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主题帖
(2014-04-23 17:46:42)
标签:
佛学 |
分类: 祖师开示 |
**************************************************
********************************************************************
********************************************************************
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有所施行当启三尊。无往不吉。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诸天龙鬼神无不敬伏。
戒贵则尊所往常安不达之者自作鄣碍。善恶由心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如响随声。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戒行之德福应自然。天神拥护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月灯三昧经》中记述了受持五戒的十种利益:
一、满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学而学。
六、弃舍生死。七、慕乐涅槃。八、得无缠心。
-----《月灯三昧经》
《优婆塞戒经》五戒能令众除怖畏,若离五戒,不能成大小乘圣果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优婆塞戒经》
《华严经》贤首菩萨答文殊菩萨发问,回答的“持戒偈”:
若信恭敬一切佛,则持净戒顺正教;
若持净戒顺正教,诸佛贤圣所赞叹;
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
-----《华严经》
经典依据:何为善男子、善女人?---受持五戒十善才算!
窥基大师《阿弥陀经通赞》云:
善男子、善女人是梵语优婆塞、优婆夷之译,指持五戒之男子、女人。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善男子经〉云︰
云何不善男子?谓杀生者,乃至邪见者,是名不善男子。云何善男子?谓不杀生,乃至正见,是名善男子。
结论:由上可知,至少能受持五戒十善,才是善男子、男女人的正确标准。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楞严经》
戒五辛资料:
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
-----------《楞严经》
荤,正指葱韭薤蒜之物,故从草。梵网经明五辛大蒜葱、(即韭)慈葱、(即葱)兰葱、(即小蒜,薤即是此。)荤物,此方只有四种。西域加兴渠,故名五辛。亦名五荤。有外道以芫荽为荤者,又有以红萝葡为荤者,皆属妄作。此五荤,本是菜类,以其臭秽,故不许食。食之诵经念佛,皆无大利益。
-------印光大师复康寄遥居士书二
五荤,我国只有四,即葱韭薤蒜。薤,即小蒜。西域有兴渠,吾国无此一种。有以芫荽为五荤之一者,乃外道所立耳。
-------印光大师答善熏师问
以前住酒店,大家知道酒店床头,都会放一些性生活用品。
有次拿起来看,居然某种催情的,号称什么印度神油的东西,里面有一种成分,是“韭菜籽油”
所以,诸位想想,天下闻名的催情剂印度神油,尚且要仰赖韭菜。
所以,大家也就知道,《楞严经》中,佛陀为何严禁五辛了!
《大集贤护经》云: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大集贤护经》
《随机羯磨》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
《大宝积经》持十善业戒者,有五事利益:
一、能制恶行;
二、能作善心;
三、能遮烦恼;
四、成就净心;
五、能增长戒。若人善修不放逸,八万四千无量戒品皆悉在十善戒中。
-----------《大宝积经》
《佛遗教经》不得算命
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佛说四天王经》受五戒有25位护戒神护持
《佛说四天王经》云:四天神王,每月以六斋日观察人善恶,以启帝释,若持戒人帝释即喜,敕诸善神拥护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护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前来总说持戒功德竟。
-------《佛说四天王经》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远酒避花香,高床过中食,圣人皆远离,如是等八戒,汝等应受持。持此受斋功德,不堕三途,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轮,得无上菩提。
------------《受十善戒经》
《大智度论》有云:人天为求世间福乐,故以十善布施为其道;声闻及缘觉等二乘为求涅槃,故以四念处,乃至八正道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为其道;菩萨为求佛果,故以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六波罗蜜为其道。其中,十善为世间道,故称有漏道;三乘法为出世间法,故总称无漏圣道。
《梵网经》能持梵网菩萨戒者,未成佛道间,得五种利益
能持如是法,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梵网经》
编者注:依照《梵网经》菩萨戒,为10条重戒,48条轻戒,有别于《优婆塞菩萨戒经》优婆塞菩萨戒之6条重戒,28条轻戒。
《梵网经》中称赞受持菩萨戒者,即于一念之中,具足八种殊胜功德。
《梵网经》中称赞受持菩萨戒者,即于一念之中,具足八种殊胜功德:
