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7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崇信不跪拜一种东西,是因为你在跪拜另一种东西!

[复制链接]

1785

主题

363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0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16:5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崇信不跪拜,是因为你在跪拜“不跪拜”!》

网论:同事邀请我也信佛,我婉拒了,我说:将其当做一种文化欣赏与研究可以,信仰不行。我尊重伟大的宗教,但我不愿跪拜任何一种宗教,这不是自大,因为我以为站在外围看事物看的清楚,一旦走进去,或许就迷茫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

吉祥果:赠阁下良言如下,(一),入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是对的,但世界上还要解剖学干什么呢?旁观就可以知道五脏六腑状况了?走迷宫的人固然迷于其中,而只有在空中观迷宫的旁观者才能看清路径,你确保你的智商和见识,能令你旁观的维度足够高吗?如果你的眼界尚且不能高过迷宫的围墙,你还敢说你是“旁观者清”吗?(二),食物,是必须吃了才能不饿死,没听说过有“旁观者饱”的道理,佛家法食,也复如是。(三),你自以为你不跪拜一种东西的时候,其实你只不过在跪拜另一种东西,只是你的智慧不足够察觉而已。(吉祥果05.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58

帖子

55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2
沙发
发表于 2022-5-29 17:4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5-29 17:54 编辑

薄福业垢、不植善根钝根慧浅者,则无得亲近圣法,何况信受修持。


没有善根所牵
福德所推。有业障所阻,则虽遇不入





业障圣道
=========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地藏菩萨本愿经》地狱名号品第五  节选



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
===============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地藏菩萨本愿经》




众生因恶业遮覆,而不得闻佛说法
=================
《大智度论》:
问曰:
若佛音声常能遍满,今众生何以不得常闻?
答曰:
众生无量劫以来,所作恶业覆,是故不闻。譬如雷电霹雳,聋者不闻,雷声无减;佛亦如是,常为众生说法,如龙震大雷声,众生罪故,自不得闻。
如今世人精进持戒者,于念佛三昧心得定时;罪垢不障,即得见佛,闻佛说法,音声清了。
菩萨于三种音声中,欲得二种,是二种音声,甚难希有故;如业果音声,自然可得故。
以是故说:“菩萨摩诃萨欲以一音使十方恒河沙等世界闻声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有宿业障令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
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地藏菩萨本愿经》








虽遇圣化。如风过耳。罪业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时当免。
=========================
尔时皇后。见扇提罗不受佛化。哀感伤心。语五人曰。自今以后。永解因缘。随意东西。无忧快乐。扇提罗等。长跪涕泪。白皇后言。我等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驱弃损。若有不称。惟愿弘恕使役如前。于是皇后辞让再三。扇提罗等。不欲离去。皇后白佛。弟子至意。放扇提罗。不肯欲离。当如之何。佛告之曰。扇提罗等。偿债未毕。因缘系缚。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顺其意。复其事业。偿因缘毕自当得脱。佛告王曰。夫人修福。谦虚敬重。直心清净。行于道业。功德无量。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偷劫盗贼。不能得便。国王强力。不能动转。如今皇后。受天福也。人行恶心。贪现前利。如扇提罗。历世受殃。于今不息。虽遇圣化。如风过耳。罪业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时当免。《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由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无量寿经》







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便于是经疑惑不信。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少有菩萨。能生忧悔舍离烦恼。多有菩萨。其心刚强不相尊敬。怀增上慢互相是非。闻说如是甚深义趣殊胜功德。虽复受持读诵演说。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便于是经疑惑不信。不复受持为人演说。
  时魔波旬见是事已。为诳惑故作比丘像。来到其所。说如是言。此诸经典皆是世俗。善文词者之所制造。非是如来之所宣说。何以故。此经所说功德利益汝皆不得。由魔波旬如是诳惑。于此空性义利相应甚深契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说。
  弥勒。彼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业故。不能获彼殊胜功德。自业消已。决定当得如是功德。






如是众生罪根深重,经无量劫不得见闻三宝名字,
===============
  佛言:“善男子,诸佛如来常演正法利乐有情!是诸众生常造恶业,都不觉知,无惭愧心,于佛法僧不乐亲近。如是众生罪根深重,经无量劫不得见闻三宝名字,如彼盲者不睹日光。若有众生恭敬如来,爱乐大乘,尊重三宝,当知是人业障销除,福智增长,成就善根,速得见佛,永离生死,当证菩提。






