来神足月,清净持八戒。
  修行不缺减,鬼神不扰乱,
  我从罗汉所,得闻如是事。

  时有夜叉而说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以月八日,
  神足月斋日,持戒不毁缺,
  具受八支斋,鬼神不扰乱。
  汝于罗汉所,所闻皆称实。

  我今必当放。”夜叉作是语:
 “毁戒鬼扰弄,若有所毁缺,
  现在鬼神恼,将来获恶果。

  受戒如执刀,急缓俱能伤,
  智者须菩提,得中则无害,
  不持法沙门,后受地狱苦。
  如彼拙用刀,必伤于其手,
  善捉者不伤,能护沙门法,
  后必得涅槃。”夜叉捉儿竟,
  捉已寻复放。时彼优婆夷,
  寻语其子言:“汝今当听我,
  夜叉之所说,诸有迟缓业,
  梵行不清净,邪命并谄曲,
  彼不成大果。譬如拙用刀,
  必自伤害手,善持沙门法,
  后必近涅槃,如似善捉刀,
  不自伤其手。”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善处者,欲得尽诸漏入涅槃城者,当求方便,成此八关斋法。所以然者,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方便,成此斋法。

  “我今重告敕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关斋者,欲求生四天王上,亦获此愿。持戒之人,所愿者得,我以是故,而说此义耳。人中荣位不足为贵。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亦生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终不有虚。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

  “诸比丘!我今重告汝,若有男子、女人持八关斋者,生欲天者,生色天者,亦成其愿。何以故尔?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复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欲得生无色天者,亦果其愿

  “比丘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欲生四姓家者,亦复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方天子,亦获其愿。欲求作转轮圣王者,亦获其愿。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无愿不获。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



佛语诸沙门:“弥兰者,吾身是也。所以然者?未奉三尊时,愚惑信邪,母沐浴着新衣卧,吾蹈母首,故太山以火轮轹其首耳。又尝以四月八日,持八关斋,中心欢喜,故获宝城,寿命巨亿,所愿从心无求不获。睹世无足,唯得道乃止耳。

——《六度集经》卷第四



尔时,龙王复向诸龙,而作是言:“已为汝等作善事竟,为已示汝正真之道,复为汝等然正法炬、闭诸恶道、开人天路,汝已除弃无量恶毒以上甘露,补置其处欲请一事。汝等当知于十二月前十五日,阎浮提人以八戒水洗浴其身,心作清净为人天道而作资粮,远离憍慢、贡高、贪欲、瞋恚、愚痴,我亦如是,欲效彼人受八戒斋法。汝当知之,若能受持如是八戒,虽无妙服而能得洗浴、虽无墙壁能遮怨贼、虽无父母而有贵姓,离诸璎珞身自庄严、虽无珍宝巨富无量、虽无车马亦名大乘,不依桥津而度恶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是。汝今当知,吾于处处常受持之。”

——《菩萨本缘经》卷下



虽供养佛,起塔僧房精舍,及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并前比蓝阎浮提人,所施功德,不如有人一日之中受三自归、八关斋,若持五戒,所得功德,逾过于前所施福德,百千万倍不可为喻。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



时憍昙弥告诸比丘尼及一切诸善女人,而作是言:“我等应当至心归命阿难大师。若有女人欲求安隐,吉祥果报,常当于二月八日、八月八日,着净洁衣,至心受持八戒斋法,昼夜六时建大精进。阿难即以大威神力,应声护助,如愿即得。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五



佛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于意云何?是时慈者,岂异人乎?勿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以彼时欲入海故,受八关斋戒,以彼业报因缘力故,得值如是四种宝城,一切诸物皆悉具足无所乏少。由于恶心瞋恨因缘踏母头故,具足经由六万年岁,受大铁轮炽然之苦。汝诸比丘!因业报应,非虚空受,但是众生造善恶业,随业因缘而受是报。是故诸比丘!应须受业,清净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诸比丘!若有比丘,身自愚痴,不辩罪福、善不善等,应当咨问师长和上阿阇梨等,于后乃行城邑聚落、若和上阿阇梨而不许可自专去者,应当如法治其不敬不孝顺罪。”

——《佛本行集经》卷第五十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差摩比丘尼,宿殖何福,生在王家,无有欲想,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其法中,有一妇女,与其夫主,心不相怜,常共忿诤。每于一日,各相劝勉,诣比丘所,受八关斋,因共求愿:‘使我等辈,在所生处,尊荣豪贵,于斗诤中,常共和解。’发是愿已,随寿长短,各取命终,共生王家。”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夫主公者,今梵摩王是;彼时妇公者,今波斯匿王是;彼时夫主者,今王子是;彼时妇者,今王女是。”

——《撰集百缘经》卷第八



佛说偈已重告王曰:“斋之福祐明誉广远,譬如天下十六大国满中珍宝持用布施,不如末利夫人一日一夕持佛法斋,如比其福须弥以豆矣。积福学慧可到泥洹。

——《法句譬喻经》卷第二



佛告大王:“人行罪福各有本性,所受影报万倍不同,若行六德福多,诸佛所誉,终生梵天福乐自然。

——《法句譬喻经》卷第四



  (五三)天女受持八戒斋生天缘

  尔时复有一天女,受持八斋,生于天上,得端政报,光颜威相,与众超异。时共诸天,集善法堂上,诸天见已,生希有心。释提桓因,以偈而问:

 “汝昔作何业,身如真金山,
  光颜甚炜炜,色如净莲花?
  得是胜威德,身出大妙光,
  以何业行获?愿为我说之。”

  天女尔时,说偈答言:

 “昔于迦叶佛,受持八戒斋,
  今得生天中,获是端政报。

  释提桓因,重以偈赞:

 “奇哉功德田,能生胜妙报,
  昔少修微因,而得生天上。
  如此胜福聚,谁当不供养?
  如是最胜尊,谁当不恭敬?
  诸有闻是者,宜应大欢喜,
  欲求生天者,应当持净戒。

  尔时此天,持好华盖,来至佛所;佛为说法,得见谛道。时诸比丘,即问佛言:“此天往昔,作何福业,得生天中,而获圣果?”佛言:“昔为人时,于迦叶佛所,受持八斋,由是善行生于天上,而见道迹。

——《杂宝藏经》卷第五



  (八一)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恶魔波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掷着海外。”佛言:“我观世间,无能掷我着海外者。汝于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而我乃于三阿僧祇劫,广修功德,一阿僧祇劫,我曾供养无量诸佛,第二第三阿僧祇劫,亦复如是,供养声闻缘觉之人,不可计数,一切大地,无有针许非我身骨。”魔言:“瞿昙!汝道我昔,一日持戒,施辟支佛食,信有真实,我亦自知,汝亦知我;汝自道者,谁为证知?”佛以手指地言:“此地证我。”作是语时,一切大地,六种震动,地神即从金刚际出,合掌白佛言:“我为作证,有此地来,我恒在中。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佛语波旬:“汝今先能动此澡瓶,然后可能掷我海外。”尔时波旬及八十亿众,不能令动,魔王军众,颠倒自堕,破坏星散。诸比丘言:“波旬长夜,恼乱如来,而不得胜。”

  佛言:“非但今日,过去亦尔。昔迦尸国,仙人山中,有五通仙,教化波罗㮈城中诸年少辈,皆度出家,使修仙道。尔时城神,极大瞋忿,语仙人言:‘汝若入城,更度人者,我捉汝脚,掷于海外。’彼仙人捉一澡瓶,语城神言:‘先动此瓶,然后掷我。’尽其神力,不能得动,惭愧归伏。尔时仙人,我身是也。尔时城神,波旬是也。”