一者,去道场殊胜,譬如大鹏一飞过十万里,菩萨戒心亦复如是,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萨戒即超二乘,如昔有一沙弥侍一罗汉而行,发菩提心求受菩萨戒,此阿罗汉返身恭敬,为担衣钵,让路而行,可见小圣不及大凡也。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阎浮提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萨戒者,以彼运心广大敌。
四者,功德殊胜,受小乘戒,譬如之萤火光,但能自照,受菩萨戒譬如日光一切普照故。
五者,灭罪殊胜,受戒破犯犹圣外道,以戒的威力设堕恶道受罪轻微故。
六者,受胎殊胜,受菩萨戒者,若在胞胎常为天龙善神共守携故。
七者,神通殊胜,受菩萨戒者,能搅长江为酥*变大地作黄金,一念中超越千生,一日内广度群品故。
八者,果报殊胜,受菩萨戒者,当生莲花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转故,诸佛子等,如今既受菩萨戒已,既获如是殊胜功德,各个善守护持,于行住坐卧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常持浮囊欲度大海,如如草系比丘,长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以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心起一念二乘者非菩萨,即是故应当珍敬,慎勿懈退。
------《梵网经》
《出曜经》:食血肉鬼如何持五戒之不杀生戒?
鬼白佛言。自受鬼身以来。恒食生人不食死人肉血。设当修奉五戒者。云何得全其命。
佛告鬼曰。去此直北有无量众生。彼国常宜国主大臣父母宗族。有死亡者以刀画面。或画胸唇血出如涌泉汝可食之。又不毁戒得全性命。即受五戒为优婆塞。尽其寿命不得杀生。亦不念杀亦不教人杀。
(注:貌似这也算三净肉吧?)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云:“勿自持持戒,轻毁犯戒者。恃戒陵于人,是名真破戒。”
《维摩诘经·佛国品》云:“自守戒行,不讥彼阙(缺)。
《毗罗三昧经》记载:“瓶沙王问佛:何故日中而食?”
佛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为鬼神食”
1.“大慧。诸善男女。冢间树下阿兰若处寂静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术。
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
2."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
---------《楞伽经》
菩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故有五法不得为。
一不食肉。二不饮酒。三不食五辛。四不淫。五不净之家不在中食。
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恶毒病无不能治。
---------《菩萨善戒经》
“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惟除不善。除不至诚。”
“生少疑心者,必不得果遂也。”
“惟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
--------《大悲心陀罗尼经》
述曰。夫咒是三世诸佛所说。若能至心受持。无不灵验。
比见道俗。虽有诵持无多功效。
自无志诚谤言无征。或有文字[言*为]替。
或有音韵不典。或饮噉酒肉。或杂食荤辛。
或室宇污秽。或浪谈俗语。或衣服不净。或处所不严。
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
若欲忏悔先立道场。悬缯幡盖烧众名香。
四门护净禁止杂人。随其出入每须澡浴。
多觅和香口内常含。至诚殷重自责己躬。
愧谢十方一切贤圣。然后普为四生六趣。
心心相续剎那匪懈。如是恳已定验不疑。
----------《法苑珠林》
关于饮酒害处的经律论三藏依据
《俱舍论》十四曰:
‘契经说:诸有苾刍称我为师,不应饮酒,乃至极少如一茅端所沾酒量,亦不应饮。’
《梵网经》下曰:
‘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大佛顶首楞严经》:
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大般涅槃经》:
酒为不善诸恶根本。若能除断,则远众罪。
不食肉、不饮酒。五辛荤物,悉不食之。是故,其身无有臭秽。常为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念住经》:
制酒、饮酒、令他饮之人,多转生嚎叫地狱。
《宣说善恶经》:
今生饮酒后,久睡不醒;死后,转生饮铁液之地狱中。
《分辩善恶经》:
饮酒之人,将转生饮铜液之地狱中,此间感受罪业之果报。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喜饮酒醉,犯三十六失者,死堕沸屎泥犁之中。出生堕狌狌中,后还为人愚痴,生无所知。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乱酒无礼节,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狱中,洋铜沃其口。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复有众生,或癫或狂,或痴或騃,不别好丑。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时,坐饮酒醉乱犯三十六失。后得痴身,如似醉人。不识尊卑,不别好丑。八万劫堕沸屎地狱,狱卒斩锉,求死不得,求生不得。五穷六极,长夜受苦。以坐贪酒过。受罪已,始得为人,癃残跛蹇,为人之所憎嫉。行逢接他,横事常无乐时。以酒过犯,故获斯罪。
《长阿含经》之《善生经》第十二:
当知饮酒有六失:
一者失财,
二者生病,
三者斗诤,
四者恶名流布,
五者恚怒暴生,
六者智慧日损。
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分别善恶报应经》:复次,饮酒三十六过。其过云何?