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
=========================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地藏菩萨本愿经》







是婆罗门。前世曾供养佛种善根。近正见利根。本因缘强。堪任今世得道。诸善根力牵故。便信乐闻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
又佛在舍卫国。尔时长老迦留陀夷得阿罗汉道。心中作是念。我先在六群比丘中。于舍卫国污辱诸家。我今当还令此诸家清净。作是念已。入舍卫国俱度九百九十九家。若夫得道而妇不得。若妇得道而夫不得。则不说数。但数夫妇俱得道者。尔时舍卫城有一婆罗门家。应以声闻得度。迦留陀夷作是念。我复能度是家者。于舍卫城中满千家俱度。作是念已。过夜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游行到是婆罗门舍。尔时婆罗门有小因缘不在。是婆罗门妇闭门作煎饼。迦留陀夷即入禅定。于门外没在庭前现。从禅定起弹指。妇即回顾即见。便看门犹闭。作是念。此沙门从何处入。此必贪饼故来。我终不与。若使眼脱我亦不与。即以神力两眼脱出。见已复念。出眼如碗我亦不与。即以神力变眼如碗。见已复念。倒立我前亦不能与。即以神力于前倒立。复念若死我亦不与。复以神力入灭受想定。心想皆灭无所觉知。尔时婆罗门妇见已。唤问牵挽不动。妇即惊怖作是念。是沙门大恶乃尔。此常出入波斯匿王所。末利夫人师。若闻某婆罗门家死者。我等得大衰恼。若活者我与一饼。迦留陀夷即出灭受想定。身动便起。妇即看饼。先所煎者皆好。意惜不与。当更煎之。即煎转胜。复不以与。即刮盆边取残面煎。复胜于前。复作是念。此等皆好。当以先者与之。适举一饼。余皆相着。迦留陀夷言。姊随心欲与我几许便取。即举四饼持与迦留陀夷。迦留陀夷不受言。我不须是饼。若汝欲施者可以与僧。是婆罗门妇。先世曾供养佛种善根。近正见利根。本因缘强。堪任今世得道。诸善根牵故。便作是念。是比丘实不贪饼。但愍我故来。即作是念。我所有饼尽当与僧。语言善人。我尽持筐饼施僧。答言随意。即持饼筐诣只桓中。打揵捶集比丘僧。与僧饼竟。在迦留陀夷前坐听说法。尔时迦留陀夷。即随顺观本因缘为说妙法。即于座上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是女人闻法知法见法入法。度疑悔不随他。于佛法中得自在。心无所畏。从坐起头面礼迦留陀夷足言。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知我尽形作佛优婆夷。时迦留陀夷。复为说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是女人闻法示教利喜已。头面礼长老迦留陀夷足右绕而去。还到自舍。时夫于后来还。妇语夫言。汝去后我闭门作煎饼。时阿阇梨迦留陀夷来。现种种神力。我持是饼与只桓僧。阿阇梨迦留陀夷为我说法。我得须陀洹道。汝今可往。亦当为汝说法。是婆罗门。前世曾供养佛种善根。近正见利根。本因缘强。堪任今世得道。诸善根力牵故。便往诣长老迦留陀夷所。头面礼足在前而坐。迦留陀夷即随顺观本因缘为说种种妙法。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是婆罗门闻法知法见法入法。度疑悔不随他。于佛法中得自在。心无所畏。从座起头面礼长老迦留陀夷足言。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知我尽形作佛优婆塞。迦留陀夷。复为婆罗门说种种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婆罗门闻法示教利喜已。从座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还到自舍语妇言。我等无有善知识大利益我等如阿阇梨迦留陀夷者。何以故。我等因阿阇梨迦留陀夷故。破二十身见。断三恶道。无量苦恼令作有量。入正定见四谛。大德迦留陀夷所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种种生活具。我等当与。妇言。便往自恣请。婆罗门即时往诣只桓。到迦留陀夷所。头面礼足在前而坐。坐已语迦留陀夷。大德知不。我等无有善知识大利益我等如大德者。何以故。我等因大德迦留陀夷故。破二十身见。断三恶道。无量苦恼令作有量。入正定见四谛。大德。若有所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生活具。自恣受我请。当随意取。答言尔。是迦留陀夷。有所须衣食卧具汤药。往彼取之。是婆罗门有一儿。学婆罗门法。妇婆罗门女。父母语儿言。汝知不。我等更无好知识大利益我等如大德迦留陀夷者。何以故。我等因大德迦留陀夷故。破二十身见断三恶道。无量苦恼令作有量。入正定见四谛。如汝好供养我等。若我等死后。当如是供养大德迦留陀夷。儿答言尔。世法无常如偈所说。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十诵律》