——《杂宝藏经》卷第七



诸比丘答言:“欲求所愿者,当受持八关斋,所求如意。

——《众经撰杂譬喻》卷下



昔有四姓请佛饭。时有一人卖牛湩,大姓留止饭,教持斋戒止听经,宾乃归。妇言:“我朝相待未饭。”便强令夫饭,坏其斋意。虽尔七生天上、七生世间。师曰:“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复有五福:一曰少病,二曰身安隐,三曰少淫意,四曰少睡卧,五曰得生天上常识宿命所行也。

——《旧杂譬喻经》卷上



持斋修梵行,常欲见贤圣,
依附明智者,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卷下




长者!居家菩萨当行八关斋。持是斋戒功德,梵行清净沙门,行菩萨善本。与诸戒具道沙门、梵志相随,恭敬奉事,不得见恶,索其长短。若见犯戒比丘,当敬事袈裟:‘此为是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袈裟,戒、三昧、智慧、解脱、见慧当为袈裟。’作礼其袈裟已,离一切淫尘,是为诸贤圣神通之法。念是以后,益恭敬此比丘,当于是比丘起大哀:‘是恶行,犯是戒行非善戒。是佛法寂定、调柔,有智入如来法门作沙门,不寂定、无调柔非贤者行,为常勤苦。’如来言:‘无戒、不学者,不当轻易。’所以者何?非是其人过也,是淫尘之咎,用爱欲见不善本态。佛法有哀护,若能觉了是淫尘念空,便可得第一道意,可得作平等忍。所以者何?智慧能坏爱欲。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

——《无量寿经》卷下



大王!波罗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如来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德果,况复佛也?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



若为无上道,一日一夜中,
受持八戒斋,则生不动国。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吾昔所行无数生中作转轮圣王,无数生中作天帝释,无数生中作梵天王。奉持贤圣八关斋法度难救厄,设四天下满中火焰譬如劫烧,一心归命称如来名,持八关斋法投身入火焰不能烧,若满中水水不能溺,八关斋者诸佛父母。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汝昔所发愿,成佛说上道,
济拔世苦海,为众生说法,
令竭苦无余,使入无畏城,
置于菩提道。遍满众生界,
行恶失道者,忏悔毁闻戒,
随顺昔所愿,说法俱胝劫,
浴以八戒水,令度烦恼河。
三界众生中,更无如佛者,
自既得解脱,复解脱世间,
运度诸众生,于此三有海。
唯佛得如是,世间第一觉,
唯佛是世亲,愿布甘露法。

——《宝星陀罗尼经》卷第四



云何名王顾恋善法?谓有帝王,信有因果、善不善业、人天果报,具足惭耻,而不恣情作身、语、意三种恶行,时时惠施,修福持斋,建立漫茶罗,受灌顶法,而设护摩供养圣众,四无量心常怀广济,如是名王顾恋善法。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若诸国王任持正法,与诸内宫王子、大臣共修惠施,行好善事;持斋受戒、慈三摩地门、上妙梵行;频作护摩,息灾增益;建曼荼罗,具受灌顶,是为功德圆满。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道意白佛:“譬如世间男子女人,昼夜精进奉八关斋,无所毁失亦不缺戒,如是,大圣!行菩萨者,从初发意未成正觉,常八关斋,是故名曰为菩萨也。

——《持心梵天所问经》卷第二



菩提菩萨言:“譬如若男子、女人受一日八戒无毁无缺,若菩萨如是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于其中间常修净行,故名菩萨。世尊!若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不动心故,名为菩萨。”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利楼鬼所住之处,末利夫人所造讲堂。罗旬逾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诃迦叶、舍利弗等以为和上,摩诃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

  鬼魅所著,见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擽两腋下及余身分,口中唱言:“埠惕埠惕。”如旋火轮、似掣电光,或起、或灭,令于行者心不安所。

  若见此者,当急治之。治之法者,教此行人,埠惕来时,一心闭眼,阴而骂之,而作是言:“我今识汝,知汝是此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汝为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

  若出家人,应诵戒序;若在家人,应诵三归、五戒、八戒,鬼便却行,匍匐而去。

——《治禅病秘要法》卷下



  “时有净信长者、诸婆罗门,于声德如来及声闻僧所发勇猛意,学大力王而设供养——谓以世财为胜供养——彼人不知行供养也。云何行供养?所谓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诣佛、亲觐请问见深法忍。

  “童子!时声德如来作如是念:‘是诸众生志意下劣,不能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诣佛、亲觐请问见深法忍、修于梵行寂静远离、受具足戒得比丘分、及以受行究竟善根,如是寂灭乐具无上妙乐悉皆远离,但以世财而供养我。是诸众生但希小乐,谓为至乐;是诸众生但重现法及后世法,不能爱重究竟善根。云何名重现法?谓乐五欲。云何名重后世善根?谓乐生天。云何名为究竟善根?谓究竟清净、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穷尽、究竟最后、究竟涅槃。我今说如是法,令此众生于其檀行不为究竟最胜供养,但以无上行而供养我。’

——《月灯三昧经》卷第二



  尔时世尊重说偈曰:

 “于诸法调柔,恒持斋禁戒,
  布施心平等,深观无常法。
  一切所行业,坚固心受持,
  以此行业故,常生天人中。
  受天上乐已,还生于人中,
  受世间福报,而得足下平。
  蹈地皆悉着,随蹈地起迎,
  若在家出家,皆有如是相。
  若梵天魔王,沙门婆罗门,
  一切诸怨家,皆悉已降伏。
  出家行学道,断绝生死源,
  众行已满足,得成无上尊。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上



  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时,王与牛为兄弟,作优婆塞,俱持斋一日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懈怠,寿终升天上,寿尽下为国王;牛时犯斋夜食,后受其罪,罪毕复作牛,百世尚有宿识,故来开悟王意。牛后七日,寿终上生天上。”

  佛言:“四辈弟子!受持斋戒,不可犯也。

——《犍陀国王经》



道人即为臣下说王本变:“欲知王者,本是先王时执盖小儿,常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不犯诸恶。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

——《普达王经》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若有人能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乃至一弹指顷能受十善,受已修行,以是因缘得无量无边功德。

“阿难!若复有人能一日一夜,受八戒斋已,如说修行,所得功德胜前福德,千倍、万倍、百千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乃至复能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获福转胜。阿难当知,如前所说,一弹指顷十善福德,比一日一夜八戒福德,复于百分不及其一,于千分中亦不及一,于百千分、数分、算分、计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最无比经》



天及修罗人,福寿有差等,
乐求生天者,坚持八斋戒,
快乐寿命长,远离疾病苦。

于禁若破犯,少分乐生天,
而堕于修罗,部多为眷属。


——《佛说六道伽陀经》



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

——《佛说护净经》



  问曰:

  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

  答曰:

  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

  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

  如《四天王经》中佛说:月六斋日,使者太子及四天王,自下观察众生,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少者,便上忉利,以启帝释;帝释、诸天心皆不悦,言:“阿修罗种多,诸天种少。”若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多者,诸天、帝释心皆欢喜,说言:“增益天众,减损阿修罗。”是时,释提婆那民见诸天欢喜。说此偈言:

  “六日神足月,  受持清净戒;
  是人寿终后,  功德必如我!”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不应说如是偈。所以者何?释提桓因三衰、三毒未除,云何妄言持一日戒,功德福报必得如我?若受持此戒,必应如佛,是则实说。”诸大尊天欢喜因缘故,得福增多。

  复次,此六斋日,恶鬼害人,恼乱一切,若所在丘聚,郡县、国邑,有持斋受戒行善人者,以此因缘,恶鬼远去,住处安隐。

  以是故,六日持斋受戒,得福增多。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义第二十一(卷第十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664

帖子

5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0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3-5-29 10:53 编辑

  差摩现报缘品第三十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罗阅只竹林精舍。与尊弟子无央数众。

  尔时国中。有一婆罗门。居贫穷困。乏于钱谷。勤加不懈。衰祸遂甚。方宜理尽。衣食不供便行问人。今此世间。作何等行。令人现世蒙赖其福。有人答言。汝不知耶。今佛出世。福度众生。祐利一切。无不得度。如来复有四尊弟子。摩诃迦葉。大目犍连。舍利弗。阿那律等斯四贤士。每哀贫乏。常行福利苦厄众生。汝今若能以信敬心。设食供养此诸贤士。则可现世称汝所愿。

