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018|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道德经》解析“牧羊菩提心”

[复制链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0:4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道德经》解析“牧羊菩提心”

诸位行者知道,佛理阐释方面,我擅长跨界讲解。什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儒释道耶、时政密要、历史掌故、神秘现象,只要有助于理解佛理,我会贯通诸理,不违佛义,并呈现适合不同大众理解角度的佛理切入点。这不,本文我又尝试以老子《道德经》之“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来解读“先人后己的菩提心”成佛更快,来证明藏传“牧羊式菩提心”成佛更快,来解读发愿先度众生而后成佛的地藏菩萨,比发愿先成佛而后度众生的一切智成就如来,成佛更快。

菩提心三种:一、如国王般的菩提心,自己先证悟佛果,然后再度众生。二、如船长般的菩提心,自己和众生同乘共进,同步成佛。三、如牧羊人的菩提心,自己永处羊群之后,驾驭羊群安全回家之后,自己才回家,比喻先帮助众生成佛,而后自己才成佛。如《地藏经》地藏菩萨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

在藏传关于三种菩提心的教授中,所有传承均认定“先成就众生自己后成佛”的“牧羊式菩提心”,是力量最大的,也是其中成佛最快的菩提心。尽管藏传不同教派不同传承,在很多见地上存有争议,但是,关于“牧羊式菩提心成佛最快”这一见地,在藏传所有关于三种菩提心的不同法脉传承中,是没有任何争议的。比如嘎玛仁波切开示认为:这种(牧羊式)发心,是三种发心中,心力最大的;以成佛的速度来讲,是最快速的,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就能成佛。比如,像文殊师利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以及地藏菩萨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发心,他们都是把众生放在自己的前面,希望度尽所有天下众生,先让众生成佛自己最后再成佛,这种心态是所有发心中最大的。

当然,只看表面的佛教行者,会拿出《地藏经》的依据,来质疑“先人后己”的牧羊式菩提心成佛最快。比如,他们会说,你看,《地藏经》中,发愿先成佛后度众生的国王,已经成佛为一切智成就如来,可是发愿先度众生然后成佛的国王,现在还是地藏菩萨而已,还没有成佛。所以,因此依据,可以质疑。回答:其实地藏菩萨早已成佛,只是为了利益众生,显菩萨身而已。比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说: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逻辑严密的行者,看了上文,会进一步质疑:《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只能证明地藏菩萨已经成佛,但不能证明《地藏经》中地藏菩萨成佛比一切智成就如来成佛更快。吉祥回答,是的,这个质疑非常严密有力,我无可辩驳。我必须引用其他的佛经依据来证明:发愿先利他的菩提心,比发愿先自利的菩提心,成佛更快,如下:

比如《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弥勒菩萨并不以耳鼻、头目手足、身命珍宝、城邑妻子及以国土布施与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什么是弥勒依靠善权方便成佛呢?吉祥以前讲解《弥勒所问本愿经》时,曾经讲解过,就是用“普贤十大愿王”来成佛,而且弥勒菩萨只使用了十大愿王的一部分,就可以导致成佛。《弥勒所问本愿经》中,佛陀说弥勒菩萨,昼夜各三正衣束体,下膝著地,向于十方说此偈言:“我悔一切过,劝助众道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佛陀说弥勒菩萨昼夜六时,就跪下念这四句偈,天天干这个,未来就成佛了。弥勒菩萨并不为众生做上述各种布施,就可以成佛。所以,释迦佛说弥勒菩萨,是以“善权方便安乐之行成佛”,不涉及先布施利益众生。

那么,依据《弥勒所问本愿经》的经义依据,我们发现一个重大奥秘:本来弥勒菩萨比释迦菩萨初发菩提心,早了四十二劫,但是,以种种苦行先布施利益众生的释迦菩萨,竟然不但追平落后的四十二劫,而且另外又反超弥勒菩萨九劫,而逆袭成功,提前成佛。反之,以善权方便,不做上述各种布施利益众生的弥勒菩萨,反而最后落后于释迦菩萨九劫成佛,如果加上其早于释迦菩萨四十二劫就发菩提心,弥勒菩萨实际落后了释迦菩萨五十一劫。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先以种种布施利益众生,解脱众生、救度众生的菩萨,成佛更快,而先自利的菩萨,成佛更慢,就算你发菩提心更早,但是你成佛更慢。-----这就证明藏传所讲“牧羊式菩提心”最殊胜,的确成佛更快,证明地藏菩萨一定比一切智成就如来成佛要快,因为地藏菩萨和一切智成就如来行持菩萨行的双方差异,刚好就是释迦菩萨和弥勒菩萨的行持菩萨行的双方差异,原理完全是一回事。