复次,饮酒三十六过。其过云何?
一,资财散失。二,现多疾病。三,因兴斗诤。四,增长杀害。
五,增长嗔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渐寡。八,福德不增。
九,福德转减。十,显露秘密。十一,事业不成。十二,多增忧苦。
十三,诸根闇昧。十四,毁辱父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信婆罗门。
十七,不尊敬佛。十八,不敬僧法。十九,亲近恶友。二十,舍离善友。
二十一,弃舍饮食。二十二,形不隐密。二十三,淫欲炽盛。二十四,众人不悦。
二十五,多增语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属嫌弃。二十八,受持非法。
二十九,远离正法。三十,不敬贤善。三十一,违犯过非。三十二,远离圆寂。
三十三,颠狂转增。三十四,身心散乱。三十五,作恶放逸。
三十六,身谢命终,堕大地狱,受苦无穷。
---------《分别善恶报应经》
《大智度论》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饮酒三十五种过失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
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应饮。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
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
一者、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
二者、众病之门;三者、斗诤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
六者、覆没智慧;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
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
十一者、身力转少;十二者、身色坏;十三者、不知敬父;十四者、不知敬母;
十五者、不敬沙门;十六者、不敬婆罗门;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恍惚无所别故。
十八者、不尊敬佛;十九者、不敬法;二十者、不敬僧;二十一者、朋党恶人;二十二者、疏远贤善;
二十三者、作破戒人;二十四者、无惭、无愧;二十五者、不守六情;二十六者、纵色放逸;
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者、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者、行不善法;
三十者、弃舍善法;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者、远离涅盘;
三十三者、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者、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即地狱);
三十五者、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呆。如是等种种过失,是故不饮。
——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佛说身、口、意三业之恶行,唯酒为根本,复堕恶行中。
《大智度论》卷第八:
有人施酒,及自饮酒,得狂愚报。
《瑜伽师地论》七十一卷:
何所应受?谓清净物,如来所许。除酒、肉等所不应饮,不应食物。齐何应受?谓知量而受。勿令自损,或损于他。
护不饮酒戒五神:
一、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
二、那罗门阇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
三、鞞尼干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
四、荼鞞斗毗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怪;
五、伽摩毗那阇尼佉,护持戒人不为凶注所牵。(凶注者,谓阴司注写凶恶之事也。)
——《三藏法数》
【五种不应施】之〔二、酒及毒药〕:
酒及毒药,能令众生狂乱失命,故不应施与人也。
——《法苑珠林》
学佛之人不得算命、星象、择日、卜问!