若有久植善根者,必当信受
=================
虚空藏言:“善男子,自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来,常有此藏在于空中.”
生疑菩萨又问:“大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来几时?”
虚空藏答言:“世尊当知,汝可问之。“
生疑菩萨即白佛言:“世尊,虚空藏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来,为经几时?唯愿说之,除我等疑.”
佛告生疑菩萨言:“善男子,此事久远甚深难知。若当说之,令诸天人皆生疑惑,不信佛语,以不信故得无量罪.”
生疑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若有久植善根者,必当信受!”
佛告生疑菩萨:“善男子,汝已殷勤欲闻,岂得不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为坚固善根久植德本者生喜悦故。善男子,喻如一恒河沙数等诸恒河沙,以此诸恒河沙一沙为一佛土,末尔所佛土尽为微尘聚著一处,有一长寿之人于此尘聚中,百劫乃取一尘尽此尘数;欲知虚空藏菩萨发心已来劫数,复过于此,非算数所知。善男子,当以此比知虚空藏发心久近。-----《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四
虚空藏菩萨所问品第六之三





若人过去曾值诸佛,供养奉事闻如来藏,于弹指顷蹔得听受,缘是善业诸根纯熟
===================================
若人过去曾值诸佛,供养奉事闻如来藏,于弹指顷蹔得听受,缘是善业诸根纯熟,所生殊胜富贵自在,是诸众生今犹纯熟,所生殊胜富贵自在。由彼往昔曾值诸佛蹔得听闻如来藏故,于未来世闻如来藏,当复信乐如说修行,诸根纯熟富贵自在,色力具足智慧明达,梵音清净莫不爱乐,或作转轮圣王,或为王子,或为大臣,贤德具足离诸慢恣,降伏睡眠精勤修学无诸放逸,及余功德悉皆成就;或为释梵护世四王,斯由曾闻如来之藏功德所致,身常安隐无病无恼,寿命延长人所爱敬,具足听闻如来常住大般涅槃甘露之法,坚固安隐久住世间,随顺世间而共娱乐。知诸如来不从欲生,广为世间开示演说,以此智慧功德利益,在所生处子孙众多父母长寿,常受人天一切快乐,族姓殊胜悉皆具足,斯由闻知一切众生悉有如来常住藏故。未来现在天上人中,一切快乐常得具足,由闻如来常住藏故。。--------《央掘魔罗经》






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深种善根。然后乃得闻是经名。
====================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二: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六  善男子。若有已于过去无量无边世中。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深种善根。然后乃得闻是经名。善男子。佛性不可思议。佛法僧宝亦不可思议。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不能知是亦不可思议。如来常乐我净之法亦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经亦不可思议。






佛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
=================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百千佛所种善根  方得闻斯忏悔法
=================
非于一佛十佛所  修诸善根今得闻
  百千佛所种善根  方得闻斯忏悔法
-----《金光明最胜王经梦见金鼓忏悔品第四》








若有能信此修多罗。彼诸众生。非是始种微少善根。
=========
世尊。若有能信此修多罗。彼诸众生。非是始种微少善根。世尊。若闻此经一经于耳。何况具足读诵受持。彼诸众生所得功德。百千亿劫说不可尽。
------《佛说如来师子吼经》





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钝根薄福不乐听闻。
=========
“善男子,譬如甘蔗、稻米、石蜜、乳酥、醍醐,随有之处,其土人民皆言是味味中第一。或复有人纯食粟米及以稗子,是人亦言:‘我所食者,最为第一。’是薄福人受业报故。若是福人,耳初不闻粟稗之名,所食唯是粳粮、甘蔗、石蜜、醍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钝根薄福不乐听闻。如彼薄福,憎恶粳粮及石蜜等;二乘之人亦复如是,憎恶无上《大涅槃经》。或有众生,其心甘乐听受是经,闻已欢喜,不生诽谤,如彼福人食于稻粮。《大般涅槃经》







