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吉祥果
吉祥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15,044
  • 关注人气:2,8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相关博文
推荐博文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蓝熊师兄问题

(2016-07-30 20:55:06)
分类: 博主原创
蓝熊师兄问题
//////提问:我一直也没弄明白,超自然的经咒回向给众生是可以收到了,按理说应该会介入各类众生的因果业力及冤亲债主中,那这样回向岂不是对本人很不利,发愿也可以介入因果,互换菩提心也是要发愿介入众生因果的,那这样对本人也应该很不利,按师兄说的道理解释不通啊,末学愚钝。//////


回答:你的问题非常简单,是的,介入因果对于介入因果者来讲,会产生非常大的不利;但是利益众生,就是在不利之中取利,举例说明:若因介入因果导致对方鬼神障攻击者,业障障碍者,因受此障碍故,故增长福德,替人背一份业,替人受一份罪,即自动增益一份福;所以,一体两面的学问,几个月前你问,我说你没领悟,现在看来,你还是没懂,故有此问。打人骂人,挨打挨骂可以消业增福慧的学问,你也没有领悟;如果你懂了,我说不利,你却看不到不利背后的利益,我说有利,你却看不到利益背后的害处。所以,之前有句话送你,暂时搁置,积累福慧!

替人背业,背业者会随着所背负的业力的数量,增益等值的福德,我说过没有?受人打骂,被打骂的人消业增福,我说过没有?所以,我说背业不利,被鬼神障碍不利,你看不到我说的不利背后的利益;我说被人背业有利,我说被人赐福有利,你却看不到利益背后的害处;因为被人背业福报也被背走了,被人赐福恶业也赐予给你了;

譬喻,我说了一个完整的典故,我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之后复有蝮蛇,蝮蛇之后复有苍鹰,苍鹰之后复有弓箭,,,,我把完整的典故告诉你了,但是之后,我再次说起螳螂捕蝉的时候,你的眼睛却只是死死得盯着螳螂,忘却了我后面说的完整的食物链,然后你说解释不通。

你提出的很多问题,有一些是很有价值的问题,但是有一些的确是之前重复讲过很多次的,你没入心。至于你提及之互换菩提心,则又是另外的原理,互换菩提心的力学探微,以前我略微有一段粗浅的讲解。泥鳅、黄鳝、和大蟒蛇,拉到一起类比长短,恐怕是不合适的,如果连你都觉得不可比,解释不通,你如何把回向、发愿、互换菩提心三个拉倒一起类比呢?

另外,你说我的回答解释不通你的疑惑,你却并不指出解释不通之处何在,这样的提问恐怕缺乏节操吧?

////////蓝熊师兄接上提问:看来你和我有一样的疑问哟,以前我看好多师兄都提问过,但吉祥果师兄没有正面解答过,可能是我们的境界还无法理解吧!///////


回答:我今天给足你面子,专门给你预留一天时间,你把你以前提问过得问题,全部给我开列出来,你可以列出100条以上的问题,要逻辑明晰,条理清楚;我如果在我已有的回答答案中找不到你100条已经提问过的问题的答案,有一个问题,我扇自己三个嘴巴,绝不妄语

我对你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提问问题要具有逻辑性,有条理,不能将下面这样逻辑的问题问我:王婆卖瓜,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了武大郎,所以请问师兄,容嬷嬷害了紫薇几次?我反问:你问的是什么问题?你回答说:容嬷嬷和王婆长的真像啊!我反问:王婆是卖瓜的那个王婆吗?你回答:反正都姓王!我问:怎么叫长的真像?你回答:因为都是一个演员演的;,,,,,,,,,你觉得这个有意思吗?

二、正如上问,你说我解释不通,你却并不指出解释不通之处,又如本问,你说我没有正面回答,你却并没处指出你问题的正面在哪里;别说问题的正面在哪里了,你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你让我正面回答你什么呢?我上述回答,只能顺着你的问题,强猜你的心意,给你回答,你还要我给你一个正面?如果我用你相同的问题一字不差来反问你,你如何给我一个正面的回答?你试着回答一下你自己的问题,给大家看看你的正面何在?

