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上戒品要素分为:持戒时长,持戒种数,持戒心品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172

帖子

56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0 20: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7-13 12:40 编辑


一、提炼两段经文得出,增上戒品要素分为:持戒时长,持戒种数,持戒心品



二、时、心俱同,持戒种数增广则戒品增上

▼▼▼
夫白四羯磨戒有上中下,五戒是下品戒,十戒是中品戒,具戒是上品戒。大方便佛报恩经》



三、
时、数
俱同,持戒心品增上则戒品增上
▼▼▼
入五戒中亦有三品,若微品心受戒得微品戒,若中品心受戒得中品戒,若上品心受戒得上品戒。十戒、具戒亦各三品,如五戒说。大方便佛报恩经》



四、持戒时长增广可以弥补持戒种数乏少缺陷,亦可得知,持戒时长增上则戒品增上,亦可言说,
持戒种数增广可以弥补持戒时长短少缺陷。
▼▼▼
问曰:五戒、一日戒,何者为胜?
答曰:有因缘故,二戒俱等。但五戒终身持,八戒一日持。又五戒常持,时多而戒少,一日戒时少而戒多。《大智度论》




五、持戒心品对于戒的增上效应潜力大于持戒种数、持戒时长对于戒的增上效应


▼▼▼(心,数较比)
以义而推,亦可以上品心得五戒,是上品戒;中品心得十戒,是中品戒;下品心得具戒,是下品戒。以是义故,随心有上中下,得戒不同,无定限也。大方便佛报恩经》




▼▼▼(心,时较比)
复次,若无大心,虽复终身持戒,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持戒也。《大智度论》





六、引述经典

优波离复白佛言:“若受一日、二日乃至十日五戒,得如是受不?”
答曰:“不得。佛本制戒,各
有限齐,若受五戒必尽形寿,若受八戒必一日一夜受,是故不得。夫白四羯磨戒有上中下,五戒是下品戒,十戒是中品戒,具戒是上品戒。入五戒中亦有三品,若微品心受戒得微品戒,若中品心受戒得中品戒,若上品心受戒得上品戒。十戒、具戒亦各三品,如五戒说。若微品心得戒已后,以上、中品心受十戒者,先得五戒更无增无胜;于五戒外,乃至不非时食等残余五戒,得增上五戒。先得五戒,得本微品也。即先微品五戒,以中、上品心受具足戒,先得五戒更无增无胜,仍本五戒;自五戒外一切诸戒,以受具戒时心增上故,得增上戒。以是推之,波罗提木叉戒无有重得。以次第而言,五戒是微品,十戒是中品,具戒是上品。以义而推,亦可以上品心得五戒,是上品戒;中品心得十戒,是中品戒;下品心得具戒,是下品戒。以是义故,随心有上中下,得戒不同,无定限也。若请和尚受十戒时,和尚不现前,亦得十戒。若受十戒时,和尚死者,若闻知死,受戒不得;若不闻死,受戒得戒。若白四羯磨,受戒和尚不现前,不得受戒,以僧数不满故;若僧数满,设无和尚,亦得受戒。《大方便佛报恩经》


问曰:五戒、一日戒,何者为胜?
答曰:有因缘故,二戒俱等。但五戒终身持,八戒一日持。又五戒常持,时多而戒少,一日戒时少而戒多。
复次,若无大心,虽复终身持戒,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持戒也。譬如软夫为将,虽复持兵终身,智勇不足,卒无功名;若如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勋,功盖天下。是二种戒,名居家优婆塞法。居家持戒,凡有四种:有下、中、上,有上上。下人持戒,为今世乐故;或为怖畏,称誉名闻故;或为家法,曲随他意故;或避苦役,求离厄难故。如是种种,是下人持戒。中人持戒,为人中富贵,欢娱适意;或期后世福乐,克己自勉,为苦日少,所得甚多,如是思惟坚固持戒。譬如商人,远出深入,得利必多;持戒之福,令人受后世福乐,亦复如是。上人持戒,为涅槃故;知诸法一切无常故,欲求离苦,常乐无为故。《大智度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9

帖子

13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29
沙发
发表于 2021-12-30 21:09:08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感恩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632

帖子

34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57
QQ
板凳
发表于 2021-12-31 07:04: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

帖子

8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3
地板
发表于 2021-12-31 07:22:31 | 只看该作者
《大方便佛报恩经》略称《报恩经》。经文见录于《大正藏》、《碛砂藏》、《频伽藏》等经藏。有一卷本、七卷本两种同名卷本。一卷本据历代经国记载为"汉支谶"所译,但古已失帙。因此,一般所指《报恩经》即以七卷本而言。

据考证,《报恩经》不是由天竺成经翻译而来,而是在宋梁之际(445年至516年之间),由汉僧割裂、截取、增删、改写和辑录《涅般经》、《贤愚经》、《杂宝藏》等经典中的有关内容,逐步撰集,编纂而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61

帖子

11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8
5#
发表于 2021-12-31 08:19:0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极乐花师兄总结归纳,利益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9-21 18:54 , Processed in 0.1388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