若有情类不近善友、未种善根,薄福德故下劣信解,彼于如是广大、甚深、无染正法不能信受。
========================
“又,舍利子,若诸有情成广大法,所有信解亦皆广大,发趣大乘,善办事业,善著甲胄,善能思择甚深义理,善行大道无险正直,远离稠林其相平等,无诸荆棘、瓦砾、坑坎,清净无秽、不邪不曲,利益世间、安乐世间、哀愍世间,与诸天、人作广大义利益安乐,与诸有情作大明照坚固梯隥,具大慈悲哀愍一切,于诸有情欲作利益、欲与安乐、欲令安隐,普施有情诸安乐具,如是有情即是菩萨。是摩诃萨善能受用大法财宝,是摩诃萨善能寻求大法财宝,最胜财宝属彼非余。所以者何?若有情类不近善友、未种善根,薄福德故下劣信解,彼于如是广大、甚深、无染正法不能信受。我依如是诸有情类有差别故,密意说言:诸有情界种种差别,随类胜劣各相爱乐。下劣信解诸有情类,还乐下劣信解有情;广大信解诸有情类,还乐广大信解有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八







恶世薄福众生。何能见闻如是大福德坛仪之法。
================
若是国王及大福德人。建造此坛上求无上菩提决定得成。若有随喜之者亦得菩提。何况别余吉祥之事无不成就。若释迦如来灭度之后。恶世薄福众生。何能见闻如是大福德坛仪之法。《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欲求佛道、敬佛慈心于经、出意持珍宝上佛者。作佛形象得福如是。
=======================
  佛至拘盐惟国。有诸树园主名拘翼。时国王名优填年十四。闻佛当来。王即敕傍臣左右皆悉严驾王即行迎佛。遥见佛心中踊跃欢喜。王即下车步。罢傍臣左右持盖者。王趋迎佛前以头面着佛足绕佛三匝。长跪叉手白佛言。天上天下人民无有能及佛者。今佛面目身体行出。光明巍巍好乃如是。我视佛无有厌极时。今佛是天上天下人之师也。佛慈心所爱者多。佛默然不应。王复白佛言。人作善者其得福佑当何趣向。佛去后我恐不复见佛。我欲作佛形像恭敬承事之。后当得何等福。愿佛哀为我说之我欲闻知。佛言。年少王。汝所问大善。听我言。听已当置心中。王言诺。受教。佛告王。若作佛形像。其得福佑我悉为汝说之。王言。受恩。佛言:
天下人作佛形像者。其后世所生处。眼目净洁面目端政。身体手足常好。生天上亦净洁与诸天绝异。眼目面貌好。作佛形像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所生处无有恶身体皆完好。死后得生第七梵天上。复胜余天端政绝好无比。为诸天所敬。作佛形像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当生豪贵家。其实与世间人绝异。所生处不在贫穷家作子。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者。后世身体常紫磨金色端政无比
  作佛形像。后世所生处当生富家。钱财珍宝不可胜数。常为父母兄弟宗亲所重爱。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生阎浮利地常生帝王王侯家。为贤善家作子。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作帝王中复最尊胜于诸国王。诸国王所归仰。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作遮迦越王。上天上后来下自恣。在所作为无所不至。作佛形像其福得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生第七梵天上。寿一劫智慧无有能及者。作佛形像。死后不复在恶道中生。生者常自守节心念常欲求佛道。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作佛形像。后世生常敬佛慈心于经。常持杂缯彩好华好香然灯火诸天下珍宝奇物持上佛舍利。其后无数劫会当得泥洹道。人有出意持珍宝上佛者皆非凡人。前世故作佛道。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
  作佛形像后世得福。无有穷极尽时。不可复称数。四天下江海水尚可斗量枯尽。作佛形像。其得福过于四天下江海水十倍。后世所生为人所敬护。作佛形像。譬若天雨水人有好舍无所畏
  作佛形像。后世死不复更泥犁畜生薜荔恶道中生。其有人见佛形像以慈心叉手。自归于佛塔舍利者。死后百劫不复入泥犁畜生薜荔中。死即生天上。天上寿尽复来下生世间为富家作子。珍宝奇物不可胜数。然后会当得佛泥洹道
  佛告王。作善者作佛形像其得福佑如是不唐。其王欢喜前为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王群臣皆为佛作礼而去。寿终皆生阿弥陀佛国
  《佛说作佛形像经》





