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者留寿或舍寿缘由及其方式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172

帖子

56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5:4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8-5 16:42 编辑


摘取《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六小段经文浅作释解


【A】
1.问彼有何缘留多寿行。答留多寿行。略有二缘。谓为饶益他及住持佛法。
2.问彼有何缘舍多寿行。答自利利他俱究竟故。已得尽智故名自利究竟。于利他事。若有堪能此事成已便归圆寂。若无堪能亦名究竟。
=================================

僧人、圣者选择留寿续世或是舍寿离世所依凭的是是否自利、利他已达究竟,在这里自利究竟指的是已经证得尽智已得极果,利他究竟指的是饶益众生事业已尽,所作皆作,所度皆度,留世无益,便行舍寿事行,如若些许饶益事业未达究竟,圣者若寿命将近则便行留寿事业,以延其寿续行利他事业,如教化弟子未达究竟,亦如观见佛法将毁,若舍寿将无人营护,便行留寿之行以住持佛法等等。在这里分明圣者舍寿因缘,恐防他人以厌世避责故以行舍寿,言谤效仿圣者故行如此。




▼▼▼
《佛遗教经》‘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
▼▼▼
《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何谓如来化导善巧?谓诸众生,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72

帖子

56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5:4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8-5 17:40 编辑



【B】

依契经说。谓世尊说。若有施主能施他物名施五事。由此还当得五事果。一寿二色三力四乐五辩。彼审观察为施僧众。当获大果为施别人。若见施僧当获大果便施与僧。若施别人当获大果便施别人。是故于僧或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此转招寿异熟果。时彼能招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
  问理无富异熟果可成寿异熟果。何故乃说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答无转果体。有转业力。谓由布施边际定力。转富异熟业招寿异熟果。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富果。祈寿果故。

=========================
这里通俗讲就是原本造作得是富业而非寿业,由入施定力转其富果转为寿果,将能召感财富的果报转为召感寿命的果报,在这里其实与愿力引导福德流动方向本质如出一辙,通过愿力的方式改转福力的流向,由本流向财富的福力通过愿力的方式改转流向于寿命延续方向上来,圣者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以行留寿事业的。同时也说明力一个道理,财寿一体,若寡欲于财富,寿命就会延长,若贪欲于财富,心心念念集立于财富,引导福力向财富方面流动,那么流向寿命方向的福力减少,就会造成富乐而夭寿的一生。本质相当于是两杯水倒来倒去,总量没有丝毫增长,在这里不仅要倡导人们将有限的福力流向更有意义的地方,还要倡导人们要多多修福,才能增加转化资本,才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君四天下。为转轮王。巡行国界。见诸人民。垦地耕种。王问臣吏。此诸群生。欲作何等。便答王言。有形之类。由食得存。是以种谷。欲以济命。王立誓言。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当有自然。百味饮食。充饱一切。使无饥渴。作愿已竟。寻有饮食。王更出游。见诸人民。纺绩经织。王复问言。作此用为。诸人对曰。食已自然。无以严身。是故纺织用作服饰。王复立誓。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当有妙衣自然而出。赈给万民。使无穷乏。作愿已竟。应时诸树悉生种种异色妙服。一切人民。求得无尽。王更出游。见诸群黎。修治乐器。王因问之。作此何为。诸人报言。衣食既充。乏于音乐。所以治此。欲用自娱。王复立誓。若我有福应为王者。众妙乐器。当自然至。作愿适竟。应时诸树。若干种种伎乐。悬在其枝。若有须者。取而鼓之。音声和畅。其有闻者。无不欢预。王德至重。万善臻集。天雨七宝。遍诸国界。《贤愚因缘经》——顶生王缘品第六十四
▼▼▼
次庄严佛世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大智度论》
▼▼
如佛所说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人中有富乐人心常念着。愿乐不舍。命终之后生富乐人中。
复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有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专念色欲化来从己)他化自在天。(此天他化色欲与之行欲展转如是故名他化自在)心常愿乐命终之后各生其中。此皆愿力所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72

帖子

56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5:49: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8-5 16:14 编辑





【C】


1.有业先感寿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寿异熟起。
2.有余师说。有业先感富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富异熟起。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寿果。祈富果故。
========================================

