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2-10 15:04 编辑
菩萨施财位所遵循原则【a1~a3】
重温财神经法,领会财神本怀【b1~b6】
福德因果乃为财神法根本:
心态转变【c1、c2】
因果入手【d1、d2】
不离罪福【e1、e2】
【a1】
终不为他作恶业使,若作利益则以布施。 ===================== 有不施者,菩萨摩诃萨若知身自能多利益, 无量众生有来求者则不应施,是亦名施。 何以故,有净心故。 若知是魔及魔眷属,则不应施。 若有为魔所迷乱者,来求索时亦不应施。 若有狂痴及欲恼乱,如是乞者亦不应施, 是名内不施。 外不施者, 火、毒、刀、酒能为众生作恶因缘, 菩萨终不以此施人; 若作利益则以布施。 菩萨摩诃萨终不为他作恶业使, 若知受者受施之后必行恶业, 亦不施之,是亦名施。 何以故,以净心故。 手虽不施其心已舍。 所以者何, 菩萨定知受施之人,受已, 必作无量恶业堕三恶道,是故不施。 菩萨虽知受者得物其心欢喜, 然知不免三恶道苦,是故不施。 菩萨摩诃萨不以父母师长布施。 若为国主,不应自在取他妻息以施于人, 唯除城邑聚落国土。 若自妻息及以僮仆眷属宗族, 先以软语慰喻, 其心若不肯者,则不应施。 设其肯者, 终不施与怨家、恶人、 罗剎恶鬼、旃陀罗种。 虽以城邑国土聚落惠施于他, 终不施与暴恶之人。 亦不私以父母、师长、兄弟、妻子、 僮仆、奴婢所有财物,布施于人。《菩萨善戒经》
【a2】 于诸善品速疾受学。于诸恶品速疾除断。菩萨皆能遂其所愿。 ========================= 《瑜伽师地论》 云何菩萨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谓诸菩萨若见有情求饮食等十资身具。 即便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及诸沙门婆罗门等。广说如前。乃至若能受持净戒。如是我当随汝所欲施饮食等诸资身具。如其不能我不施汝。 如是菩萨若见有情来求种种田事宅事。诸阛阓事。王事域事。财事谷事。或有来求诸工业处及诸明处。或有来求共为朋友。或有来求共结婚媾。或有来求共作邑会。或有来求助营事业。 菩萨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施汝田宅广说乃至助营事业。 又诸菩萨若见有情有诸愆犯或被举讼。或作种种不饶益事为他所拘。将欲刑缚断截。挝打毁辱。迫胁驱摈流移。或他所执欲捶缚卖。 菩萨尔时随能随力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方便救汝令脱斯难。 又诸菩萨若见有情遭遇种种王贼水火人。及非人不活恶名诸怖畏等。 尔时菩萨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方便救汝令免斯畏。 又诸菩萨若见有情欲所爱会求非爱离。 尔时菩萨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遂汝所愿。令所爱会及非爱离。 又诸菩萨若见有情为疾所苦。 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救汝病苦令得安乐。 彼诸有情既为菩萨如是立要。于诸善品速疾受学。于诸恶品速疾除断。菩萨皆能遂其所愿。 当知是名菩萨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瑜伽师地论》
【a3】 一、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 二、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 三、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 四、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 是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 ===================== 论曰。若诸菩萨成就如是。增上尸罗。增上质多。增上般若。功德圆满。于诸财位得大自在。何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是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此中有颂。 见业障现前 积集损恼故 现有诸有情 不感菩萨施 释曰。今当显说。由是因缘菩萨虽有财位自在而不施他。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于其财位。