  时婆罗门。闻诸人所说如是事已。心怀欢喜。往其国中。遍行自炫。作役其身。得少财物。担至其家。施设饮食。请诸贤圣。供养一日。克心精勤。望现世报。婆罗门妇。字曰差摩(晋言安隐)。饭僧已讫。诸尊弟子。劝请差摩。受八关斋。受斋已讫。各还精舍。

  时瓶沙王。值游林泽还来向城。道见一人。犯王重罪。缚着标头。竖在道边。见王悲哀。求索少食。王情愍伤。即可当与。正尔别去。时王竟日。忽忘前事。夜卒自念。我以先许彼罪人食。云何欻忘。即时遣人致食往与。举宫内外。无欲往者。咸作是说。今是夜半。道路恐有猛兽恶鬼罗刹。祸难众多。宁死于此。不能去也。尔时国王。念彼人苦。身心烦恼。极怀怜愍。即令国中。谁能致食。至彼人所。赏金千两。国中人民。无受募者。

  于时差摩。常闻人说。若世有人。受持八关斋者。众邪恶鬼。毒兽之类。一切恶灾。无能伤害。差摩闻之。便兴此心。我家贫穷。加复受斋。今王所募。欲为我耳。我今当往受其募直。思惟已定。往应王募。尔时国王。又语差摩。为吾担食。至彼人所。若达来还。吾定当与汝金千两。

  差摩即时。如敕担往。至心持斋。无有缺失。顺道而行。出城渐远。逢一罗刹。名曰蓝婆。彼鬼是时。生五百子。初生已竟。极怀饥渴。见差摩来。望以为食。然彼差摩。持斋无缺。罗刹见之。逆怀怖畏。饥饿所逼。现身从乞所担之食。持少施我。差摩不逆。以少丐之。

  所施虽少。鬼神力故。而用饱满。于时罗刹。问差摩言。汝字何等。女人答言。我字差摩。罗刹欢喜。语差摩言。今我分身。而得安隐。由卿活命。益我不少。我既蒙活。复闻好字。我所住处。有一釜金。持以报卿。来时念取。又复问言。汝欲何至。差摩答言。欲持此食往与彼人。蓝婆又言。我有女妹。在前住止。字阿蓝婆。卿若见之。为吾问讯。云我分身。生五百子。身体安隐。具腾我情。令知消息。

  差摩如言。顺道而去见阿蓝婆。即出问讯。说其蓝婆。情事委曲。生五百子。皆悉安隐。时阿蓝婆。闻之欢喜。问妇人曰。今汝字何。女人答言。我字差摩。罗刹闻之。亦用欢悦。我姊分身。复得安隐。汝字复好。何其善也。今此住处。有一釜金。我用赐卿。来时念取。又问之曰。汝欲何至。差摩答言。为王担食。至彼人所。阿蓝婆曰。我有一弟。字分那奇。住在前路。为吾问讯。

  因腾姊意。即复共辞。顺道而进。到前如意。见分那奇。为其二姊。具说意状。云彼大姊。生五百子。身轻安隐。无有不祥。时分那奇。闻其二姊平安消息。心用欢喜。复问差摩。汝字何等。妇人答曰。我字差摩。其鬼答言。汝字安隐。复传我姊平安消息。倍何快耶。即语差摩言。我此住处。有金一釜。以用遗卿。来时念取。辞别已竟。引路而去。

  忆识故处。至彼人所。与食已讫。还来本处。取金三釜持至其家。复于王家。得赏金千两。其家于是。拔贫即富。国中庶民。见其家内。财宝饶多。各各慕及。乐为营从。来至其家。承给使令。

  王闻是人福德如是。即召至宫。拜为大臣。既蒙王禄。其家又富。信心诚笃广殖福业。请佛及僧。施设大檀。佛与徒众。悉受其请。饮食已讫。佛为说法。心意开解。成须陀洹。

  时诸会者阿难之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贤愚因缘经》卷第七



  (二〇二)中阿含晡利多品持斋经第一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于东园鹿子母堂。

  尔时,鹿子母毗舍佉平旦沐浴,著白净衣,将子妇等眷属围绕,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世尊问曰:“居士妇!今沐浴耶?”

  答曰:“世尊!我今持斋。善逝!我今持斋。”

  世尊问曰:“居士妇!今持何等斋耶?斋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放牛儿斋,二者尼揵斋,三者圣八支斋。居士妇!云何名为放牛儿斋?若放牛儿朝放泽中,晡收还村,彼还村时,作如是念:‘我今日在此处放牛,明日当在彼处放牛。我今日在此处饮牛,明日当在彼处饮牛。我牛今在此处宿止,明日当在彼处宿止。’居士妇!如是有人若持斋时,作是思惟:‘我今日食如此之食,明日当食如彼食也。我今日饮如此之饮,明日当饮如彼饮也。我今含消如此含消,明日含消如彼含消。’其人于此昼夜乐着欲过,是谓名曰放牛儿斋。若如是持斋放牛儿斋者,不获大利,不得大果,无大功德,不得广布。

  “居士妇!云何名为尼揵斋耶?若有出家学尼揵者,彼劝人曰:‘汝于东方过百由延外有众生者,拥护彼故,弃舍刀杖,如是南方、西方、北方过百由延外有众生者,拥护彼故,弃舍刀杖,是为彼劝进人。或有想护众生,或无想不护众生,汝当十五日说从解脱时,脱衣裸形,东向住立,作如是说:“我无父母,非父母有,我无妻子,非妻子有,我无奴婢,非奴婢生。”’居士妇!彼欲劝进于真谛语,而反劝进虚妄之言,彼人日日见其父母,便作此念:‘是我父母。’父母日日见其儿子,亦作此念:‘是我儿子。’彼见妻子,而作此念:‘是我妻子。’妻子见彼,亦作此念:‘是我尊长。’彼见奴婢,复作此念:‘是我奴婢。’奴婢见彼,亦作此念:‘是我大家。’彼用此欲,不与而用,非是与用,是谓名曰尼揵斋也。若如是持尼揵斋者,不获大利,不得大果,无大功德,不得广布。

  “居士妇!云何名为圣八支斋?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杀生净除其心,我亦尽形寿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我今于杀生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于与取,常好布施,心乐放舍,欢喜无吝,不望其报,不以盗覆心,能自制己。彼于不与取净除其心,我亦尽形寿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于与取,常好布施,心乐放舍,欢喜无吝,不望其报,不以盗覆心,能自制己。我于不与取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非梵行、断非梵行,修行梵行,至诚心净,行无臭秽,离欲断淫。彼于非梵行净除其心,我于此日此夜离非梵行、断非梵行,修行梵行,至诚心净,行无臭秽,离欲断淫。我于非梵行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为人所信,不欺世间。彼于妄言净除其心,我亦尽形寿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为人所信,不欺世间。我于妄言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酒放逸、断酒放逸。彼于酒放逸净除其心,我亦尽形寿离酒放逸、断酒放逸。我于酒放逸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高广大床、断高广大床,乐下坐卧,或床或敷草。彼于高广大床净除其心,我于此日此夜离高广大床、断高广大床,乐下坐卧,或床或敷草。我于高广大床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观听,断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观听。彼于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观听净除其心。我于此日此夜离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观听,断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观听。我于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观听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非时食、断非时食、一食,不夜食、乐于时食。彼于非时食净除其心,我于此日此夜离非时食、断非时食、一食,不夜食、乐于时食。我于非时食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

