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吉祥果
吉祥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15,044
  • 关注人气:2,8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相关博文
推荐博文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德迁移易主之法》警示录

(2016-03-14 17:03:05)
分类: 博主原创
《福德迁移易主之法》警示录
特别提醒:我于博文《福德迁移易主之法》中,讲解了如何将此众生之福德转移给彼众生的方法,但是我需要特别说明,那个方法,只能适合迫不得已,需要利益极其个别的近亲属,或者需要利益其他不具缘的众生的时候,而且是自己福德极其广大的前提下,才可以按照那个方法操作;如果你福德本来不多,而你又想帮助的对象很多,今天转移一点,明天转移一点,福德转移完了,你就死了,我原文之中,也表达过这种担忧给大家,我说的东西,都是希望给大家带来利益的,不希望大家操作不当,带来后遗症,所以,本来我想写点东西提醒大家,突然回忆起十六年前看到的这个典故《卖斋立毙》,推荐给大家,以做警示;     

       《卖斋立毙》

         往昔湖北省麻城县,有一王某。一日偶从屠户前过,正值屠夫宰猪,眼看猪在拼命挣扎之情,耳闻悲惨凄号之声,即时王君恻隐之心,不禁油然生起。因之,誓愿从今以后,长期茹素。
  
  不料长斋始至三年,身上忽染恶疮,苦痛异常,食寝不宁,对于茹素,心生退悔。其友慰之曰:‘君持斋人,必蒙佛力庇祐。’王曰:‘持斋三载,招此恶报,未卜益于何处?’友曰:‘闻君之语,似有悔意。汝如不欲此斋,可卖与吾否?’王曰:‘如何得卖?’友曰:‘一日斋,一分钱,三年当得银十两八钱。’王喜,立即书券得银,准将翌日开斋。
  
  时至深夜,王君梦见二鬼,厉声骂言:‘百日之前,汝寿已尽,以持斋故。延至今日,今既售斋,汝命已透矣!’王闻鬼言,大为震惊,忙请二鬼,暂缓一夕,我当退银,誓复长斋。翌日差人至其友处索券。友曰:‘昨持券归,即于佛前焚化矣!’王得是讯,悔恨交结,立时而毙。
  
 ------出自《法音集》



几个问题解答:
问题:这超度和禅宗对各种境界不予理睬有什么不一样
回答:不予理睬,只是心态,不等于不做事,这就是区别;超度不等于理睬,不超度也不等于不理睬;主要区别  在于内心是否执着这个事情;禅宗对一切不予理睬,可是照样吃饭睡觉种地干活,也没说那个庄稼熟了,不去收割的;所以,心不执着,即不理睬,事情照样做;正如《道德经》说“无为无不为”,就是你的内心没有造作,你的心没有执着,但是最后什么事情,一切一切的事情,还要照样做,没有什么是不做的,这就是“无不为”,也就是“无为中的无不为”,圣贤的学问,一定层面上,有相互通融的地方,虽然佛道不同,但是某些地方,有互相相通的地方。所以,冤亲债主照样超度,但是心不执着这个事情即可。
 
问题: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是从人的造作这一方说的,不要因贪嗔痴慢疑去造轮回的因,是吧
回答:是从心的造作上说的,心不动转,如如不动,即不轮回,亦不生灭,亦无生死,心若动转,既有生灭轮回生死;心不分别,即无阴阳,心有分别,即有阴阳;分别心灭,则阴阳灭,男女灭,美丑灭,高矮灭,贫富灭,,一切相对立的东西,尽灭无余;

问题:不理不是境界就没了吗?
回答:对于自性来说,如果你自认为没有,那就是没有了;但是不等于那个业力关系没有了;一切皆空,因果不空,正是此理;不过有中观学派,亦将因果做空解,一切观空,因果亦空,此又一说;总之:心若灭时  一切俱无,心若生时,一切俱有;
 
问题:打坐时任何境界都不要理睬目的是证得本性,征得之后还是要度众生,而不是永远不理,可以这么说吧
回答:不理睬的本质,是不执著,其目的是为了不被境界迷惑,所以,不理睬也罢,不执著也罢,只是个方便;而且,如果执着于“不理睬”,其实还是理睬,还是执着,只不过转移了执着的对象,执着的对象变成了“不执著”;所以,这颗心啊!唉!证悟之后还要度众生?嗯,也可以说,证悟之后,就没有了证悟前后之别;至于度众生,也可以说,《金刚经》说的,实无一众生可度,都是如幻如化的;如果勉强要说度众生,《大悲心陀罗尼经》说:无为心内起悲心,从这里来的。

问题:如果不理冤亲债主呢,也没了吗?冤亲债主是不是境界?

回答:心若入深定,安住于空性,冤亲债主找不到你;一出定,心“出空入有”,冤亲债主马上找到你;
 

问题:师兄,我昨晚梦见守着两个朋友生孩子,等了半天才生下来,没看见血也没看见孩子,就感觉是生了。不知代表什么啊?

回答:无生之生,即表无生法忍,表不生不灭,或许是佛菩萨开导你舍弃“生灭之法”,悟“不生灭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问题:师兄,《观无量寿佛经》中的观想西方三圣和极乐世界,可获无量福、可灭无量罪,请问,此种观想是佛施我受,还是我施佛受? 

回答:《观经》之十六观功效,除罪生福,其功效之生起,主要在于意根之作用,故而,此处但从意根发端,以作论断,不提其他;佛法中说,即心即佛,即心即净土也,我心中之佛性,与弥陀之佛性,本为一真如本性;此处以观想之法,发明自性净土,令自性净土于弥陀自性相契,观经教导观想之法,即心心相印之法也;若论佛性无相,何故教导十六种有相观想?因凡夫不得从无相当下悟入者也,故作有相诸十六观,此一一观想之中,摄西方三圣,九品分别,乃至极乐净土种种庄严,总令有相之想,显现当前,令凡夫妄心分别,一一与弥陀净土之诸分别相契合,达成但以我心印佛心,但以我境契佛境之方便;即是以我一心,显现净土诸相,乃至显现西方三圣,因胜境界显现故,则烦恼妄想则除,此想除之,则罪业除之,何以故?因贪嗔痴乃罪根故;又心系念净土及诸佛境界,自然与佛心相印,自我自性之福与佛福交融,本来自性之中,一切诸福,悉皆具足,因此观想,而得显现,因此可言获福;以此理观,即为自性罪灭,自性福生者也;然而观想结束,假定贪嗔痴还复生起,则罪业仍然复生者也,因恶心生则罪生;故而,此言罪灭,乃烦恼灭,罪根灭,言福生,乃自性福显也;故此,乃以自我观想之净土之境,启发自性罪灭,自性福生,以此解之,乃自作自受;然此观法,又乃佛授,从此而言,亦可言之佛施我受;又观想西方三圣,心系佛像,佛像即有加护,故从此说,又可言说佛施而我受;但看从何处角度而言,故汝所问,不可一言蔽之,当分角度作答,或许较为合乎情理;

0

阅读 评论 收藏 禁止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0520066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