有重业障故不施与。勿令惠施空无有果。设复施彼亦不能受。何用施为。如有颂言。 如母乳婴儿 一经月无倦 婴儿喉若闭 乳母欲何为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虽于财位无重业障。而彼若得财位圆满便多放逸不起善法。作是思惟。宁彼现法少时贫贱。勿彼来生多时贫贱。故不施彼所有财位。 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生死心便现在前。求欲出离。若得富贵即生憍逸。故不施彼所有财位。作是思惟。宁彼贫贱厌离生死心常现前。勿彼富贵受乐放逸。不厌生死不起善法。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当施彼满足财位。即便放逸积集种种恶不善业。故不施彼所有财位。如有颂言。 宁使贫乏于财位 远离恶趣诸恶行 勿彼富贵乱诸根 令感当来众苦器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得富贵。即便损恼无量有情故。不施彼所有财位。作是念言。宁彼一身受贫贱苦。勿令损恼余多有情。复以伽他摄如是义故说见业障现前等。其文易了无烦重释。《摄大乘论释》
【b1】 发心:若有吝惜,财宝忽灭。 财物处置: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 ==================== 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禾*尤)/里]瘦衰蔽,人所恶贱;是人惭愧,入山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往至塔前礼拜供养,旋绕七匝,流泪悔过;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b2】 发心:为供养三宝为利有情 财物处置:应行舍施。不应贮积而怀悭吝。 ================= 行者念诵常无间断。乃至毗沙门天王子赦儞娑。现童子形告持诵者言。汝有何事请召我父。持诵者言。我为供养三宝受与我财宝。童子赦儞娑于须臾顷。还至毗沙门天王所。告父王言。持诵者求诸财宝。为供养故利益有情。毗沙门天王告童子赦儞娑言。汝日日与金钱一百乃至寿终。其童子赦儞娑。日日送金钱一百。与持诵者安于头边。其金钱异种香气。先愿所得之者。除自受用外应行舍施。不应贮积而怀悭吝。常于一切有情起大慈心勿生嗔恚。以殊胜香花饮食灯明。于寂静处如法供养佛法僧宝。兼复思惟而无间断。为毗沙门天王并诸眷属。念恩德故常应诵吉祥赞。令彼天王获诸吉庆。愿毗沙门天王男女眷属内外亲姻辅弼。乃至使者及诸营从。国界有情佛所称赞十种福利悉皆获得。所谓一者净信二者戒。二者闻四者舍。五者受六者慧。七者形貌八者力。九者辩十者色声香味触富贵自在。于佛法中而开法眼。证得圣果获得甘露妙法。亦得三十七品助佛道法。持诵者每日作如是发愿。毗沙门天王即生欢喜告自营从眷属。汝等观彼持诵者于我深生恭敬。《毗沙门天王经》
【b3】 发心:为供养三宝为利有情,于诸有情起瞋者即失神验。 财物处置:每得物时,当日即须供养三宝,香华饮食兼施贫乏,皆令罄尽不得停留。 ================= “受持咒时,先诵千遍,然后于净室中,瞿摩涂地作小坛场,随时饮食一心供养,常燃妙香令烟不绝,诵前心咒昼夜系心,唯自耳闻,勿令他解。时有薜室啰末拏王子,名禅腻师,现童子形来至其所,问言:‘何故须唤我父?’即可报言:‘我为供养三宝,事须财物,愿当施与。’时禅腻师,闻是语已即还父所,白其父言:‘今有善人,发至诚心供养三宝,少乏财物,为斯请召。’其父报曰:‘汝可速去,日日与彼一百迦利沙波拏(此是根本梵音惟目贝齿而随方不定,或是贝齿,或是金银铜铁等钱,然摩揭陀现今通用一迦利沙波拏,有一千六百贝齿总数,可以准知若准物直随处不定,若人持咒得成就者获物之时自知其数。有本云,每日与一百陈那罗即金钱也,乃至尽形日日常得西方求者多有神验,除不至心也)。’ “其持咒者见是相已,知事得成,当须独处净室,烧香而卧。可于床边置一香箧,每至天晓,观其箧中获所求物。每得物时,当日即须供养三宝,香华饮食兼施贫乏,皆令罄尽不得停留。于诸有情起慈悲念,勿生瞋诳谄害之心。若起瞋者即失神验,常可护心勿令瞋恚。又持此咒者,于每日中忆我多闻天王,及男女眷属称扬赞叹,恒以十善共相资助,令彼天等福力增明,众善普臻,证菩提处。彼诸天众见是事已,皆大欢喜,共来拥卫持咒之人。又持咒者,寿命长远,经无量岁,永离三涂,常无灾厄,亦令获得如意宝珠及以伏藏,神通自在,所愿皆成。若求官荣,无不称意,亦解一切禽兽之语。《金光明最胜王经》
