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本粒子:夸克?还是邻虚尘?
(2017-11-25 12:24:32)分类: 博主原创 |
佛教基本粒子:夸克?还是邻虚尘?
观点:基本粒子,必须是物质无限可分分解至“零”之前最接近“零”的那个粒子,才能算是基本粒子,至于现在科学界所认可的“夸克”,到底是不是基本粒子,我们现在无法确定。
观点:佛教关于基本粒子的论述,是牵涉器世间物质、空性、无限分解、有限分解几个概念的,这和物理概念的基本粒子的认知方式,大体一样。
观点:依《楞严经》观点,承许物质之“有限可分”而不是“无限可分”,也就是说,《楞严经》承许物质在“有限可分”之后,即可获得“基本粒子”。
观点:有佛教学者引用《阿毗达摩》中之极微粒子“色聚”,认为这是“基本粒子”,个人认为,这个不成立。因为《阿毗达摩》只提及了“极微粒子”,但并未承许其为分解至“空性”之前的最细微粒子,因此,《阿毗达摩》中的极微粒子“色聚”,并不能算是佛教明确承许的“基本粒子”。
观点:《楞严经》中的基本粒子,才是佛教明确承许的“基本粒子”,理由:因为它被认定为分解至空性前的最极微之粒子,也就是物质“有(无)限可分”之后最接近“零”的那一种粒子,因此,从理论模型和逻辑上,只有符合这个条件的,才算是最终真正的“基本粒子”,《楞严经》命名它的名字叫做“邻虚尘”。
经典依据:《楞严经》云:“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注:粗为大地,细为微尘,到了邻虚尘就算是分解到了最极细微,色相所见之边际再作七分即可得成,如果更进一步分解邻虚尘,即是真实空性。
▆▆▆▆▆▆▆▆▆▆▆▆▆▆▆▆▆▆
我个人今年7月底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后来加密了。我文章的大意是,不认可用“分解法”证实空性,因为不究竟,虽然这个分解法在《楞严经》有理论依据,但是,这个理论并非佛教关于空性的究竟理论,它只算是促进分别心者理解空性的一种方便教法(如下)。今天因为提及基本粒子,必须提及空性认知,所以,我再次将我原文意见发表如下:
观点:《楞严经》以分解法,获得空性,这不是佛教究竟之说,只是方便说。因为空性不由分解而生,空性本自不生,本自不灭,如何能从分解而生?若“空性”能从“有”之“分解”而生,则必然“空性”能从“有”之“不分解”而灭,若如此,这就成了生灭法,这就不是空性。因此,《楞严经》以“分解法”认知空性,只是方便教言,不是究竟之说。佛性本空,不由分解而空,也不由不分解而不空,此为究竟之理。
观点:以《楞严经》分解法来证明空性,存在数理逻辑问题,譬如:当无限分解一个正数令其分数值“无限小”时,同步就会产生一个“无限大”的分母。本来是要分解出空性的,但是,在没有分解出这个结果之前,却先产生了另外一个“无限大”的数值,很显然,不但没有分解出空,反而产生了更多的“有”。所以,用分解法证实空性,只是佛为分别心较重之人开示的方便法,它不是认知空性的究竟方法。
观点:佛性本自空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此,对于成熟的佛教徒,不可以用分解获得空性这样的逻辑来理解空性,这种理解,只是一种方便法,这类似于神秀之“时时勤拂拭”,这是不究竟的。究竟的见解,就是本自空寂,本自清净,无需任何分解,无需任何拂拭,当体即空。
本来是解释有限可分之基本粒子的,但是由于牵涉关于空性之认知,我故意将我不同见解表达如上,主要就是因为担心大众过于执着这种“分解获得空性”的认知,故而,我特别说明-----------空性本自不生灭,不由分解而获得。这样便于大家全面认知。
吉祥果
2017.11.25
前一篇:势能能量:娑婆比极乐殊胜之处
后一篇:推荐“牛王财神法”的必要性
< 前一篇势能能量:娑婆比极乐殊胜之处
后一篇 >推荐“牛王财神法”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