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缘”与“随缘”
(2016-02-29 13:11:33)分类: 博主原创 |
“攀缘”与“随缘”
问题:感觉师兄所说,令人日日修福,是比较攀缘的做法;
回答:攀缘与随缘的甄别标准,不在日日修福,也不在日日不修福,不在积极努力,也不在消极懈怠;攀缘随缘,此二事之甄别标准,只在我执与法执两种执着是否突破,若破此二执,则一切所为之事,虽然事相上极尽努力追求,也算不得攀缘;若未破此二种执着,即便天天睡懒觉,无所事事,也算不得随缘,何以故?心有执着,即攀缘,心无执着,即随缘;攀缘与随缘的标准,只论其心,不论其事;
譬如有人,懒惰懈怠,一生之中,偶有一次,遇到僧人上门化缘,于是斋饭供养,从此之后,逢人便夸自己是随缘,假若遇到那个日日送粮油蔬菜到寺庙供养的人,便要耻笑人家一番,笑曰:“汝太攀缘,过于执着,如此岂能自在?何如我随缘修福!?”
天下之人,每每如此,于是现在,“随缘”一词,竟成懒虫美化懈怠之合理借口、笨蛋掩饰愚痴之贞节牌坊;可悲可叹;岂不知,那日日送斋食到寺庙斋僧的人,若无纤毫执着,纵然日日斋僧,亦只名精进,而不名攀缘;而那遇有僧人主动前来化缘,方才供养一次之人,纵然于事无所事事,整日懒惰,但是于心,执着未破,亦只名懈怠,而不名随缘;
故而,随缘一事,攀缘一事,甄别标准,只纠其心,不纠其事;
世人何必被无知之说误导,令“随缘”一说,竟成阻碍“君子自强不息”之借口,亦成障碍“精进”之邪说?
可以确定的说,如果你想真的随缘,就老老实实去破我执、破法执,到这里下工夫;不要去劝人懒散,不要去劝人懈怠,不要去阻碍人精进,还美其名曰:“不攀缘!随缘!”,实在说,这是用心用错了,领悟错了,一切都错了!而且这种劝诫,恐怕害人不浅!因为阻碍他人行持善法故。
《道德经》说,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为,就是破一切执,无一切执,此即真无为;在无一切执着、破一切执着的基础上,广泛做一切利益家国天下乃至自身的事业,虽做如是一切事,如幻如化,无纤毫执着,此即“无不为”,亦即“无为中之无不为”。
诸佛菩萨为众生做不请之友,自然无执,自然无为,然而不请自来,岂能说是“攀缘”?虽众生不请,菩萨自来,也算不得菩萨攀缘,为众生之大事因缘故,亦是无不为;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度化迷津,若按照诸君常理,化身岂不攀缘?菩萨无执,即是无为,何谈攀缘呢?但是化身百千万亿,精进不懈怠度化众生,此即“无不为”,虽然无不为,也算不得攀缘,因无执着故;
《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有的法师说,《道德经》的“无为”,和《金刚经》说的“无为”不是一回事;当然,这只是这位法师的一家之说,不管它是不是一回事,只要我法二执打破,不管道士和尚基督徒,必定无为;若打不破,纵然身穿僧衣,口诵佛号,亦决定有为;打的破,决定一切随缘,打不破,决定一切攀缘;故此可知,不同宗教,在名言上说的“无为”,是否一回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便按照佛教之理,必定破此二种执着,方成真正之“无为”;而此无为,与外在身份无关,哪管什么穿道袍的,还是穿袈裟的!还是前面那句话,只纠其心,不纠其事;
所以,无为、无不为,根由的根本在这里;
所以,攀缘,随缘,根由的根本也在这里;
事情还要积极努力的去做!
精进不息,算不得“攀缘”;
懒惰懈怠,也算不得“随缘”;
《周易》“乾”卦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何故不说,君子以随缘不息!?
《像法决疑经》曰:无精进故则无禅定,无禅定故则无智慧;何故不说:不随缘故,则无定慧?
故而,随缘一说,切不可成为懒惰者之籍口,懈怠者之托词。
吉祥果
2016.02.29
后一篇:宝箧印超度衍生问题
< 前一篇问题:固定时间布施好,还是随缘布施好?
后一篇 >宝箧印超度衍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