【b4】发心:乃为周给亲属广修惠施饶益有情。而非仅求自利。 =========================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憍睒弥国建吒迦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又与多诸大菩萨摩诃萨俱。时憍睒弥国中有一长者。名曰妙月。诸根寂静心意寂静。多有男女及多僮仆。净信成就。往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欲问如来应正等觉。少有所疑事。惟愿大慈垂愍听许。尔时世尊告长者言。恣汝意问。当为汝说。令汝心喜。时彼长者闻是语已欢喜踊跃。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诸贫匮者可得富饶。诸有疾病令无疾病。尔时世尊告妙月长者言。何缘作如是问。时彼长者重白佛言。世尊我等在家多诸眷属。资财乏少难可支济。又多疾病。惟愿世尊开示法要。当令贫者永离贫穷。仓库财宝皆悉盈满。存济家中妻子男女眷属有来求者必生欢喜。为大施主。使诸仓库金银珍宝如意摩尼金刚诸珍商佉室罗赤珠码瑙金宝之类丰饶无有尽竭。周给亲属广修惠施饶益有情。尔时世尊告妙月长者言。善男子我于过去阿僧祇劫前遇佛世尊。名持金刚海音如来应正遍知。从彼如来受得此雨宝陀罗尼。受持读诵思惟计念随喜为他广说流布。由此陀罗尼威德力故。若善男子人与非人药叉罗刹毕隶多毕舍遮鸠槃拏乌娑多罗迦布单那羯吒布单那等起恶心者。不能为害。复有诸鬼啖人脂髓脓血涕唾大小便利欲来恼者。不能为障碍。佛告妙月。若有善男子心念手持书写。但闻名字受持随喜广为他敷演者。彼善男子善女人长夜安隐受诸快乐。为瑜伽资粮安隐丰饶故。若有人欲受持此雨宝陀罗尼者。应供养一切如来。一夜二夜或三夜。专心诵持。受敬净信三宝诸天悉皆欢喜。即雨财宝谷麦。为彼读诵法师故。即说陀罗尼曰。
【b5】 “借种“济众:以所受施供养三宝,破坏自身贫穷多获福德。 ================= 《菩萨善戒经》卷第六曰:菩萨摩诃萨若财富自在。以慈悲心惠施众生。临施之时作是愿言。众生贫苦鲜于福德。今受施已我当劝令供养三宝。以是供养三宝因缘破坏贫穷多获福德。作是愿已惠施众生。施众生已教令供养佛法僧宝。
【b6】 以施摄众:如是布施,能令受戒发心作佛 =============== 如文殊师利在昔过去久远劫时曾为比丘,入城乞食,得满钵百味欢喜丸。城中一小儿,追而从乞,不即与之;乃至佛图,手捉二丸而要之言:“汝若能自食一丸,以一丸施僧者,当以施汝!”即相然可,以一欢喜丸布施众僧,然后于文殊师利许受戒,发心作佛。如是布施,能令受戒发心作佛,是为布施生尸罗波罗蜜。《大智度论》
【c1】
念念贪求悭吝什么,会加速失去这种东西。 =================== 《地藏菩萨本愿经》: 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 《大乘造像功德经》: 弥勒。有五种悭能坏众生。何等为五。 一者悭惜所住邻邑。由此当于旷野中生。 二者悭惜所居宅宇。当作蛊身恒居粪秽。 三者悭惜端正好色。当感丑恶不如意形。 四者悭惜所有资财。当受贫穷衣食乏少。 五者悭惜所知之法。当有顽钝畜生等报。 若悔己先业造佛尊仪。则永离悭心无前所受 ▼▼▼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 ▼▼▼ 悭贪独食。不共饥者。食后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穷饥饿。衣不盖形。食不供口。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 《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卷第五》有云:『休息贪欲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身根不缺;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不散乱;四者、得胜果报;五者、得大富贵;六者、众人乐观;七者、所得果报眷属不可破坏;八者、常与明人相会;九者、不离法声;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诸仁者,是名休息贪欲得十种功德。若能以此休息贪欲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彼人得菩提时,于彼国土.离于魔怨及诸外道。 ▼▼▼ 复次福力太子。乃至后时。与彼四兄。出游园苑。而于中路。有无数千针口饿鬼。居山半腹。容貌羸瘦。其犹聚骨。遍身炽焰。鬼众围绕人所不见。唯福力太子。先睹其状。而彼饿鬼。合掌居前。白太子言。汝大福德。有大名称。是悲愍者。我等饥渴。苦恼所逼。愿今饷我。