  “彼住此圣八支斋已,于上当复修习五法。云何为五?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如来:‘彼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彼作如是忆念如来已,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如来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譬若如人,头有垢腻,因膏泽、暖汤、人力、洗沐故,彼便得净。如是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如来:‘彼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彼作如是忆念如来已,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如来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是谓多闻圣弟子持梵斋,梵共会,因梵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于法:‘此法世尊善说,究竟,恒不变易,正智所知,正智所见,正智所觉。’彼作如是忆念法已,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于法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犹人身有垢腻不净,因麸、澡豆、暖汤、人力,极洗浴故,身便得净。如是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于法:‘此法世尊善说,究竟,恒不变易,正智所知,正智所见,正智所觉。’彼作如是忆念法已,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于法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是谓多闻圣弟子持法斋,法共会,因法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于众:‘世尊弟子众善趣向质直,行要行趣,如来众中实有阿罗诃真人趣、阿罗诃果证、阿那含趣、阿那含果证、斯陀含趣、斯陀含果证、须陀洹趣、须陀洹果证,是为四双人八辈圣士。是谓世尊弟子众,成就戒、定、慧、解脱、解脱见智,可呼、可请、可供养、可奉事、可敬重,则为天人良福之田。’彼作如是忆念众已,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于众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犹如人衣有垢腻不净,因灰、皂荚、澡豆、汤水、人力浣故,彼便得净。如是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于众:‘世尊弟子众善趣向质直,行要行趣,如来众中实有阿罗诃真人趣、阿罗诃果证、阿那含趣、阿那含果证、斯陀含趣、斯陀含果证、须陀洹趣、须陀洹果证,是为四双人八辈圣士。是谓世尊弟子众,成就戒、定、慧、解脱、解脱见智,可呼、可请、可供养、可奉事、可敬重,则为天人良福之田。’彼作如是忆念众已,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于众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是谓多闻圣弟子持众斋,众共会,因众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自戒:‘不缺不穿,无秽无污,极广极大,不望其报,智者称誉,善具善趣,善受善持。’彼作如是忆念自戒已,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于戒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犹若如镜,生垢不明,因石磨锃莹,由人力治,便得明净。如是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自戒:‘不缺不穿,无秽无污,极广极大,不望其报,智者称誉,善具善趣,善受善持。’彼作如是忆念自戒已,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于戒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是谓多闻圣弟子持戒斋,戒共会,因戒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诸天:‘实有四王天,彼天若成就信,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闻、施、慧,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慧。实有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他化乐天,彼天若成就信,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闻、施、慧,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慧。’彼作如是忆念已,及诸天信、戒、闻、施、慧。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居士妇,多闻圣弟子缘诸天故,心靖得喜。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犹如上色金,生垢不净,因火排钻椎赤土、人力,磨拭莹治,便得明净。如是多闻圣弟子若持斋时,忆念诸天:‘实有四王天,彼天若成就信,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闻、施、慧,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慧。实有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多天、化乐天、他化乐天,彼天若成就信,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闻、施、慧,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慧。’彼作如是忆念已,及诸天信、戒、闻、施、慧,若有恶伺,彼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法,彼亦得灭。

  “居士妇!若行如是圣八支斋,若有十六大国,谓一者鸯迦,二者摩竭陀,三者迦尸,四者拘萨罗,五者拘楼,六者般阇罗,七者阿摄贝,八者阿和檀提,九者枝提,十者跋耆,十一者跋蹉,十二跋罗,十三苏摩,十四苏罗吒,十五喻尼,十六剑浮。此诸国中所有钱宝、金、银、摩尼、真珠、琉璃、坏伽、碧玉、珊瑚、留邵、鞞留、鞞勒、马瑙、蝳蝐、赤石、旋珠,设使有人于中作王,随用自在者,彼一切比丘持圣八支斋,不直十六分。

  “居士妇!我因此故说,人王者不如天乐。若人五十岁是四王天一昼一夜,如是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此五百岁是四王天寿。居士妇!必有是处,若族姓男、族姓女持圣八支斋,身坏命终,生四天王中。居士妇!我因此故说,人王者不如天乐。若人百岁是三十三天一昼一夜,如是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此千岁是三十三天寿。居士妇!必有是处,若族姓男、族姓女持圣八支斋,身坏命终,生三十三天中。

  “居士妇!我因此故说,人王者不如天乐。若人二百岁是焰摩天一昼一夜,如是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此二千岁是焰摩天寿。居士妇!必有是处,若族姓男、族姓女持圣八支斋,身坏命终,生焰摩天中。居士妇!我因此故说,人王者不如天乐。若人四百岁是兜率陀天一昼一夜,如是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此四千岁是兜率陀天寿。居士妇!必有是处,若族姓男、族姓女持圣八支斋,身坏命终,生兜率哆天中。

  “居士妇!我因此故说,人王者不如天乐。若人八百岁是化乐天一昼一夜,如是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此八千岁是化乐天寿。居士妇!必有是处,若族姓男、族姓女持圣八支斋,身坏命终,生化乐天中。居士妇!我因此故说,人王者不如天乐。若人千六百岁是他化乐天一昼一夜,如是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此万六千岁是他化乐天寿。居士妇!必有是处,若族姓男、族姓女持圣八支斋,身坏命终,生他化乐天中。”

  于是,鹿子母毗舍佉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圣八支斋甚奇!甚特!大利大果,有大功德,有大广布。世尊!我从今始,自尽形寿持圣八支斋,随其事力,布施修福。”

  于是,鹿子母闻佛所说,善持,稽首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佛说如是。鹿子母毗舍佉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持斋经第一竟(四千四十九字)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



  (五九)二梵志共受斋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其初夜,有五百天子,顶戴天冠,着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花光明赫奕,照祇桓林,来诣佛所。前礼佛足,供养讫已,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诣天宫。于其晨朝,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昨夜光明,照曜祇桓,倍逾于常,为是释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大将来听法耶?”佛告阿难:“亦非释梵诸神王等来听法也,乃是过去迦叶佛时,有二婆罗门,随从国王,来诣佛所,礼拜问讯。时彼从中,有一优婆塞,劝二婆罗门言:‘汝等今者随从王来,见佛世尊,因可受斋。’婆罗门言:‘受此斋法,有何利益?’优婆塞言:‘受此斋法,随意所求,必得如愿。’时婆罗门,闻是语已,即共受斋,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斋已竟,俱共还归诸婆罗门聚会之处。诸婆罗门言:‘汝等饥渴,可共饮食。’受斋者言:‘我受佛斋,过时不食。’诸婆罗门言:‘我等自有婆罗门法,何须受彼沙门斋耶?’如是殷勤数数劝请,不勉其意。求生天者,即便饮食,以破斋故,不果所愿,其后命终,生于龙中。第二人者,绝不饮食,以持斋戒故,果其所愿得作国王。以其先身共受斋故,生彼国王园池水中。

  “时守园人日日常送种种果蓏,奉上献王,卒于一日园池水中得一美果,色香甚好,作是念言:‘我虽出入,常为门监所见前却,我持此果,当用与之。’作是念已,寻即持与门监。门监得已,复作是念:‘我虽出入,复为黄门所见前却,当用与之。’作是念已,寻即持与黄门。黄门得已,复作是念:‘夫人为我,常向大王,叹誉我德,我持此果,当用与之。’作是念已,即便持与夫人。夫人得已,复上大王。王得果已,即便食之,觉甚香美,即问夫人:‘汝今何处得是果来?’夫人即时,如实对曰:‘我从黄门得是果来。’复问黄门:‘汝从何处得是果来?’如是展转推到园子,王即召呼:‘吾园之中,有是美果,何不见送,乃与他人?’园子于是,本末自陈。王不听言,而告之曰:‘自今以后,常送此果,若不尔者,吾当杀汝。’