先人后己,先利益众生而后成就自己,这样反而自己成就更快!这样的智慧,不仅仅佛教拥有,其实《道德经》中,老子也这样说过: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讲到这里,说句题外话,其实也不是题外话:诸位该知道为什么我一直解释说,今上将我国巨资大撒币给世界各国,甚至根本不担心他们不能偿债的道理了吧?因为《道德经》已经讲明,后其身,而身先,我中国有钱,但是我把我国的钱,让给你们别国“先花”,而我中国国民,“最后”才花这个钱。你必须先把一个东西布施出去,然后你才能真正得到这个东西,还记得吉祥以前的解析吗?后其身,而身先,我中国籍此施福,必“先富”于其余诸国。所以,全世界那些庸愚之人,大骂今上大撒币,说是损耗国财、不堪大位,还有说得更难听的,我多年来一直解释此事,我说就你们这个智慧,你们懂个什么?所以你只能是个草根平民嘛!因为你智慧低劣。你们以为像美国一样自私自利,全世界剥削,打压其他国家发展,这样美国就可以长久吗?太肤浅了!

有很多人说我总是赞美美国的长处,没错,我赞美了美国很多长处,并且希望我国学习他们的长处,以强大我们自己。但是,你们有见过我解析美国的致命弱点和短处吗?我讲了那么多美国的致命弱点,你们没看到,但是我一讲学习美国长处,有人就骂我。须知:负债运营,剥削他国,欺压他国,失道于天下,这就是美国未来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如果美国不想衰落,那就要调整自己到正路上来。美国曾经做过很多对人类文明有极大贡献的事情,也做过很多对中国有利的事情,包括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都有过很多利益,这些过去我都讲过。一个尽量主持全球正义的美国,一个给全球文明带来巨大提升的美国,这是美国能够强大至今的本质原因,得道多助,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美国逐渐开始失道了,如果美国的阴暗面逐渐开始表现出来,如果美国开始走向他们曾经文明的反面,如果美国开始剥削和打压其他国家,美国的衰落,必将开始。因为剥削必然损福,因为打压阻碍对方必然导致自己遭遇反作用力的打压和阻碍,因为作用力是相互的,这就是牛三定律。爱占便宜的,最终吃大亏。爱明着占便宜的,最终吃暗亏。爱在财富资源方面剥削占便宜的,最后必然福德方面吃亏。人际之间如此,国际之间也如此。这些道理,美国那些政治家能懂?开什么玩笑!

早前几年,大家听到奥巴马说:“我们美国,还要领先全球一百年!”最近几年,大家也听到特朗普大讲特讲“美国优先原则”,这些大家耳熟能详吧?中国怎么做?那我让你领先啊!我让你继续当老大啊!我们甚至有钱,也购买你的国债,继续推动你“领先”啊!你搞量化宽松,大量发行美元,稀释美元币值,这样剪羊毛,我们也看着你玩这种“领先”啊。我们遵循《道德经》的智慧: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我们以一种“居后”的姿态,就让你美国“领先”嘛!长久来看,你确定你的领先可以持续吗?《道德经》曰: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各位,如果能够参透老子这句“与物反矣,然后大顺”,一切玄奥,尽在掌中。你美国如果自私自利,又争而居先,日中则昃,终将落后,我中国兼利全球,久守居后,持洼保盈,终将居先。佛理如此,老理亦如此。中美实力消长之玄妙,全在此处。

不好意思,我本文跨界,跨得有点多,有点远。不过全文都没有违背牧羊菩提心,也没有违背《道德经》之“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的微言大义。

吉祥果
2021.0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548

帖子

32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60
沙发
发表于 2021-6-10 11:0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2-6-20 00:10 编辑