三、你过多的问题,我不想列举,仅仅列举你昨天全部两个问题如上,我自以为自己是笨蛋,但是相信诸位看客有聪明人,假定你问他人上述二问,你叫别人如何回答,算是正面?姑且反问,你所提问题的正面在哪里?如果你连你自己问题的正面在哪,你都没有找到,又云何令别人正面回答呢?如果有别的聪明人找到你上述问题的正面,请教我一下,我确实愚钝;

你和我背靠背坐在草地上,我说,亲爱的,转过身,给我一个面对面的拥抱,你说,不要嘛,不要嘛,人家害羞,然后你来指责我,反而说我没有给你正面?

四、你的有一部分问题,是逻辑清晰的,但凡这一类问题,我都做了详细的解答,而且赞叹了你的提问。

五、我不回答你的那部分问题,你自己先去找找看,你提问本身的逻辑在哪里?正如上述二问,你要问的是什么?你问题的正面是什么?如果你说你上述两个问题有正面,如果诸位看客也认为你的问题有正面,那就是我实在太愚钝了。

六、要问问题,就当头对面,找准逻辑,找准痛点,哪怕你认为我错了,你要给我致命一击,你也要针锋相对,不要和我搞蒙太奇,云山雾罩的,没意思!正如之前有师兄回复你:别信吉祥果说的那一套,他说的是错的!我也一起反问,说我错,这个没关系的,问题是,你要精准的指出,我的错在哪里,这叫本事!又找不到别人错在哪里,又说别人错了,这又是什么逻辑?就好像我也可以说这位师兄感染了艾滋病,但是我在这位师兄身体里面没有找到艾滋病毒,这是什么逻辑?这不明摆着是人身攻击、低级黑吗?

七、这个帖子,以后专门解决你的问题,但是你提出的问题,如果连别人都看不懂你问的是什么的,或者别人都看不出你问题的逻辑何在的时候,实话说,我也解答不了:你问我,我爱你吗?这个我可以回答,但是我要告诉你,你的这个问题没有逻辑;你如果问我,我为什么爱你?这个问题就开始有粗浅的逻辑在里面了!希望你用有逻辑的方式提问!你问我,红豆生南国,说明什么?我可能回答:南国的气候和土质适合红豆生长,而我不一定回答爱情;我对你的感觉不是爱情,但是有一句歌词可以表达我对你的心,那就是:你的心思我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希望你提问问题,不要让回答的人去猜,你问的是什么?

八、我真的搞不明白,我经常遇到一些学历很低的人,人家问的问题逻辑性极强,而且非常严密,前几天一个初中生反问我许多问题,招招致命,痛快淋漓,我回答的也非常痛快,毫不拖泥带水;可是我也奇怪,象师兄这样高学历的人,反而连自己要问什么,都不能精准的表达出来,我不知道到底是表达方面的障碍,还是真的大脑里面,还没有把要提问的问题理顺?
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初中生,因为要孝顺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父母增福延寿,在极其痛苦和苦闷当中,从各个角度苦思冥想了很多问题,然后,人家有条有理的将自己的问题,刀刀致命的,给我摆在面前;我一看到这样的问题,真是欣喜若狂,立即逐条针锋相对的做出一针见血的回答,令其父母直接得到利益。这位佛友,为何能深入思维,提出逻辑性强,条理明晰,实用性强的问题?因为这位佛友要解决实际问题,当实际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他的问题和他的生活,他的问题和他的需求,是挂钩的,所以,他的问题是贴切、入情理的;但是师兄你提出的问题,很多问题是你的妄想,因为你的问题,没有和你的生活需求挂钩,没有和你修行的需求挂钩,或者虽然挂钩,但是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点联系而已,没有太深的利益关系在里面牵涉;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设身处地的要明白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才会在他那里有明晰的逻辑,有明晰的需求,有明晰的需要破除的疑惑;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切身的需求的时候,自己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根本无法将这些东西明晰起来,只是在大脑里面,一个懵懵懂懂的概念。从这里可以看出,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的时候,理论才显得真切;如果你没有和生活的实践有关联,就提出相关问题,有时候,往往提出问题的角度、深度、逻辑性、针对性,都不精准,回答问题的人看到这样的问题,或者老虎吃天无法下爪,或者所问不明无法回答,或者他一看你的问题,连回答的兴趣都没有了!