福具智慧。福能歌咏正法功德。福具聪利。福游正道。
=================
尔时福力太子。熙怡瞻视具智慧者。而谓之言。如是如是。汝言真实。所有色相工巧精进。若无智慧。不能多获义利。故知智慧普能摄持诸如实果。仁者然。此智慧若无福力。诸有所作。亦不得成。是故实知。若人修福。多获义利。何以故。福是纯一果。福为光泽果。福为可意果。福是适悦果。如是福果。我不能尽说其功德。今为汝等。使开觉故。于福门中。说一少分。汝等善听。由有福故。能获色相。福具精进。福得吉祥。亦获大富福具智慧。福能歌咏正法功德。福具聪利。福游正道。福生上族。福得宿念。福具名称。福圆戒行。福能布施。福力常得诸根不坏。福常快乐有福常受智者所供。福完诸力。福常会遇善友知识。福力能作一切事业。谓若耕植田里。或复商贾求利少施其功大获积集。富盛自在。有福即能于思念间。虚空自然雨其衣服饮食珍宝。一切具足。随受快乐。福获可意妙好舍宅福于现世。及于他生。常得姝丽妻女眷属及财谷等。福者所行之地。自然无其荆棘沙砾。住立平稳。福者亦获广大身相。若有患人。福者手所触时。病随轻差。又复福者随触于人。即能出彼饮食衣服珍宝财谷。给用无尽。福者常得天龙夜叉罗刹鬼等随处卫护。其犹雨时护苗稼神。守护亦然。福者常得多人尊重爱乐。福有善誉。福为人赞。福常能具诸善法分。福者语言人所信顺。福者常得光泽可爱。福者常出微妙梵音。福者身胑自然柔软。福者常发妙善语言。福者常值良友智人不坏眷属。福者无病。福者为人所爱。福获财利。福者勇猛。又大福者。得为人王。无不具足。离诸疾病。福者常得富盛不坏。福者获得转轮伏藏。七宝具足。福者能于虚空中行。福者威光与日月等。福者得成月天。福者得成日天。福者得成梵王。福者得成帝释。福者能于天宫楼阁中行。如彼天子。福者有大力势。如阿修罗王。福者常生善趣。福者舍离恶趣。福者常获最极难得悦意妙华。福者所作成就。福者能为世间作诸照明。福者常得天人阿修罗等正信供养。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13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88
板凳
发表于 2022-5-29 18:17: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地板
发表于 2022-5-29 19:03: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厉害,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5#
发表于 2022-5-29 19:2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师兄的回答,我有点明白什么叫辩才无碍了,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1

帖子

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7
6#
发表于 2022-5-29 19:4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载先生 于 2022-5-29 19:56 编辑

男儿膝下有黄金,可下跪未必就是没有骨气。大丈夫能屈能伸,跪得下也是扛得起。常不轻菩萨礼拜途中之人,不轻慢任何众生,这不更是值得尊重的么。更何况”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平等跟跪不跪有啥关系。高低贵贱是自己亏心,“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
自觉在外看得清,凡夫这个想法本来就是问题。《四十二章经》有说”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然而对于凡夫,”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也是个重要问题。
然则不同人根器不同,要生信前提条件总得备足。邀请也不是强逼,种个善根也是不错的。上面说的信者或许容易接受,要是不信没准又杠起来了。
(--)'弹簧要弹起来都要先压下去。
——————
1.虚云和尚《答蒋公问法书》节选
然而佛教绝非标奇立异以炫人,也不故弄玄虚以惑众。佛教的一言一行,都是从戒定慧三无漏学中亲履实践得来。怎样叫做戒定慧呢?简单的说:防非止恶就是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就是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就是慧。能够防止身、口、意三业的邪非,心水自然澄明,由戒生定;心水澄明了,就可自照万象,那就是由定生慧。儒家《大学》中也有“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说法。哲学家也莫不沉思竭虑,以从事其所学。不过儒家以及哲学家、科学家,都是用攀缘心、虚妄心去思虑宇宙万物,却不明白宇宙万物也是攀缘心所造成。能虑、所虑都是攀缘心、妄想心。假如以此心探求真理,等于坐在椅子上,自己想把椅子举起来,绝无可能。 因此,现今哲学家对于认识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终无结论。
佛学是离言绝虑,以智慧觉照宇宙万事万物,好像下座后举椅,运用自如。这就是佛学可以包括哲学、科学、宗教三者,冶为一炉。日本以佛教为国教,自明治维新以后,得益于禅学处不少,这是众所周知的。假若不是军阀迷信武力,以杀戮为功,以侵略为能,那不但是东亚的盟主,而且可以领导世界。