通俗讲就是富业有障,由施定力灭其障令富业显现,果师兄的文章也讲过,若欲财富显现,需要灭除遮障财富的恶业,如《解深密经》所言自身所携恶业力令得财富无果,欲求财富需先灭除自身感召贫乏的业力,无论欲求种种善果,都需要灭除相应遮障其果的业力。在这里是通过灭除其障显现其果,圣者欲行留寿事业,就是通过灭除障寿业力进行续寿的。





《解深密经》: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
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
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
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
《摄大乘论释》卷9: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论曰。若诸菩萨成就如是增上尸罗。增上质多增上般若功德圆满。于诸财位得大自在。何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
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
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善不善业皆不失坏。
若有众生作诸重罪。当生卑贱种姓之家。贫穷疾苦寿命夭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72

帖子

56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5:5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8-5 22:39 编辑




【D】

1.有业先招寿异熟果。然不决定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招寿业决定与果。
2.有作是说。有业先招富异熟果。然不决定。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招富业决定与果。
==============================
通俗讲就是所造富业或寿业非决定结果,由施定力令得其业决定有果报。在《大般涅槃经》中就有说定心作业,作业后心欢喜,则令所作业为定业。说明通过持定心作业且作业后深心欢喜的方式可令所作业为定业,决定有果报。圣者欲行留寿命之行时,当所作寿业非决定有果报时,就通过此方式令作寿业决定结寿果,令得现寿得延。






善男子!业有二种:定以不定。

定业有二:一者报定,二者时定。

或有报定,而时不定,缘合则受。

或三时受,所谓现受、生受、后受。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大般涅槃经》 (卷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72

帖子

56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4
5#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5:5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8-5 22:27 编辑


【E】


复有说者。有业先招富异熟果粗而非妙。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感粗业转招妙果。谓彼先引长时粗果。今由施定祈愿力故。令彼转招今时妙果。
===================================
通俗讲就是施定祈愿力令原先粗富果转为妙富果,通过心运作的方式增益果报,其实在《中阿含经》中有言,是否至心施,导致果报存在差异,通过布施时至心这种心运作方式,令得粗果转为妙果,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讲,以慈悲心布施,能极大的增益布施果报。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五五)中阿含梵志品须达哆经第四(第三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须达哆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
世尊问曰。居士家颇行施耶。
须达哆居士答曰。唯然。世尊。家行布施。但为至麤。不能好也。糠饭麻羹。姜菜一片。
世尊告曰。居士。若施麤食及施妙食。俱得报耳。居士。若行麤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
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若行麤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
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若行妙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
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若行妙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
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里面说:
复有四种果。何谓四种。一者有果而无用。二者有用而无果。三者有果亦有用。四者无果亦无用。有果而无用者。谓不至心施不自手施轻心布施。彼如是施虽得无量种种果报而不能受用。如舍卫天主。虽得无量种种珍宝。而不能受用。
▼▼▼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
《地藏菩萨本愿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72

帖子

56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4
6#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5:51: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8-5 17:38 编辑


【F】

1.复有欲令由施定故引取宿世残寿异熟。谓阿罗汉有余生中残寿异熟。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引令现前定力不思议令久断还续。
2.复有欲令由施定故引取宿世残富异熟。谓阿罗汉有余生中残富异熟。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引令现前。定力不思议令久断还续。
=================================
通俗讲就是由定力引取宿世残余富业,以延现世其富,其实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其王为制服恶龙,通过愿力方式调取宿福现前,令得恶龙退却,就是通过心运作方式调取宿福令其现前,本质就是寅吃卯粮,自己应享未现之福,通过心力运作的方式前提集中的显现。圣者就是通过调取宿世残余寿业现前以行留寿事行。