  “园子还归,入其园中,号㘁涕泣,不能自制。此果无种,何由可得?时彼龙王,闻是哭声,化作人形,来问之言:‘汝今何以涕泣乃尔?’园子对曰:‘我于昨日,此园池中,得一美果,持与门监;门监得已,复与黄门;黄门得已,复与夫人;夫人得已,复上与王。今见约敕:“自今已后,仰送此果,若不尔者,当见刑戮。”今此园中,无此果种,是以涕哭。’于时化人,闻是语已,还入水中,取好美果,着金盘上,持与园子,因复告言:‘汝持此果,奉上献王,并说吾意云:“我及王,昔佛在世,本是亲友,俱作梵志,共受八斋,各求所愿。汝戒完具,得作国王;吾戒不全,生在龙中。我今还欲奉修斋法求舍此身。”愿语汝王,为我求索八关斋文,送来与我,若其相违,吾覆汝国,用作大海。’

  “园子于时,纳受果盘,奉献王已,因复说龙所嘱之语。王闻是已,甚用不乐。所以然者,当尔之时,乃至无有佛法之名,况复八关斋文,叵复得耶?若其不获,恐见危害。思念此理,无由可办。时彼国王,有一大臣,最所敬重,而告之言:‘龙神从我,求索八关斋文,仰卿得之,当用持与。’大臣答曰:‘今世无法,云何可得?’王复告言:‘汝若不获见送与者,吾必杀卿。’大臣闻已,却退至家,颜色异常,甚用愁恼。时臣有父,年在耆旧,每从外来,见子颜色,改易异常,寻即问言:‘汝有何事?颜色乃尔。’于时大臣,即向父说委曲情理。父答子曰:‘吾家堂柱,我见有光,汝为施伐,试破共看,傥有异物。’于是大臣随其父教,寻为施伐,取破看之,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二是八关斋文。大臣得已,甚用欢喜,着金案上奉献与王。王得之已,喜不自胜,送与龙王。龙王得已,甚用欢喜,赍持珍宝,赠遗与王,各还所止。共五百龙子,勤加奉修八关斋法,其后命终,生忉利天,来供养我,是彼光耳。”佛告阿难:“欲知彼时五百龙子奉修斋法者,今五百天子是。”佛说是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撰集百缘经》卷第六



  (三)二梵志受斋品第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初夜有二天,来诣于佛所,天人身光,照曜祇桓,皆如金色。佛便随宜,演畅妙法;心意开悟,俱得道迹,头面礼佛,还归天上。

  明日清朝,阿难白佛:“昨夜二天,来觐世尊,威相昞着,净光赫奕。昔种何德,获斯妙果?”

  佛告阿难:“迦叶如来灭度之后,遗法垂末,有二婆罗门,受持八斋,其一人者,求愿生天;其第二人,求作国王。其第一人,还归其家,妇呼共食。夫答妇言:‘向受佛斋,过中不食。’妇复语曰:‘君是梵志,自有戒法,何缘乃受异道之斋?今若相违不共我饭,当以斯事语诸梵志,使驱摈汝不与会同。’闻此语已,深怀恐怖,便与其妇,非时而食。二人随寿长短,各取命终。愿作王者,持斋完具,得生王家。愿生天者,由破斋故,乃生龙中。时有一人,为王守园,日日奉送种种果蓏。此人后时,于泉水中,得一异㮈,色香甚美,便作是念:‘我每出入,常为门监所见前却,当以与之。’如念即与。门监受已,复自思惟:‘我通事时,每为黄门之所抴缩,当以与之。’便用斯㮈奉贡黄门。黄门纳竟转上夫人。夫人得㮈,复用献王。王食此㮈,甚觉甘美,便问夫人:‘从何处得?’夫人即时如实而对,展转相推,到于园监。王复召唤而问之曰:‘吾园之中有此美果,何不见奉,乃与他人?’园监于是,本末自陈。王复告言:‘自今已后,常送斯㮈,莫令断绝。’园监启曰:‘此㮈无种,从泉中得,敕使常送,无由可办。’王复告言:‘若不能得,当斩汝身。’园监还出,至彼园中,忧愁懊恼,举声大哭。时有一龙,闻其哭音,变身为人,来问之言:‘汝有何事,悲哭乃尔?’是时园监具自宣说。龙还入水,以多美果,着金盘上,用与此人,因告之言:‘可持此果以奉汝王,并腾吾意。云吾及王,本是亲友,乃昔在世俱为梵志,共受八斋,各求所愿。汝戒完具,得为人王;吾戒不全,生于龙中。今欲奉修斋法,求舍此身,愿索八关斋法用遗于我,若其相违,吾覆汝国,用作大海。’园监于是,奉果于王,因复说龙所嘱之变。王闻此已,甚用不乐。所以者何?时世无佛,法又灭尽,八关斋文今不可得,若不称之,恐见危害。惟念此理,是故愁悒。王有大臣,最所敬重,王告臣曰:‘神龙从我求索斋法,仰卿得之,当用寄与。’大臣对言:‘今世无法,云何可得?’王又告曰:‘汝今不获,吾当杀卿。’大臣闻此,甚怀惆怅,往至自舍。此臣有父,年老耆旧,每从外来,和颜悦色,以慰父意。当于是时,父见其子面色改常,即便问之:‘何由乃尔?’于时大臣,便向其父委曲自说。其父答曰:‘吾家堂柱,每现光明,试破看之,傥有异物?’奉父言教,令他拖伐取而斩析,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经》,二是《八关斋文》。大臣即持奉上于王。王得欢喜,不能自胜,便以此经,着金盘上,自送与龙。龙获此经,大用欣庆,便用好宝,赠遗于王;受持八斋,勤而奉行,命终之后,生于天宫。人王亦复修奉斋法,寿尽生天,共同一处。昨夜俱来,咨禀法化,应时寻得须陀洹果,永息三涂,游人天道,从是已往,毕得涅槃。”

  佛说是时,一切众会,欢喜奉行。

——《贤愚经》卷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664

帖子

5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3-5-29 11:16 编辑

  观世音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神咒者,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住于净室,澡浴清净,着净衣服。悬幡、然灯、香华、百味饮食,以用供养。制心一处,更莫异缘,如法诵持。

  “是时当有,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与无量神仙,来为作证,益其效验。我时当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从是以往,所有世间经书,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术、韦陀典籍,亦能通达。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诸天魔,制诸外道。若在山野,诵经坐禅,有诸山精、杂魅、魍魉、鬼神,横相恼乱,心不安定者,诵此咒一遍,是诸鬼神,悉皆被缚也。

  “若能如法诵持,于诸众生,起慈悲心者,我时当敕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不离其侧,如护眼睛,如护已命。”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若诸众生,现世求愿者,于三七日,净持斋戒,诵此陀罗尼,必果所愿。从生死际,至生死际,一切恶业,并皆灭尽。三千大千世界内,一切诸佛、菩萨、梵释四天王、神仙、龙王,悉皆证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若能精诚用心,身持斋戒,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又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于此生身求大功德现报之者。当于昼夜依法精勤。修持此如意轮陀罗尼咒。不假占择日月吉宿。亦不一日二日断食。亦不沐浴亦不作坛。着常衣服明水洒净。如常斋食作成就法。当于昼夜居净室中面东趺坐。想观自在身。相好圆满如日初出。放大光明坐莲花上。对在目前诵念不乱。烧沉水香运心供养。恭敬礼拜随心所办。香花供献而不断绝。六时时别一千八十遍。相续不绝。一一字诵满三落叉(梵云一洛叉唐云十万)由住瑜伽观法诵念。所有过现五无间罪。极恶业障自然消灭。当见种种诸大善梦。当知此则罪灭之相。圣观自在加被护念。由斯善根百千事业。举心诵念一切所为悉得成就。一切诸明神通威力。无能及此如意轮陀罗尼明神通力者。

——《如意轮陀罗尼经》



佛言:“居士欲学是三昧者,当持五戒令坚;不得饮酒,亦不得饮他人;不得与女亲熟,不得教他人,不得有恩爱于妻子男女,不得贪财产,常念欲弃家作沙门;常持八关斋,当于佛寺中;常当念布施,布施已不念我自当得其福,用为一切施。常当大慈敬于善师;见持戒比丘,不得轻易说其恶。作是行已,当学守是三昧。