很多经典所教导的回向,都是回向与一切众生共证无上菩提,而《普贤行愿品》却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这也是“后其身而身先”,牧羊式菩提心。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大正藏第 10 册 No. 0293 大方广佛华严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34

帖子

157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76
板凳
发表于 2021-6-10 11:14: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uyl 于 2021-6-10 11:28 编辑

嗯,文章说的精准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4

帖子

7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2
地板
发表于 2021-6-10 12:15:2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地藏菩萨在已成佛后化现为菩萨,再来和一切智成就如来因地比较,那么我觉得无可比性。
佛是圆满,菩萨则未圆满,用圆满佛身度众生,岂不是效果更好。
如果说,成佛后再度众生,那么如果不度众生,佛又是如何成的呢。
南无明镜世界月智如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5#
发表于 2021-6-10 12:2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FPSfwx 于 2021-6-10 12:37 编辑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四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七法。应勤修习。成就相应。现在未来。二世利益。何者第七。所谓布施。心不悭吝。何者布施。布施者名。少壮老时。恒常布施。布施一切。一切种施。一切时施。利益一切。饶益一切。安乐一切。常念地狱饿鬼畜生。一切道中受饥渴等种种苦恼。布施之时。愿如是等三趣众生。早得解脱。生人天中。王若如是。得现世报。

何者现报。所谓名称。若遭难时。奴仆军众。则不舍离。他国土人。常来供养。余人见已。不能破坏。一切怨敌。乃至不能得其少便。于他常胜。

如是布施。得现世报。非福田处。如是布施。尚得如是现世果报。况于福田物思具足胜善布施。常闭恶道。常受乐报。彼无量种。布施而与何者无量。谓法布施。资生布施。无畏布施。
王如是等种种布施。若施沙门。施婆罗门。
如是布施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


……

第十四者。谓世间法。出世间法。王根本法。

所谓惠施。王若大臣。能行惠施。一切国人。敬爱不舍。心生敬重。不舍其国。向余国土。若余国人。以王能施。共自妻子。并其军众。一切皆来。归属于王。多人来故。令王国人。增长更多。自余诸国。不能破坏。以人多故。无能破坏。如是施者。世间布施。于世间中第一安隐。


《佛说孛经》

孛曰。智者法圣以行其仁。乐开愚朦。成人之智。

治国则以惠施为善。修道则以导人为正。国家急难则能分解。进退知时无所怨尤。恩广施大不望其报。事之得福终身无患。王其勿疑。治政之法。不可失道。劝民学善。益国最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4

帖子

7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2
6#
发表于 2021-6-10 12:22:20 | 只看该作者
地藏经中,本无菩萨已成佛的预设。
本师,千说万说,菩萨度生的久远,从成为罗汉以来,从十地以来,
而且显现的十方诸佛中,有不少都是菩萨引导而发初心,而得已最终成佛。
看不出来,菩萨如此,而成佛最快。
南无明镜世界月智如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709

帖子

32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02
7#
发表于 2021-6-10 12:28:15 | 只看该作者
发牧羊式菩提心,契机者甘露也,不契机者,毒药也。契机者牧羊也;不契机者,亡羊也。
演莲法师《竹窗随笔白话注译》
  古云:“未能自利,先能利人者,菩萨发心。”斯言甘露也,不善用之,则翻成毒药。试反己而思之:我是菩萨否?况云发心。非实已能也。独不闻自觉已圆,复行觉他者,如来应世乎?
  或谓:“必待已圆,而后利他,则利他终无时矣!”然自疾不能救,而能救他人,无有是处。是故当发菩萨广大之心,而复确守如来真切之训。不然,以盲引盲,欲自附于菩萨,而人己双失,谓之何哉?
  【译文】
  《楞严经》有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这句话本如甘露,如不善于理解运用,则甘露翻成毒药。试加反省,我是菩萨吗?何况菩萨发心,时时处处皆以利他为先,确实不是自己目前力所能及。又难道没有留意“菩萨发心”之后还有“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这句经文吗?
  有人说:“假如必定要等到自觉已圆,然后才可以利他,则恐怕终生都没有利他的机会。”但是要知道,如果连自己的疾病尚且不能治愈,而能救治他人疾病,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学佛既要发菩萨广大慈悲之心,又须确守如来真切之训——先必自觉,而后觉他。不然,“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还把自己附会为菩萨,致使自他俱失,这怎么说得过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137