▼▼▼

龙即还池,声震雷动,暴风拔木,沙石如雨,云雾晦冥,军马惊骇。王乃归命三宝,请求加护,曰:“宿殖多福,得为人王,威慑强敌,统赡部洲,今为龙畜所屈,诚乃我之薄福也。愿诸福力,于今现前。”即于两肩起大烟焰,龙退风静,雾卷云开。王令军众人担一石,用填龙池。龙王还作婆罗门,重请王曰:“我是彼池龙王,惧威归命。惟王悲愍,赦其前过。王以含育,覆焘生灵,如何于我独加恶害?王若杀我,我之与王俱堕恶道,王有断命之罪,我怀怨仇之心。业报皎然,善恶明矣。”王遂与龙明设要契,后更有犯,必不相赦。龙曰:“我以恶业,受身为龙,龙性猛恶,不能自持,瞋心或起,当忘所制。王今更立伽蓝,不敢摧毁。每遣一人候望山岭,黑云若起,急击犍槌,我闻其声,恶心当息。”其王于是更修伽蓝,建窣堵波,候望云气,于今不绝。

------《大唐西域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72

帖子

56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4
7#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5:5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8-5 16:21 编辑






【所引经典】
云何苾刍留多寿行。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时薄伽梵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又欲分别毗奈耶义故。如毗奈耶说。大生主为首。五百苾刍尼留多命行舍多寿行。经毗奈耶虽有是说。而未分别留舍因缘。彼经及毗奈耶是此论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又诸造论皆为分别诸所有法自相共相。今此亦然。不应为问。

  云何苾刍留多寿行。答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若于僧众若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此转招寿异熟果。时彼能招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问彼有何缘留多寿行。答留多寿行。略有二缘。谓为饶益他及住持佛法。为饶益他者。谓教弟子修诸观行。彼审观察齐我寿住。此诸门人逮胜法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能善开示道非道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为住持佛法者。谓营佛像僧房等事。彼审观察齐我寿住。此所营事得成办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善巧方便能成办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又彼观见当有国王大臣长者等欲毁灭佛法。便审观察齐我寿住当有方便令不毁灭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善巧方便能住持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为留寿行。以衣钵等施僧别人。依契经说。谓世尊说。若有施主能施他物名施五事。由此还当得五事果。一寿二色三力四乐五辩。彼审观察为施僧众。当获大果为施别人。若见施僧当获大果便施与僧。若施别人当获大果便施别人。是故于僧或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此转招寿异熟果。时彼能招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
  问理无富异熟果可成寿异熟果。何故乃说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答无转果体。有转业力。谓由布施边际定力。转富异熟业招寿异熟果。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富果。祈寿果故。有余师说。有业先感寿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寿异熟起。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富果。祈寿果故。有作是说。有业先招寿异熟果。然不决定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招寿业决定与果。复有欲令由施定故引取宿世残寿异熟。谓阿罗汉有余生中残寿异熟。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引令现前定力不思议令久断还续。
  问所留寿行正由谁引。为由施力为定力耶。若由施力不应入定。若由定力不应行施。有说由施。有说由定。如是说者。俱由二种。虽多行施若不入定彼终不能引寿果故。虽数入定若不行施彼终不能引寿果故。然施力能引定力令决定。由此故言俱由二种。

云何苾刍舍多寿行。答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如前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寿异熟业。愿此转招富异熟果。时彼能招寿异熟业。则转能招富异熟果。问彼有何缘舍多寿行。答自利利他俱究竟故。已得尽智故名自利究竟。于利他事。若有堪能此事成已便归圆寂。若无堪能亦名究竟。有作是说。彼厌自身犹如毒器。故愿弃舍。如有颂言。
  梵行妙成立  圣道已善修
  寿尽时欢喜  犹如舍毒器