少分饮食。我等宿世。造悭吝因。故此生中。堕饿鬼界。无数千岁。不得水饮。况复于食而可见邪。时福力太子。仰瞻虚空。即起悲念。快哉我今若得天降少分饮食。当用饷此诸饿鬼众。是时忽然有多饮食。自天而降。福力太子。即以此食。饷诸饿鬼。彼饿鬼众。宿业力故。悉不能见。咸作是言。太子我昔闻汝是悲愍者。何故今时不以饮食饷于我等。太子告言。我以天降饮食。前授汝等。云何于今不取食邪。饿鬼白言。太子我等宿业力故。悉不能见。------《福力太子因缘经》节选 ▼▼▼ 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 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 至心施者,得何等果?:是人则得多饶财宝、多饶眷属。 自手施者,得何等果? :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 信心施者,得何等果? :如上所说;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 时节施者,得何等果? :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 如法财施,得何等果? :如上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 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 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 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 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
【c2】 念念布施给予什么,你会加速得到这种东西。 =========================== ▼▼▼ 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 ================ 《入菩萨行论》节选
为自而害他,将受地狱苦,
损己以利他,一切圆满成。
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
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
为己役他者,终遭仆役苦,
劳自以利他,当封王侯爵。
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
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
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因恐于蹈杀众生,宁背负临杀之险,反得脱离追伐险。(施众生安则得己安)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斗战,阿修罗胜,诸天不如。时,天帝释军坏退散,极生恐怖,乘车北驰,还归天宫。
“须弥山下道迳丛林,林下有金翅鸟巢,多有金翅鸟子。尔时,帝释恐车马过,践杀鸟子,告御者言:‘可回车还,勿杀鸟子。’御者白王:‘阿修罗军后来逐人,若回还者,为彼所困。’帝释告言:‘宁当回还为阿修罗杀,不以军众蹈杀众生。’于道,御者转乘南向。阿修罗军遥见帝释转乘而还,谓为战策,即还退走,众大恐怖,坏阵流散,归阿修罗宫。” 佛告诸比丘:“彼天帝释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以慈心故,威力摧伏阿修罗军,亦常赞叹慈心功德。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当修慈心,亦应赞叹慈心功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 《大智度论》: ▼▼▼
愿施罪人乐,自得脱离恶趣苦。(施众生乐则得己乐)
========================
