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吉祥果
吉祥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15,044
  • 关注人气:2,8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相关博文
推荐博文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妙印法师:独修,还是集体共修?

(2018-01-18 10:20:27)
分类: 祖师开示
妙印法师:独修,还是集体共修?
====================
妙印法師:修行是独行道!成佛是独行道,唯“行”乃成!无人能代为其劳!所谓:“师父领进门,修与不修,全在个人”!
若真学佛人,请务必不要专注于“搞热闹”,“搞共修”,一定要走“自我修行”、“自我成就”的“天上人间,唯我独尊”的菩提大道……
音符。
慧明居士:
弟子有点糊涂了,若无共修,师父到各地讲法时,谁来闻法护法?阿弥陀佛!
妙印法師:
你要清楚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你要清楚了,就不会请师父去讲法了,也不存在谁闻法谁护法的问题。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跟谁共修?
执着于热闹共修,你何时能真正出离?
再说明白一点,共修是独修的前方便。
有的人,直接独修;有的人,需要共修共勉,然后走向独修。哪个高人最后不是走向独修?你见过有几个或十几个以上的大和尚,在大殿里一起诵楞严咒的场面吗?谁若见过,敬请告之我。
古人修行,开悟之后,都是分立茅棚,自立山头,各修各的,凡是共修的,几乎都是初学者,都是某个大和尚的徒弟和信众。
你喜欢共修,就共修好了。什么时候感觉共修的人都成了你的障碍了,你就该独修了。
阿弥陀佛。
音符
慧悟居士:
独行道,寂寥寥。师父:这条路真的很孤寂,内心的孤独,像我们每个人出生,都是自己来的一样。
慧悟顶礼恩师。
妙印法師:
待到契入“常乐我净”之真乐,“神通齐发”之爽快,才知道这份“孤独寂寞”的真实价值!
===============
依佛所讲的圣言衡量标准,还是依法师所讲的“二手标准”?
===============
北京演诚:弟子在家应该如何修行?……虽然从2009年1月开始接触佛法,但是总觉得在门外徘徊,有时候就有疑问: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呢?有时候会觉得迷茫,但是真的很珍惜今生遇到的佛法。有时候自己也想,是不是我的善根福德不够啊,不能领悟佛法的真谛。恳请师父慈悲指路!

妙印法師:阿弥陀佛:你大概一直是听其他人“讲经”的人,希望你抽空,听听《成佛之路》。顺便提醒一下,如果我讲的跟你以前听到的,有很大不同的时候,不管是从哪里听来的,请你一定不要急于下结论,谁是谁非,一定要耐心地审查完毕,我只需要你亲自查证,我讲的跟佛讲的到底有没有不同?不要去鉴别我讲的跟某某法师讲的或某某大德讲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做,徒增是非,毫无益处。学佛,要依靠佛经,依法不能依人。我们能够去依止的人,一定是已经完全依止了佛陀的人。而这个人究竟有没有完全依止佛陀,那你只能用“佛经”作为最终标尺来衡量和鉴别了。世间最可悲的现象,莫过于:过去听假的,听‘似是而非’的东西,听多了,听久了,就听成真的了。而现在给真的听,真的佛法现前了,反被疑污成假的了。


以下为佛经依据:用以佐证成立妙印法师的观点: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阿兰若有十种德,能令证菩提果
===============================
复次智光。出家菩萨远离喧闹。住阿兰若修摄其心。无量千岁以求佛道。三世如来离诸喧闹寂然闲居。万行增修证菩提果。缘觉声闻一切贤圣。证得圣果亦复如是。其阿兰若有十种德。能令证得三菩提果。云何名为十种胜德?
一者为得自在住阿兰若。四威仪中不属他故。
二者离我我所名阿兰若。于树下时无执著故。
三者于卧具等无所爱著。由斯当卧四无畏床。
四者阿兰若处三毒微薄。离贪嗔痴所缘境故。
五者乐阿兰若修远离行。不求人天五欲乐故。
六者能舍喧闹住闲寂处。修习佛道不惜躯命。
七者爱乐寂静离世言词。弃舍凡愚无散乱故。
八者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易得成就。无障碍故。
九者阿兰若处是三昧室。能得百千大三昧故。
十者清净如空以为舍宅。心无障碍得大智故。

智光当知。阿兰若处有如是等无量功德。以是因缘。出家佛子誓舍身命不离山林。
若为听法供养病人师僧父母。出阿兰若入聚落中。宜速还归于兰若处。若有因缘未得归者。
应作是想。今此聚落犹如山林。所得财物虚假如梦。若有所得不应贪著。如是佛子是摩诃萨。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智光汝等善谛听, 无烦恼人所住处, 
   远离喧闹处寂静, 此是神仙所居处, 
   三世菩萨求菩提, 于兰若中成正觉, 
   缘觉声闻诸圣众, 亦于此处证菩提, 
   住阿兰若获十利, 能令证得三乘果, 
   自在游行如师子, 四威仪中无系缚, 
   山林树下圣所乐, 无我我所名兰若, 
   衣服卧具无系著, 坐四无畏师子座, 
   离诸烦恼名兰若, 一切贪爱无所著, 
   常居物外厌尘劳, 不乐世间五欲乐, 
   远离愦闹寂静者, 弃舍身命求佛道, 
   能住寂静无人声, 于诸散乱心不起, 
   世出世间诸善业, 心无障碍皆成就, 
   由是兰若为根本, 能生百千诸三昧, 
   以大空寂为虚室, 行者身心无障碍, 
   具足如是十胜利, 是故众圣常居止, 
   智光汝等诸佛子, 若欲速成一切智, 
   乃至梦中莫舍离, 阿兰若处菩提道, 
   我灭度后发心者, 而能住于兰若处, 
   不久当坐宝华王, 证得法身常乐果。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
第0109部《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五
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者,应当证知而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如是四人即名如来。何以故?是人能解如来密语及能说故。若有人能了知如来甚深密藏,及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是之人若为利养,说言如来是无常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尚可依止,何况不依是四人也?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法性者即是如来,声闻者即是有为。如来者即是常住,有为者即是无常。善男子,若人破戒为利养故,说言如来无常变易,如是之人所不应依。善男子,是名定义。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如佛所说无量诸经,贪求无厌,多奸谀谄,诈现亲附,现相求利,经理白衣,为其执役,又复唱言:‘佛听比丘畜诸奴婢不净之物,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于饥馑世怜愍子故,听诸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不受而啖。’如是等语所不应依。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复次,依义者,义名质直,质直者名曰光明,光明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如来。又光明者名为智慧,质直者名为常住。如来常者名为依法,法者名常,亦名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而亦可见。若有说言不可见者,如是之人所不应依。是故依法不依于人。
“若有人以微妙之语宣说无常,如是之言所不应依,是故依义不依于语。
“依智者,众僧是常,无为不变,不畜八种不净之物,是故依智不依于识。若有说言:‘识作识受,无和合僧。何以故?夫和合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云何言常?’是故此识不可依止。
“依了义者,了义者名为知足,终不诈现威仪清白,憍慢自高,贪求利养,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著,是名了义。若有能住如是等中,当知是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著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来说涅槃亦烧;一切无常者,涅槃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善男子,若有人言:‘如来怜愍一切众生,善知时宜,以知时故,说轻为重,说重为轻。’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物等。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虽听受畜如是等物,要当净施,笃信檀越,如是四法所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不违是四,亦应依止。若有说言:‘有时非时,有能护法,不能护法,如来悉听一切比丘受畜如是不净物者。’如是之言不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中有同是说,如是三分,亦不应依。
“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0

阅读 评论 收藏 禁止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0520066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