  为舍寿行以衣钵等施僧别人。依契经说。谓世尊说诸福业事略有三种。一施性福业事。二戒性福业事。三修性福业事。于施性事。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感大富果。乃至广说。彼审观察为施僧众当获大果为施别人。若见施僧当获大果便施与僧。若施别人当获大果便施别人。故于僧众或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寿异熟业。愿此转招富异熟果。时彼能招寿异熟业。则转能招富异熟果。问理无寿异熟果可成富异熟果。何故乃说寿异熟业。则转能招富异熟果。答无转果体。有转业力。谓由布施边际定力。转寿异熟业招富异熟果。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寿果。祈富果故。有余师说。有业先感富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富异熟起。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寿果。祈富果故。有作是说。有业先招富异熟果。然不决定。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招富业决定与果。复有说者。有业先招富异熟果粗而非妙。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感粗业转招妙果。谓彼先引长时粗果。今由施定祈愿力故。令彼转招今时妙果。复有欲令由施定故引取宿世残富异熟。谓阿罗汉有余生中残富异熟。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引令现前。定力不思议令久断还续。
  问此富异熟正由谁引。为由施力为定力耶。若由施力不应入定。若由定力不应行施。有说由施。有说由定。如是说者俱由二种。虽多行施若不入定彼终不能引富果故。虽数入定若不行施。彼终不能引富果故。然施力能引定力令决定。由此故言俱由二种。问若诸有情寿果富果不决定者可有留舍。若俱决定如何留舍。答但作分限无留舍事。譬如良医所记分限无能过者。此亦应然。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彼阿罗汉由起边际。第四定力。引色界大种令身中现前。而彼大种有顺寿行有违寿行。由此因缘或留或舍。有作是说。彼阿罗汉由此自在三摩地力。转去曾有宿业所生诸根大种住时势分。引取未曾定力所起诸根大种住时势分。彼说不然。命根别有非根大种为自性故。
  经说世尊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其义云何。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分寿者。彼说世尊释迦牟尼寿量应住百二十岁。舍后四十但受八十。问佛出世时此洲人寿不过百岁。何故世尊释迦牟尼寿百二十。答如佛色力种姓富贵徒众智见胜余有情。寿量亦应过众人故若说诸佛舍第五分寿者。彼说世尊释迦牟尼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后二十但受八十。问诸佛色力种姓富贵徒众智见胜余有情。何故寿量与众人等。答生在尔所寿量时故。由此经言舍寿行者。谓舍四十或二十岁留命行者。谓留三月。问何故世尊留舍尔所命行寿行不增减耶。答诸佛事业善究竟故。齐尔所时诸佛事业得善究竟故不增减。有说。法尔诸佛世尊唯舍唯留尔所寿命。有说。欲显诸佛世尊不贪寿命能早弃舍。诸余有情贪寿命故不能弃舍。勤求圆寂勿有生疑。佛亦如是。故舍寿行。显异有情化事未终复留三月。有说。欲显诸佛世尊善住圣种故舍寿行。谓如世尊于有有具深生喜足于寿亦然。有说。世尊避衰老位故舍寿行。所化有情事未究竟复留三月。如邬陀夷一时为佛按摩支体见异常相。而白佛言。今者世尊。支体舒缓诸根变异。容貌改常。今位尚然。况过八十。故避衰老舍多寿行。有说。欲显得定自在故。佛世尊留舍寿命。如世尊说。我善修行四神足故欲住一劫或一劫余。如意能住。有说。欲显诸佛世尊能伏众魔留舍寿命。谓证无上妙菩提时已伏二魔。谓天烦恼。今将证入涅槃界时又伏二魔。谓蕴及死。伏蕴魔故舍多寿行。伏死魔故留多命行。问命行寿行有何差别。有说无别。如品类足说。云何命根。谓三界寿。有说。此二亦有差别。谓名即差别。名为命行名寿行故。有说。由此故活名命行。由此故死名寿行有说。所留名命行。所舍名寿行。有说。可生法名命行。不可生法名寿行。有说。暂时住名命行。一期住名寿行。有说同分名命行。彼同分名寿行。有说。修果名命行。业果名寿行。有说。无漏业果名命行。有漏业果名寿行。有说。明果名命行。无明果名寿行。有说。新业果名命行。故业果名寿行。有说。与果业果名命行。不与果业果名寿行。有说。近业果名命行。远业果名寿行。尊者妙音作如是说。顺现受业果名命行。顺次生受。顺后次受。顺不定受业果名寿行。命行寿行是谓差别问多行言有何义。答多言显示所留所舍非一刹那。行言显示所留所舍是无常法。问何处留舍命行寿行。答在欲界非余界。在人趣非余趣。在三洲非北洲。问谁能留舍命行寿行。答是圣者非异生。是无学非有学。是不时解脱非时解脱。亦男亦女。《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13

帖子

10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5
8#
发表于 2022-8-5 17:07: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   感恩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9

帖子

13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29
9#
发表于 2022-8-6 15:40:07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   感恩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9-21 18:53 , Processed in 0.1502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