你先解释一下本文之中,你提出的两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面对你,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智商不够,因为我搞不懂你要问什么。或者哪个聪明人看懂了你上述两个问题,可以开示一下我,我的确被你成功搞晕了。





提问:师兄,因法布施介入因果,所受到的恶业轻重是如何较量的?另外法布施者是一次性接受恶业, 还是多次接受、动态变化的?

回答:如果熟读过我过去博文,这应该是一个解释过几次的问题,去年博文就有。攀缘介入和随缘介入的区别,主动介入和被动介入的区别,介入定业和不定业的区别,布施佛法殊胜和非殊胜的·区别,应该我说过至少三次吧?找过去博文。

你的后一半问题,我解释如下:

其一,布施一次善法,受法施者将来一切因你布施善法所生之福,均有你一份,随着其应用善法数量的多寡,你所得善福也随之增减变化,如人教导戒杀吃素放生,一人从之,若放生百千生命,则法施者于其中得其福之一份,若从其教者放生亿兆生命,则法施者也得其福之一份,放多得多,放少得少;反之,布施恶法也复如是,如屠夫也收徒,教导杀猪技术,徒弟学会之后,可杀三五头猪,也可杀亿万头猪,师父随徒弟杀业多少,也牵连一份杀业在其中,杀多牵连罪多,杀少牵连罪少!如是也!善书中说,皇帝权利大,容易修福也容易造业,此理的确如此,而且,给皇帝出主意的臣子,类似法布施者,若劝导皇帝从恶法,则臣子恶业广矣,若劝导皇帝从善法,则臣子福德广矣!劝导一州一府一县者,又随其数增减,如是也。是故,法布施之福德亦广,法布施有失误之祸害也大。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者,古已有之。法布施之福祸增减,其理如是!

其二,布施善法、恶法次数越多,接受善法恶法的人越多,奉行的越多,则自然是多次接受,不可能是一次;

以下是相关法布施的部分佛经依据,供参考;当然,下文不一定包括我上述回答的逻辑,下文不一定是我上文逻辑的经典依据,仅仅只是给法布施者参考一下法布施功德而已。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布施佛法的三十二大类殊胜善果: 
佛言:阿难。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何等三十二? 
1.有正忆念。 
2.有于智慧。 3.有于进趣. 4.有离悭结。 5.有少淫欲。 6.有少嗔恚 
7.有少愚痴。 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 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 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 
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 
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 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 
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 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 16.守护正法持佛法藏。 17.不堕一切诸恶道中。 
18.生于人天不以为难。 19.不离见佛。 20.不离闻法。 21.不离供僧。 22.得识宿命。 
23.生净佛土。 24.生生之处诸根具足。
 25.得三十二相庄严之身最为上主。 26.种陀罗尼根本种子。 
27.作无断辩智因。 28.得智人眷属。
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 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 
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 32.得大~法藏辩才无尽 
阿难。菩萨法施。有是三十二功德名称。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发觉净心经》法布施的四十种广大功德: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 
(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 
(3)得好正意, 
(4)得强志力, 
(5)得多智慧, (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 
(7)当得少欲 
(8)当灭嗔恚, 
(9)当灭愚痴, 
(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 
(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 
(13)诸天与力
,(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亲友无人能坏,(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无所畏,(18)凡有行处恒常欢喜, 
(19)智者赞叹
,(20)所行法施恒为他念。 
弥勒,是为法施不求果报得二十功德,弃舍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无所希望,饶益为首常行法施。 