《大方便佛报恩经》 尔时喜王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知恩自发菩提心。菩萨报恩教一切众生令发菩提心者。如来世尊于生死时。初发菩提心。因何事发?佛言。善男子。过去久远不可计劫生死中。时以重烦恼。起身口意业故。堕在八大地狱。所谓阿诃诃地狱。阿婆婆地狱。阿达多地狱。铜釜大铜釜。黑石大黑石。乃至火车地狱。 我于尔时堕在火车地狱中。共两人并挽火车。牛头阿傍在车上坐。缄脣切齿。张目吹火。口眼耳鼻烟炎俱起。身体殊大。臂脚盘结。其色赤黑。手执铁杖随而鞭之。我时苦痛努力挽车。力励前进。时我徒伴劣弱少力。劣弱在后。是时牛头阿傍以铁叉刺腹。铁杖鞭背。血出沐浴随体而流。其人苦痛高声大唤苦痛难忍。或称父母。或称妻子。虽作如是唱唤无益于己。我时见是受大苦恼心生哀愍。因慈心生故发菩提心。为此众罪人故。劝请牛头阿傍。此罪人者甚可怜愍。小复加哀垂慈怜愍。牛头阿傍闻已心生瞋恚。寻以铁叉前刺我颈。寻时命终。即得脱于火车地狱百劫中罪。我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脱火车地狱之罪。 ▼▼▼
愿施罪人乐,自得脱离恶趣苦。(施众生乐则得己乐) ==========================
《贤愚经》(13卷)元魏慧觉等译 (六三)佛始起慈心缘品第五十六(丹本为六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夏安居竟。往至佛所。礼敬问讯。佛以慈心。慰喻抚恤。汝等住彼。得无苦耶。慈心矜笃。极怀怜愍。阿难见之。而白佛言。世尊。慈愍垂矜特隆。不审世尊。发如是心。为远近耶。佛告阿难。若欲知之。当为汝说。过去久远。不可称计阿僧祇劫。有二罪人。共在地狱。卒驱之。使挽铁车。剥取其皮。用作车鞅。复以铁棒。打令奔走。东西驰骋。无有休息。时彼一人。筋力鲜薄。狱卒逼之。躃地便起。疲极困乏。绝死复苏。彼共对者。见其困苦。兴发慈心。怜愍此人。顾白狱卒。唯愿听我躬代是人。独挽此车。狱卒嗔恚。以棒打之。应时即死。生忉利天。阿难当知。尔时狱中慈心人者。我身是也。我乃尔时。于彼地狱受罪之时。初发如是慈矜之心。于一切人。未曾退舍。至于今日。故乐修行慈愍一切。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 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行愿品》
【d1】
先不修因。而于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果若熟时。不求自得。
================ 昔有兄弟二人。家计贫困。兄常日夕。精勤礼拜求毗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种殖。如是求请。经历多时。时毗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边。兄嗔弟言。何不垦殖。来此何为。时弟答言。兄在天寺。昼夜祈请。望得大富。弟于今日。亦欲效兄。斋戒求愿。望获大富。兄语弟言。卿不耕田下于种子。财[聲-耳 米]丰有。何由可获。弟答兄言。实以种故。而收获耶。兄不能报。于是毗摩天。还复天像。而语之言。今我之力。正可助汝。及于今日。修行布施。然后可富。而汝往因。不修布施。故使贫穷。今虽日夜精勤求我富饶财宝。将何可获。如庵婆罗树。若于冬时。虽复奉事百千天神欲求于果。果不可得。汝亦如是。先不修因。而于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果若熟时。不求自得。而说偈言。 福业如果熟 不以祠祀得 人乘持戒车 后得至天上 定智如灯灭 得至于无为 一切由行得 求天何所为 ——《杂宝藏经》
【d2】 一切贫穷。布施能断。 =================== 《正法念处经》 一切贫穷。布施能断。 ▼▼▼ 《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 布施得大富 钱财而自然 ▼▼▼ 《太子和休经》 菩萨喜布施不贪惜余者, 不亡财物, 见人富乐得钱财不嫉妒, 用是故得为尊者。 ▼▼▼ 《悲华经》 若得大富以施为因, ▼▼▼ 《等集众德三昧经》 施有二益: 离贫匮得大富。 ▼▼▼ 《犍陀国王经》 佛言布施持戒。现世得福。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菩萨复有四事法,得大富有。 何等为四? 一者、布施以时,二者、与已倍悦, 三者、与后不复悔, 四者、既与不求其报。 是为四事, ▼▼▼ 《佛说长者施报经》 若复有人不为衣食卧具富贵快乐。 以妙饮食如法布施当得大富。 ▼▼▼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 ▼▼▼ 《菩萨本行经》 何谓施小而获大福。 所施虽小欢喜与。净洁心与。 恭敬与。不望报与。 所施之人复得快士。 佛及辟支佛沙门四道应正见者。 所施虽小获报弘大。 犹如良田所种虽小收实甚多。 ▼▼▼ 《大宝积经》 此施能积集,福聚不思议 相好庄严身,一切皆圆满 生处及种族,国土若居家 名称与色心,一切皆清净 诸天神变事,及宫殿婇女 清净无碍辩,皆从布施生
