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8-2 12:06 编辑
贫穷能坏智慧持戒、布施惭愧、仁义信行、勇武意志悉能坏之。又复能生飢寒怨憎、轻躁褊(biǎn)狭、忧愁惨毒、嫌责罪负。
===================
贫穷又能毁坏壮年好色、气力名闻、种族门户,智慧持戒、布施惭愧、仁义信行、勇武意志悉能坏之。又复能生飢寒怨憎、轻躁褊(biǎn)狭、忧愁惨毒、嫌责罪负。如是众苦,从贫穷生。譬如伏藏多有杂物,贫伏藏中多有种种身心苦恼。夫富贵者,有好威德、姿貌从容、意度宽广、礼义竞兴,能生智勇、增长家业、眷属和让、善名远闻。”《灯指因缘经》
以不布施而生贫,以贫生盗,以盗有杀,以贫不足色而行淫。
============
云何菩萨布施生尸波罗蜜?
菩萨思惟:
“众生不知布施,后世贫穷。
以贫穷故,劫盗心生;
以劫盗故,而有杀害。
以贫穷故,不足于色;
色不足故,而行邪淫。
又以贫故,为人下贱;
下贱畏怖,而生妄语。
如是等贫穷因缘故,
行十不善道。
若行布施,生有财物;
有财物故,不为非法。
何以故?
五欲充足,无所乏短故。”
——《大智度论》
无所乏少,故能持戒。
=============
复次,布施之报,得四事供养,好国善师,无所乏少,故能持戒。又布施之报,其心调柔,心调柔故,能生持戒,能生持戒故,从不善法中能自制心。如是种种因缘,从布施生尸罗波罗蜜。——《大智度论》
常于受者生慈悲心,不著于财,自物不惜,何况劫盗?
===================
复次,菩萨布施,常于受者生慈悲心,不著于财,自物不惜,何况劫盗?慈悲受者,何有杀意?如是等能遮破戒,是为布施生戒。若能布施以破悭心,然后持戒、忍辱等,易可得行。——《大智度论》
布施时,能令破戒诸结使薄,益持戒心,令得坚固, ============================
复次,布施时,能令破戒诸结使薄,益持戒心,令得坚固,是为布施因缘增益于戒。——《大智度论》
若修布施,后生有福,无所短乏,则能持戒, ======================= 若修布施,后生有福,无所短乏,则能持戒,无此众恶,是为布施能生尸罗波罗蜜。——《大智度论》
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
===================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
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解深密经》
不行施者则戒不淳。
=============
善男子。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六波罗蜜皆从布施以为初首。善男子。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比丘亦尔。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善男子。不行施者则戒不淳。戒不淳故则无悲心。无慈悲者则不能忍。无忍辱故则无精进。无精进故则无禅定。无禅定故则无智慧。无智慧故常为无量客尘烦恼之所得便。善男子。此布施法门。三世诸佛所共敬重。是故四摄法中财摄最胜。善男子。我又一时赞叹持戒。我又一时赞叹忍辱。或复一时赞叹禅定。或复一时赞叹智慧。或复一时赞叹头陀。或复一时赞叹少欲。或复一时赞叹声闻。或复一时赞叹菩萨。如是种种随机不同。未来世中诸恶比丘不解我意各执己见迭相是非破灭我法。诸恶比丘亦复在座演说经法。不达我深意。随文取义违背实相无上真法。口常自叹我所说义应着佛意。其余法师诳惑道俗。作是语者永沈苦海。诸恶比丘见他修定复作是言。此人愚痴犹如株兀。不觉经论何所修行。作是语者殃咎累劫。
-----------《佛说像法决疑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