“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二十种功德不求果报,菩萨为他行法施时,不著利养名闻,饶益为首数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辩才则能令生,
(2)生已不失, 
(3)得陀罗尼,(4)当得察勤, 
(5)不用多力广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于众生边恭敬尊重常应供养,(8)当得身密, 
(9)当得口密,(10)当得意密
,(11)超越恶道及诸恐怖, 
(12)于命终时心得欢欣
,(13)如法正说能伏他论, 
(14)具大威德胜人敬仰,况余凡庶!(15)诸根成就无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17)能行难行精进不减, 
(18)守护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转地
,(20)一切行中得随顺住。 
弥勒,是名复有二十种功德,菩萨法施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饶益为先数行法施。
 

  ------------《发觉净心经》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做“法布施”,得四十种功德利益: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一)正念成就。(二)智慧具足。(三)有坚持力。(四)住清净行
。(五)生觉悟心。 
(六)得出世智。(七)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八)少于贪欲。(九)无有嗔恚。(十)亦不愚痴。 
(十一)诸佛世尊之所忆念。(十二)非人守护。(十三)无量诸天加其威德
。(十四)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十五)有所言说人必信受。(十六)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十七)得无所畏
。(十八)多诸快乐。 
(十九)为诸智人之所称叹。(二十)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一)未生辩才而能得生。(二)已生辩才终不忘失。(三)常勤修习得陀罗尼。(四)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五)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六)得身口意清净律仪。(七)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八)于命终时心得欢喜。(九)显扬正法摧伏异论。(十)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十一)诸根成就。 (十二)无能映蔽。(十三)具足摄受殊胜意乐。(十四)得奢摩他。(十五)毗婆舍那。 
(十六)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十七)发起精进。(十八)普护正法。(十九)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二十)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法布施”超过“财布施”的的五种胜利 
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云何为五?
 
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 
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 
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 
四者、法施无穷,财施有尽; 
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法施”者有三种事胜于“财施”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此法施者有三种事胜于财施。云何为三? 
一财施者而有竭尽。法施增长则无有尽。以是校量胜于财施。 
二受财施者现在利益。受法施者现在未来俱有利益。于无量世恒相随逐无人侵夺。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不相舍离。 
三财施者能施获益受者无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闻法故发心速趣无上菩提。 
由此三义法施之者胜于财施。由行法施名称远闻。一切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缘先说法施。”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天复请曰:

何人名得利?何人名失利?

何者坚钾胄?何者利刀杖?

世尊告曰:

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

忍为坚钾胄,慧为利刀杖。


-----《天请问经》
法布施比财布施殊胜的经典依据:
 
若恒沙世界  珍寶滿其中 

以施諸如來  不如一法施 

施寶福雖多  不及一法施 

一偈福尚勝  況多難思議 

-----《大宝积经》

三千大千界  珍寶滿其中 
以此用布施  所得功德少 

若說一偈法  功德為甚多 

三界諸樂具  盡持施一人 

不如一偈施  功德為最勝 

此功德勝彼  能離諸苦惱 

-----《大宝积经》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

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
法施则得财、法二报
财施,唯还得财宝报。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做法布施,得寿命、财宝、大力、安乐、辩才、信心明了等利益!
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
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
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
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
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
饶财宝。
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
得大力。
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
得安乐。
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
无碍辩。
众生闻法生信无疑。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信心明了
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是故法施胜于财施。

------《优婆塞菩萨戒经》卷五--杂品之余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法布施得五种利益:长寿、多财、美貌、名誉、大智!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何谓为五?
其人所生则得长寿。是为一福德。
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饶财多宝。是为二福德。
其人所生即端正无比。是为三福德。
其人所生即名誉远闻。是为四福德。
其人所生即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
(注:如下佛陀解释得此五种利益之原因)
何因贤者说法得长寿用前世说法时。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其义备足。归寂无为。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用是故得长寿。
何因说法之人。得大富饶财多宝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施与。用是故得大富。
何因说法之人得端正无比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和气安之。即颜色悦自生光泽。用是故得端正。
何因说法之人。得名誉远闻?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闻。
何因说法之人得聪明大智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晓了妙慧。用是故得聪明大智。
是为五法说经者得福也。
诸比丘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0

阅读 评论 收藏 禁止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0520066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