2.《真心直说》节选
真心正信  
华严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又唯识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是知万善发生信为前导。故佛经首立如是我闻。生信之所谓也。  
或曰。祖门之信与教门信有何异耶。曰多种不同。  
教门令人天信于因果。  
有爱福乐者。信十善为妙因。人天为乐果。  
有乐空寂者。信生灭因缘为正因。苦集灭道为圣果。  
有乐佛果者。信三劫六度为大因。菩提涅槃为正果。  
祖门正信非同前也。不信一切有为因果。只要信自己本来是佛。天真自性人人具足。涅槃妙体个个圆成。不假他求从来自备。  
三祖云。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志公云。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  
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故知众生本来是佛。既生正信须要解滋。  
永明云。信而不解增长无明。解而不信增长邪见故。知信解相兼得入道疾。  
或曰。初发信心未能入道有利益不。  
曰起信论云。若人闻是法已不生怯弱。当知是人定绍佛种。必为诸佛之所授记。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于一念顷正思惟此法。过前功德不可为喻。  
又般若经云。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是知欲行千里初步要正。初步若错千里俱错。入无为国初信要正。初信既失万善俱退。  
故祖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是此理也。

3.《八识规矩颂注》节选
相应心所五十一
心本空寂。元无处所。无如觉性不澄。从三量三性中。现出徧行五法。别境五法。善有十一法。根本烦恼六法。随烦恼二十法。不定四法。是五十一心所也。余识不能全具。独大识意。根分别时。即生许多分别之念。是谓别境。其分别者。必生于九地一切境。一切时中之所念。是谓徧行。分别而善也。出不得十一种之善法。分别而恶也。亦出不得二十六种之恶法。纵善而恶也。恶而善也。或愚迷而无知也。或惺惺而有觉也。亦出不得不定之四法。是总在三性三量中发起。亦总在一念不觉时具涵。故见宫女之捧足。便知其失通。闻钏声之触耳。便知其破戒。因便知其该果。本便知其摄末。所以意根未悟。岂可轻易动念。先佛云。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谓此故也。根本烦恼六者。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此六乃二种我法之根本。断慧命者。唯此为甚。不定四者。谓悔眠寻伺悔。不定者。如作恶之人改悔为善。眠则心极暗昧。此非善恶。名不定也。寻者必作善之心。意言筹量。粗转为寻。入细为伺。如赞菩萨。初寻后伺。方得妙辞也。如刁讼之人。亦由寻入伺。方得成算。此二法或善或恶。盖不定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15

帖子

14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6
7#
发表于 2022-5-30 07:59:01 | 只看该作者
食物,是必须吃了才能不饿死,没听说过有“旁观者饱”的道理,佛家法食,也复如是。(三),你自以为你不跪拜一种东西的时候,其实你只不过在跪拜另一种东西,只是你的智慧不足够察觉而已。(吉祥果05.29)

师兄说的真的是金玉良言。跪拜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92

帖子

331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19
8#
发表于 2022-5-30 15:10:08 | 只看该作者
师兄厉害,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040

帖子

50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02
9#
发表于 2022-5-30 21:10:56 | 只看该作者
“若复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众生在于中国,虽复六情完具,无所缺漏,然彼众生心识邪见:无人、无施、亦无受者,亦无善恶之报,无今世、后世,亦无父母,世无沙门、婆罗门等成就得阿罗汉者,自身作证而自游乐,是谓第七之难也。

——《增壹阿含经》

慈氏!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妄生分别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复次,菩萨入禅波罗蜜中,以天眼观十方五道中众生:见生色界中者,受禅定乐味,还堕禽兽中受种种苦。复见欲界诸天,七宝池中华香自娱,后堕咸沸屎地狱中。见人中多闻、世智辩聪,不得道故,还堕猪羊畜兽中,无所别知。如是等种种失大乐、得大苦,失大利、得大衰,失尊贵、得卑贱。于此众生生悲心,渐渐增广,得成大悲;不惜身命,为众生故,勤行精进,以求佛道。

——《大智度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9-7 19:01 , Processed in 0.1534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