  佛尔时颂偈言:

 “居士欲学是三昧,当持五戒勿毁缺,
  常当思欲作沙门,不贪妻子及财色,
  常八关斋于佛寺,不得贡高轻蔑人。
  心无荣冀思所欲,奉行经法心无谄,
  弃舍悭贪常惠施,常当奉敬比丘僧,
  常志一行勿懈怠,学是三昧当如是。

——《般舟三昧经》



佛告优波离:“是名弥勒菩萨于阎浮提没生兜率陀天因缘。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尔时,弥勒佛以大慈心语诸大众言:‘汝等今者不以生天乐故,亦复不为今世乐故,来至我所,但为涅槃常乐因缘,是诸人等皆于佛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佛出五浊世,种种呵责为汝说法,无奈汝何,教殖来缘。今得见我,我今摄受是诸人等,或以读诵分别决定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为他演说、赞叹义味,不生嫉妒教于他人,令得受持,修诸功德来生我所;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妓乐、幡盖、华香灯明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施僧常食、起立僧房、四事供养,持八戒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为苦恼众生深生慈悲,以身代受,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净慈心,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造僧祇四方无碍、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起塔供养舍利,念佛法身,以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厄困、贫穷、孤独,系属于他,王法所加,临当刑戮,作八难业,受大苦恼,拔济彼等令得解脱,修此功德来生我所;或有恩爱别离,朋党诤讼,极大苦恼,以方便力令得和合,修此功德来生我所。’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薰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新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愿,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欲供养彼七如来者,应先敬造七佛形像,安在清净上妙之座,散花、烧香,以诸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戒斋,食清净食,澡浴身体,着新净衣;心无垢浊,亦无恚害,于诸有情常起利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弦歌,称赞功德,右绕佛像;念彼如来所有本愿,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其所愿,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一切皆遂。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其家,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上妙资具,恭敬供养彼诸佛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悉皆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崖、险道、恶象、师子、虎狼、熊罴、蛇蝎、蜈蚣如是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所有怨敌悉皆退散。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



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及余灾厄,欲令脱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持八戒斋;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其所有,供佛及僧;昼夜六时,恭敬礼拜七佛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其七灯状圆若车轮,乃至四十九夜,光明不绝;造杂彩幡四十九首,并一长幡四十九尺;放四十九生。如是即能离灾厄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大德阿难!是为供养如来法式。若有于此七佛之中,随其一佛称名供养者,皆得如是无量功德,所求愿满,何况尽能具足供养?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



彼佛世尊同声唱言:“汝等一切人天大众,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王、王子、妃后、大臣、寮庶之类,若于此咒,受持、读诵、听闻、演说,以妙香花供养经卷,着新净衣,在清净处,持八戒斋,于诸含识常生慈愍,如是供养,得无量福。若复有人,有所祈愿,应当造此七佛形像,可于静处,以诸香华、悬缯幡盖、上妙饮食、及诸伎乐,而为供养,并复供养菩萨诸天,在佛像前端坐诵咒,于七日中持八戒斋,诵满一千八遍,彼诸如来及诸菩萨悉皆护念,执金刚菩萨并诸释梵四天王等,亦来拥卫此人,所有五无间罪,一切业障悉皆消灭,无病延年,亦无横死及诸疾疫,他方贼盗欲来侵境,斗诤战阵,言讼仇隙,饥俭旱涝,如是等怖,一切皆除,共起慈心犹如父母,有所愿求,无不遂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



世尊!若复有人,持七佛名,忆念彼佛本愿功德,并持此咒,读诵演说,我令彼人所愿满足,无所乏少。若欲见我,问善恶者,应当书写此经,造七佛像,并执金刚菩萨像,皆于像身,安佛舍利,于此像前,如上所说,种种供养,礼拜旋绕。于众生处起慈悲心,受八戒斋,日别三时,澡浴清净,三时衣别,从白月八日至十五日,每日诵咒一百八遍,心无散乱。我于梦中即自现身,共为言说,随所求者,皆令满足。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664

帖子

50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0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3-6-6 05:42 编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十五日持八关斋法?

  是时,诸比丘白世尊曰:“如来是诸法之王,诸法之印。唯愿世尊当为诸比丘布演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奉行之。”

  世尊告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于是,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月十四、十五日说戒、持斋时,到四部众中,当作是语:‘我今斋日,欲持八关斋法。唯愿尊者,当与我说之!’是时,四部之众,当教与说八关斋法。先教作是语:‘善男子,当自称名字。’彼已称名字,便当与说八关斋法。是时,教授者当教前人作是语:‘我今奉持如来斋法,至明日清旦,修清净戒,除去恶法。若身恶行,口吐恶语,意生恶念,身三、口四、意三诸有恶行,已作、当作,或能以贪欲故所造,或能以瞋恚所造,或能以愚痴所造,或能以豪族故造,或能因恶知识所造,或能今身、后身、无数身,或能不识佛、不识法,或能斗比丘僧,或能杀害父母诸尊师长,我今自忏悔,不自覆藏,依戒、依法成其戒行,受八关如来斋法。’

  “云何为八关斋法?持心如真人,尽形寿不杀,无有害心,于众生有慈心之念。‘我今字某,持斋至明日清旦,不杀、无有害心,有慈心于一切众生。

  “‘如阿罗汉,无有邪念,尽形寿不盗,好喜布施。我今字某,尽形寿不盗,自今至明日持心。

  “‘如是真人,我今尽形寿,不淫泆,无有邪念,恒修梵行,身体香洁,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复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恒知至诚,不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语,我自今以后不复妄语。

  “‘如阿罗汉,不饮酒,心意不乱,持佛禁戒,无所触犯,我今亦当如是,自今日至明旦,不复饮酒,持佛禁戒,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我今亦如是,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从今日至明旦。

  “‘如阿罗汉,恒不在高广之床上坐。所谓高广之床,金、银、象牙之床,或角床、佛座、辟支佛座、阿罗汉座、诸尊师座。是时,阿罗汉不在此八种座,我亦上坐不犯此坐。

  “‘如阿罗汉,不着香华、脂粉之饰。我今亦当如是,尽形寿不着香华、脂粉之好。


  “‘我今字某,离此八事,奉持八关斋法,不堕三恶趣。持是功德,不入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之中,恒得善知识,莫与恶知识从事,恒得好父母家生,莫生边地无佛法处,莫生长寿天上,莫与人作奴婢,莫作梵天,莫作释身,亦莫作转轮圣王,恒生佛前。自见佛,自闻法,使诸根不乱。若我誓愿向三乘行,速成道果。’

  “比丘当知,若有优婆塞、优婆夷,持此八关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当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
  避酒远香花,着味犯斋者。
  歌舞作倡伎,学舍如罗汉,
  今持八关斋,昼夜不忘失。
  不有生死苦,无有周旋期,
  莫与恩爱集,亦莫怨憎会。
  愿灭五阴苦,诸痛生死恼,
  涅槃无诸患,我今自归之。

  “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善处者,欲得尽诸漏入涅槃城者,当求方便,成此八关斋法。所以然者,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方便,成此斋法。

  “我今重告敕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关斋者,欲求生四天王上,亦获此愿。持戒之人,所愿者得,我以是故,而说此义耳。人中荣位不足为贵。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亦生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终不有虚。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

  “诸比丘!我今重告汝,若有男子、女人持八关斋者,生欲天者,生色天者,亦成其愿。何以故尔?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复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欲得生无色天者,亦果其愿。

  “比丘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欲生四姓家者,亦复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方天子,亦获其愿。欲求作转轮圣王者,亦获其愿。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无愿不获,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贤圣八关斋法,汝等善思念之,随喜奉行!”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八关斋法?一者不杀生,二者不与不取,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之床,八者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是谓,比丘!名为贤圣八关斋法。

  是时,彼优波离白佛言:“云何修行八关斋法?