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和合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佛遗教经》
佛言:‘为佛弟子,可得商贩营生利业,平斗直尺,不可罔于人,施行以理——不违神明自然之理。葬送之事,移徙、姻娶,是为世间事也。世间意者,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禁、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日、良时。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智度论》有五种邪命,以求利养:
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
一、诈现异相,向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
二、自说功能,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者。
三、占相吉凶,学占圤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
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于彼得利,则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于彼称说之;以求利养者。
-------《大智度论》
《三藏法数》详解五种邪命
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二、【自说功能】,以辩口利词,抑人扬己,自逞功能,令所见者,心生信敬,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三、【占相吉凶】,攻学异术,圤命相形,讲谈吉凶,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四、【高声现威】,大语高声,诈现威仪,令人畏敬,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于彼得利,于此称说;于此得利,于彼称说,令人动心,而求利养。
------《三藏法数》
学佛之人戒做媒: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
不依世禮故名非理。若自行欲若媒合他。
此二皆名欲邪行攝。
《六趣轮回经》
若人于他娶, 常乐作媒伐,
后怀恶相离, 死作步多鬼。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又諸菩薩不行媒媾以他妻妾而行布施。
《佛说像法决疑经》买卖佛像,双方皆获罪!
善男子。未来世中道俗之中。有诸恶人造立我形像或菩萨形像。贩卖取财以用自活。一切道俗不知罪福。买取供养。二俱得罪。五百世中常被他卖。善男子。未来世中一切众生造立形像。皆不具足成就众相。或作半身。或手足不成。耳鼻眼口悉不成就。粗有影向而已。或造塔庙不安形像。若有破塔坏像更不修治。如此人辈获罪无量。
-------《佛说像法决疑经》
八关斋戒功德:
《菩萨处胎经》云:“八关斋戒者,是诸佛之母。”
《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云:“今我得佛道,本从是八戒起。”
《大般涅盘经》梵行品云:“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
《佛说普达王经》云:『先王在世时,有持盖小儿,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
《犍陀国王经》云:『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时,王与牛为兄弟,共作优婆塞。持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敢懈怠,现为国王。』
《百喻经》云:『佛言,迎叶佛时,有二婆罗门,共受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还,诸婆罗门,劝与共食,求生天者,以破斋故,不果所愿,其不食者得为国王』
《优婆塞戒经》又云:“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乘。”
又云:“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
又云:“善男子!是八斋戒,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
八关斋戒辩:到底是“日中一食”还是“早中两食”?
有这么一股风气,要将八关斋戒之“日中一食”改为“早中两食”
并且自以为很有道理,说是某祖师说如何,某大德说如何。
我们尊重这些大德的个人意见,但是尊重不等于一定要接受。
因为最终接受的意见,一定是符合佛说的,我们才接受!
那么,我们详细看看,八关斋戒,到底是“日中一食”还是“早中两食”?
请看: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
我今归命胜菩提 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 随喜无边众福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 后修八众长养法
注:“不食一日中”意即“除日中一食外,其余时间悉皆不食”
若对此解释还有怀疑,再请看:
《毗罗三昧经》云:瓶沙王问佛:“何故日中而食?”
佛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为鬼神食”
复次,南山律《八关斋戒仪轨》曰:
如诸佛尽形寿,不非时食!
诸位认真想想,什么叫“日中三世佛食”?什么叫“如诸佛”!
既然“日中是三世佛食”,又要“如诸佛”,不是“日中一食”还是什么?
若按照某些人解释的“早中两食”,既然经典明文说“晨朝”是“诸天食”,
南山律《八关斋戒仪轨》岂不是要写成“如诸佛和诸天食”?
既然没有写“如诸天食”,只是独独写“如诸佛”,那必定是“日中一食”无疑!
希望诸位不要再凭借自己的一己解释,或者某祖师的解释,而肆意妄解戒律!
之前、现在、和之后,都有很多出家人,八关斋戒的时候,许可弟子吃早餐,吃“早中两食”!
就是现在知名的大德中,这样“早中两食”授予八关斋戒的也不少!
只是本人人微言轻,无法去撼动大德的做法,姑且让我这篇小文,帮助真正“依法不依人”的学佛人。
希望帮助有缘人,成就真正圆满的八关斋戒!
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受三皈已,儿无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拥护。是母受兼资于子也。
---出自《大集经》
经文意思是:孕妇如果担心怀孕期间胎儿不能安稳,发心先受三皈依,胎儿就不会受到邪神恶鬼的伤害,必能安稳;乃至胎儿出生之后,身心康健,邪神远离,善神拥护。这都是因为母亲受三皈依给胎儿带来利益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