【e1】 恶业障碍财富 ============ ▼▼▼ 《解深密经》: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 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 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 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 《摄大乘论释》: 论曰。若诸菩萨成就如是。增上尸罗。增上质多。增上般若。功德圆满。于诸财位得大自在。何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是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此中有颂。 见业障现前 积集损恼故 现有诸有情 不感菩萨施 释曰。今当显说。由是因缘菩萨虽有财位自在而不施他。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于其财位。有重业障故不施与。勿令惠施空无有果。设复施彼亦不能受。何用施为。如有颂言。 如母乳婴儿 一经月无倦 婴儿喉若闭 乳母欲何为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善不善业皆不失坏。 若有众生作诸重罪。当生卑贱种姓之家。贫穷疾苦寿命夭促。 ▼▼▼ 《金光明最胜王经·灭业障品》: 若有愿生富乐之家多饶财宝,复欲发意修习大乘,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欲生豪贵婆罗门种、刹帝利家,及转轮王七宝具足,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 《优婆塞戒经》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 一者乐杀。 二者盗。 三者邪淫。 四者妄语。 五者饮酒。 ▼▼▼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地藏菩萨本愿经》 ▼▼▼ 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佛说善生子经》
【e2】 福者常得富盛不坏。 ============= 《大集须弥藏经》: 尔时,地藏菩萨告功德天言:“清净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遍无余,悉能令变为天饮食,使诸众生于百千劫食不能尽。 何以故?但此众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于此胜报非其应器。 清净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变为天宫及天卧具,庄严衣服香华果树,种种音声众妙伎乐,众宝庄严悉能为作。 此诸众生远离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唯除如来应正遍知,十住菩萨及住首楞严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由无福故受贫穷 复为他人所轻慢... 无福者于一切时 所有财宝皆散坏... 福得吉祥。 亦获大富福具智慧。... 福力能作一切事业,谓若耕植田里。 或复商贾求利少施其功大获积集。富盛自在。... 有福即能于思念间。虚空自然雨其衣服饮食珍宝。一切具足。随受快乐。 福获可意妙好舍宅... 又复福者随触于人。即能出彼饮食衣服珍宝财谷。给用无尽。... 福获财利。... 福者常得富盛不坏。 福者获得转轮伏藏。七宝具足。... ▼▼▼ 《福力太子因缘经》: 以彼太子福威力故。是舍忽有广大吉祥胜相出现。金宝财谷。周匝充盈。... 又以太子福威力故。于彼方处。华树果树。开敷结实。时令不愆。遍洒甘雨。种子生成。而得滋茂。... ▼▼▼ 《正法念处经》: 是故应修福 无及福德乐 利益于二世 爱敬及财物 常观此二因 是名福德乐 福德恒随身 如影常不离 福为第一乐 ▼▼▼ 《佛说业报差别经》: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 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 心生欢喜。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 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