  世尊告曰:“于是,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诣沙门若长老比丘所,自称名字,从朝至暮如罗汉,持心不移不动,刀杖不加群生,普慈于一切:‘我今受斋法,一无所犯,不起杀心,习彼真人之教;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过时食,不在高广之座,不习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设有智慧者,当作是说;假令无智者,当教彼如此之教。又彼比丘当一一指授,无令失次,亦莫超越,复当教使发誓愿。

  优波离白佛言:“云何当发愿?

  世尊告曰:“彼发愿时:‘我今以此八关斋法,莫堕地狱,饿鬼、畜生,亦莫堕八难之处,莫处边境,莫堕凶弊之处,莫与恶知识从事,父母专正,无习邪见,生中国中,闻其善法,分别思惟,法法成就,持此斋法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善,以此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持此誓愿之福,施成三乘,使不中退。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正法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十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亦值彼王及国土教授师。’作如是之教,无令缺漏。”

  是时,优波离白世尊言:“设彼善男子、善女人虽持八关斋,于中不发誓愿者,岂不得大功德乎?

  世尊告曰:“虽获其福,福不足言。所以然者,我今当说。

  “过去世时,有王名宝岳,以法治化,无有阿曲,领此阎浮提境界。尔时,有佛名曰宝藏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彼王有女名曰牟尼,颜貌殊特,面如桃华色,皆由前世供养诸佛之所致也。尔时,彼佛亦复三会,声闻初会之时一亿六万八千之众,第二之会一亿六万之众,第三之会一亿三万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是时,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之法:‘诸比丘!当念坐禅,勿有懈怠;复求方便,诵习经戒。’彼佛侍者名曰满愿,多闻第一,如我今日阿难比丘多闻最胜。时,彼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言:‘诸有比丘诸根闇钝,亦不精进于禅定法,又不诵习,今日世尊欲安此人着何聚中?’宝藏佛告曰:‘设有比丘诸根闇钝,不堪任行禅法者,当修三上人法业。云何为三?所谓坐禅、诵经、佐劝众事。’如是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微妙之法。

  “尔时,有长老比丘,亦不堪任修行禅法。时,彼比丘便作是念:‘我今年衰长大,亦不能修其禅法,今当求愿行劝助之法。’是时,彼长老比丘入野马城中,求烛火、麻油,日来供养宝藏如来,使明不断。

  “是时,王女牟尼见此长老比丘里巷乞求,即问彼比丘曰:‘比丘!今日为何所求?’比丘报曰:‘圣女当知,我年衰迈,不堪行禅法,故求乞脂油,用供养佛,续尊光明。’是时,彼女闻佛名号,欢喜踊跃,不能自胜,白彼长老比丘曰:‘汝今,比丘!勿在余处乞求,我自相供给,麻油灯炷尽相惠施。’

  “是时,长老比丘受彼女施,日来取油供养宝藏如来,持此功德福业,施与无上正真之道,口自演说:‘年既衰大,又复钝根,无有智慧得行禅法,持此功德之业,所生之处莫堕恶趣,使将来之世值遇圣尊,如今宝藏如来无异;亦遇圣众如今圣众而无有异;说法亦当如今无异。’是时,宝藏如来知彼比丘心中所念,即时便笑,口出五色光,而告之曰:‘汝今,比丘!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作佛,号曰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长老比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心坚固,意不退转,颜色特胜,不与常同。

  “时,彼牟尼女人见彼比丘颜色殊常,即前问曰:‘比丘!今日颜色极为殊妙,不与常同,得何意故?’比丘报曰:‘王女当知,向者,如来以甘露见灌。’牟尼女问曰:‘云何如来以甘露见灌?’比丘报曰:‘我为宝藏如来所授决,言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曰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身心牢固,意不退转。如是,王女!为彼如来之所授决也。’王女问曰:‘彼佛颇授我决乎?’长老比丘报曰:‘我亦不知为授汝莂不?’

  “是时,王女闻比丘说已,即乘羽宝之车,往至宝藏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王女白佛言:‘我今见檀越施主,所须脂油恒相供给,然今世尊授彼比丘决,独不见授莂。’宝藏如来告曰:‘发心求愿,其福难量,何况以财惠施乎?’牟尼女报曰:‘设当如来不授我莂者,当自断其命根。’宝藏如来报曰:‘夫处女人之身,求作转轮圣王者,终不获也;求作帝释者,亦不可获也;求作梵天王者,亦不可得也;求作魔王者,亦不可得也;求作如来者,亦不可得也。’女曰:‘我定不能得成无上道乎?’宝藏佛报曰:‘能也。牟尼女,成无上正真道也。然王女当知,将来无数阿僧祇劫有佛出世,是汝善知识,彼佛当授汝决。’

  “是时,王女白彼佛言:‘受者清净,施主秽浊乎?’宝藏佛告曰:‘吾今所说者,心意清净,发愿牢固。’是时,王女语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优波离当知,无数阿僧祇劫,灯光佛乃出现于世,治在钵头摩大国,与大比丘众十六万八千众俱,国主、人民悉来承事。是时,彼国有王名提波延那,以法治化,领此阎浮境界。是时,彼王请佛及比丘僧而饭食之。是时,灯光如来清旦着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入城。

  “尔时,有梵志子名曰弥佉,颜貌端政,众中独出,像如梵天,通诸经藏,靡不贯练,诸书咒术,皆悉明了,天文地理,靡不了知。是时,彼梵志遥见灯光佛来,颜貌殊特,世之奇异,诸根寂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见已,便发喜豫之意,善心生焉:‘书籍所载,如来出现,甚为难遇。时时乃出,犹如优钵华时乃出耳。我今当往试之。’是时,梵志手执五华往至世尊所,复作是念:‘其有三十二相者,名曰成佛。’即以五根华散如来上,又求三十二相,唯见三十相,而不见二相,即兴狐疑:‘今观世尊不见广长舌及阴马藏。’即时说此偈:

“‘闻有三十二,大人之相貌,
  今不见二相,相好为具不?
  颇有阴马藏,贞洁不淫乎?
  岂有广长舌,舐耳覆面乎?
  为我现其相,断诸狐疑结,
  阴马及舌相,唯愿欲见之。’

  “是时,灯光佛即入三昧定,使彼梵志见其二相。是时,灯光佛复出广长舌,左右舐耳放大光明,还从顶上入。是时,梵志见如来有三十二相具足,见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普作是说:‘唯愿世尊当见观察,我今持五华奉上如来,又持此身供养圣尊。’发此誓愿时,彼五华在空中化成宝台,极为殊妙,四柱四门。彼时,见交露台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发此誓愿:‘使我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灯光佛,弟子翼从,悉皆如是。’

  “是时,灯光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时便笑。佛世尊常法:若授决时世尊笑者,口出五色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光明已照三千大千世界,日月无复光明,还从顶上入。设如来授决之时,光从顶上入;设授辟支佛决时,光从口出还入耳中;若授声闻莂者,光从肩上入;若授生天之决者,是时光明从臂中入;若莂生人中者,是时光明从两胁入;若授生饿鬼决者,是时光明从腋入;若授生畜生决者,光明从膝入;若授生地狱决者,是时光明从脚底入。

  “是时,梵志见光从顶上入,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布发在地,并作是说:‘设如来不授我决者,即于此处自断坏,不成诸根。’是时,灯光佛知梵志心中所念,即告之曰:‘汝速还起,将来之世,当成作佛,号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摩纳闻佛授决已,心怀踊跃,不能自胜,即于彼处,得遍现三昧,踊在虚空,去地七刃,叉手向灯光如来。