帖子

54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0
8#
发表于 2021-6-10 13:0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6-10 14:48 编辑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何种菩提心饶益众生最深切,则最利于成就无上觉。其落脚点在于饶益众生。
国王式菩提心先以自利后利他、船夫式菩提心共相共利,牧羊式菩提心纯先利他,
相较而言,牧羊式菩提心最大程度贴合以利益众生而成就无上觉的理念,故成佛应最快。
=======================================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行愿品》




就此也可知,国王式菩提心自利先成佛亦需赖于利益众生才能成就。
不以利他何以自利,不以渡他何以自渡。不先饶益众生何以自先成佛。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就无上正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42

帖子

7000

积分

论坛元老

念佛、拜佛、成佛

Rank: 8Rank: 8

积分
7000
9#
发表于 2021-6-10 13:19:35 | 只看该作者
极乐花 发表于 2021-6-10 13:02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哦,原来是这样。那还不如刚开始就发牧羊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567

帖子

21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26
10#
发表于 2021-6-10 13:2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六度万行 于 2021-6-10 13:33 编辑

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昙无谶汉语翻译
孤山常省明虚白话译注

善生言:“世尊,众生应当如何发菩提心?”
善男子,众生因为两件事,应当发菩提心:第一、为了寿命增长;第二、为了财富增长。
“另外还有两件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为了不断绝菩萨种性,确保追求佛道的菩萨绵延不绝;第二、为了断除众生痛苦烦恼。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观察自身,生生死死,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得不到任何利益;第二、虽然诸佛像恒河之沙一样无边无量,但是他们都不能将我度脱,我自己的生死,必须由我自己度脱。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为了修行诸善;第二、为了保持所修之善不会失去。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为了超越一切人天果报;第二、为了超越一切二乘①果报。①二乘:声闻乘、缘觉乘。发菩提心即是修行菩萨乘,能够觉悟成佛,因而又叫“佛乘”,与上述二乘合称三乘。三乘之中,菩萨乘最为殊胜。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为了求得菩提之道,觉悟成佛,甘愿受大苦恼;第二、为了得获有无量利益的大事。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过去乃至未来无量诸佛,都与我一样,以凡夫身修行成道,我当修行,也能成佛;第二、深刻观察菩提是可以证得的,因此应当发心追求。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观察修行菩萨道的人,即使身处六住位 ①这样的层次,还有退转至心,但其功德犹胜声闻、缘觉;第二、为了一心一意,勤奋追求无上佛果。①住:菩萨修行的过程,分为五十二阶位,其中第十一至二十个阶位,属于“住位”,称为“十住”、“十地住”,即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前六住还有退转,从“不退住”起始不退转。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第二、欲令众生解脱,所得果报超越一切外道。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不舍一切众生;第二、远离一切痛苦烦恼。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为了断除众生现在痛苦烦恼;第二、为使众生未来不受痛苦烦恼。
“又有两事,所以要发菩提心:第一、为了断除障碍无上智慧的所知障;第二、为了断除众生烦恼障①。”①所知障、烦恼障:两者并称为“二障”。众生执着万物实有而形成“法执”,这就是“所知障”。众生执着“我”的存在而形成“我执”,这就是“烦恼障”,又叫“身障”。以烦恼障为助缘,可受分段生死;以所知障为助缘,可受变易生死。二乘人追求断除烦恼障,菩萨则追求二障俱断,觉悟成佛。
“善男子,既发菩提心,有五件事要做:第一、亲近有益修行的良师益友;第二、断除嗔恨之心;第三、听从师长教诲;第四、有怜悯之心;第五、修行勤奋努力,精进不懈。
“另外还有五件事必须做到:第一、观人须看长处,不见他人过失;第二、虽见他人过错,不生厌恶之心;第三、修行若得进步,不骄傲自大;第四、若见他人行善、得善,不生嫉妒之心;第五、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的子女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8-19 20:20 , Processed in 0.1291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