  “汝优波离莫作异观,尔时宝藏如来时长老比丘,岂是异人乎?尔时灯光如来是也。尔时王女牟尼,今我是也。时宝藏如来立我名号字释迦文,我今以此因缘故,说此八关斋法,当发誓愿,无愿不果。所以然者。若彼女人作是誓愿,即于彼劫成其所愿也。若长老比丘不发誓愿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记,得至甘露灭尽之处。如是,优波离!当作是学。”

  尔时,优波离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若言能者,复当白言:‘事实如是,当随师教。若受十善,不持八戒,终不成就;若毁八戒,十善俱灭。弟子某甲,从今清旦至明清旦,大德忆念,大德当为我作和上,八戒法者,应当至心坚持八戒。归依于佛,持心如佛;归依于法,持心如法;归依于僧,持心如僧。’如是三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大德忆念,从今清旦至明清旦欲受八戒,唯愿大德慈愍听许!’复应告言:‘汝能受持八戒斋不?’若言能者,‘汝当持心,心如诸佛及阿罗汉。’若言能者,复当告言:‘汝从前际至于今际,于其中间,若身、口、意犯舍堕法不?如此之罪乃至根本最大重罪,今于三世诸佛、阿罗汉前、和上僧前,至诚发露,五体投地,忏悔诸罪,是名行布萨法。既布萨已,名清净住,堪为法器。次当受持如来八戒。汝能持不?’如是三问。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高广大床;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熏衣;八者,不过中食。应如是受持。

 “不杀亦不盗,  不淫不妄语,
  远酒避花香,  高床过中食。
  圣人皆远离,  如是等八法,
  汝等应受持。

  “持此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法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受十善戒经》



大正藏第 14 册 No. 0584 长爪梵志请问经


  No. 584

  长爪梵志请问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余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外道之类,天、龙、药叉、人非人等,瞻仰而住。

  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鲜白,梵行之相。

  尔时,有一长爪梵志,来诣佛所,策杖而立,问言:“乔答摩!汝曾实作如是宣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处,业为亲族,业为所依耶!”

  佛告婆罗门:“我作是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处,业为亲族,业为所依。

  婆罗门曰:“若如是者,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金刚不坏坚固之身?”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杀害有情命根,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手指纤长网缦为相?”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偷盗他人财物,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具足色力诸根圆满?”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女人欲染之事,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出广长舌,自覆其面?”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妄语诡诳于人,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威仪庠序,如师子行?”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诸酒放逸之处,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微妙相好,庄严其身?”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歌舞倡艳之事,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上妙香气,芬馥其身?”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香花璎珞庄饰,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受用金刚胜妙之座?”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高床大床骄恣之物,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四十牙齿鲜白齐平?”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非时饮啖诸食,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顶上肉髻圆满姝好?”

  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于三宝、二师沙门、婆罗门、父母、尊长,应恭敬处,五轮着地,以无慢心虔诚致礼,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时婆罗门,见佛为说因果不虚,白言:“乔答摩!此名何福?云何受持?

  佛言:“此名八支净戒,若能一日一夜,或复长时,从师受持,获果如是。

  尔时长爪梵志,既于佛所闻说八支日夜净戒,由先远离鄙恶业故,便能获得胜妙庄严,深心信受,欢喜踊跃,即于佛前舍高慢心,投杖于地,合掌恭敬,礼佛双足,白言:“世尊!我今始知善恶之业感报不虚,我从今日乃至尽形,归依佛陀两足中尊;乃至尽形,归依达磨离欲中尊;乃至尽形,归依僧伽诸众中尊。我受八支近住净戒,始从今时,乃至明旦日出已来,于其中间:

 “不害一切命,  不盗他财物,
  不淫不妄语,  饮酒放逸处,
  花庄及歌舞,  高大非时食,
  我今悉远离,  受持净八支。”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佛告婆罗门:“善哉!善哉!如是应作,如是应持。”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时婆罗门,及苾刍众,诸人天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长爪梵志请问经





  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

  答曰:“一切不得。若受五戒,先受三归,三归既竟,乃得五戒。所以说五戒名者,欲使前人识戒名字。如白四羯磨竟已,便得具戒。所以说四依四堕、十三僧残者,但为知故说。又言:‘受三归竟,说不杀戒,尔时得戒。’所以说一戒得五戒者,若能持一戒,五尽能持。又以五戒势分相着故,兼以本意誓受五戒故。又言:‘受五戒竟,然后得戒。’于诸说中,受三归已,得五戒者,此是正义。如白四羯磨法,若受八戒,若受十戒,如五戒说。

  “若先受三归,作优婆塞,后若受五戒,若受八戒,若受十戒,更须三归不?”答:“不受三归。一切得戒,以先受三归故。

  “若先不受三归,直白羯磨,得戒不?

  答:“受五戒、八戒、十戒,但受三归,即便得戒。若受具戒,要以白四羯磨,而得具戒,不以三归。凡具戒者,功德深重,不以多缘多力,无由致之,是故三归十僧,白四羯磨,而后得也。五戒、八戒、十戒功德力少,是故若受三归,即便得戒,不须多缘多力。”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




  优波离复白佛言:“夫八斋法通过中不食,乃有九法,何以八事得名?”

  答曰:“斋法过中不食为体,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法,是故言八斋,不云九也。”

  “若受八戒人,于七众为在何众?”

  “虽不受终身戒,以有一日一夜戒故,应名优婆塞。有云:‘若名优婆塞,无终身戒;若非优婆塞,有一日一夜戒。但名中间人。’有经说。”

  忧波离复白佛言:“若七众外,有波罗提木叉戒不?”

  答曰:“有,八斋戒是。以是义推,若受八斋,不在七众也。受八斋法,应言一日一夜不杀生,令言语决绝。莫使与终身戒相乱也。”

  问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时受不?

  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戒,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已,次第更受。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夫受斋法必从他人边受。于何人受?五众边受。既受八戒,若鞭打众生,斋不清净。虽即日不鞭打,若待明日鞭打众生,亦不清净。以要而言:若身口作不威仪事,虽不破斋,无清净法;设身口清净,若心起贪欲觉、瞋恚觉、恼害觉,亦名斋不清净;若身口意三业清净,若不修六念,亦名斋不清净。受八戒已,精修六念,是名斋清净。有经说:‘若作阎浮提王,于阎浮地中一切人民金银财宝,于中自在。虽有如是功德,分作十六分,阎浮提王功德,于十六分中不及一分。’所谓最后清净八斋也。若人欲受八斋,先恣情色,或作音乐,或贪啖肉,种种戏笑,如是等放逸事,恣心作已,而后受斋,不问中前中后,尽不得斋。若本无心受斋,而作种种放逸事,后遇善知识,即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后,一切得斋。若欲受斋,而以事难自碍,不得自在,事难解已,而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后,一切得斋。

  问曰:“若欲限受昼日斋法,不受夜斋,得八戒不?若欲受夜斋,不受昼斋,得八戒不?

  答曰:“不得。所以尔者,佛本听受一日一夜斋法,以有定限,不可违也。

  忧波离复白佛言:“若不得者,如〈皮革〉中说:‘亿耳在旷野处,见诸饿鬼种种受罪,或昼受福,夜则受罪;或夜受福,昼则受罪。所以尔者,以本人中,昼受戒法,夜作恶行;或夜受戒法,昼作恶行,是以不同。’此义云何?”

  答曰:“凡是本生因缘,不可依也。此中说者,非是修多罗,非是毗尼,不可以定实义也。又云:‘此或是迦旃延以度亿耳故,作此变化感悟其心,非是实事。’若受斋已,欲舍斋者,不必要从五众而舍。若欲食时,趣语一人,斋即舍也。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805

帖子

426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66
5#
发表于 2023-5-29 12: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0

帖子

11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58
6#
发表于 2023-5-29 13: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实在是太厉害了!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70

帖子

20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0
7#
发表于 2023-6-1 20: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兄法布施!随喜师兄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4-4-28 09:59 , Processed in 0.1562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