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5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悟无常,可以读一读余华小说《活着》

[复制链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6 16:5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参悟无常,可以读一读余华小说《活着》

(一)、余华的小说《活着》,其情节描写的都是密集的死亡,大有名不副实之感。但是:既然只有黑夜,最能衬托白昼,必然只有死亡,最能衬托活着,这是我所理解余华的表达逻辑和命名逻辑。(二)、文学批评家们有一种观点认为:《活着》的小说情节,表达的是一种极端的、非常态的人生遭遇,因为不会所有的亲人都密集地死亡,不会亲人密集地离自己而去,所有的幸福也不会密集地消散,所有的苦难都不会密集地到来,因此这样的小说情节,必然不会引起更多读者的现实共鸣。这是文学评论家们的一种观点。但吉祥以为,如果加速一下时间流逝的速度,将一百天当做一天过,你会发现《活着》的小说情节,就是许多人加速版的现实人生。这部小说的情节,只不过压缩、浓缩、加速了无常到来的速度和频率,如果体悟不到这一点,代表这些批评家一直活在温水煮青蛙的自我陶醉中,实质上他们的思想也够不到余华作品《活着》所要表达的高度。如果你对人生之荣辱生死,有敏锐的觉受,则应该对《活着》的情节,有自然而又刻骨的体悟。(三)、我建议对佛教无常观,没有强烈体悟的人,要好好读一读余华的《活着》,尤其是沉迷在当下幸福中的人,以及幻想幸福永恒的人,最应该好好读一读。如果没有时间读小说,你可以直接去看巩俐和葛优主演的同名电影《活着》,情节紧凑,表演精湛,剧情基本高效准确地表达了原著的意境。佛教的无常体悟,不一定非要借助专业的佛教术语,世俗的文艺作品本身也是很好的教材。(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所表达的寓意,是人类与大自然中可抗力的搏斗精神。但是,余华的《活着》所表达的寓意,全部都是人类和不可抗力的搏斗结果。从这个思想层次来说,《活着》传达的意境,远比《老人与海》高远。因为海明威之《老人与海》所传达的思想,就算撑破天,也只不过试图告诉人类:无论结局如何,都要保持拼搏精神。但余华的《活着》却试图告诉人类:无论你拼,或者不拼,无常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何况海明威也没有能力给《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安排情节让他永远不死。这就是余华作品,在体悟生命方面,高于海明威作品的地方。用佛教术语概括:海明威所讲的是精进波罗蜜,而余华所讲的是无常观,精进波罗密必然基于无常,不然精进必定无效,而且,精进只能改变无常到来的时间和方式,但精进不能改变无常本身。这就是《老人与海》与《活着》两部作品之意境的终极差异。(五)、我很建议佛教徒读一读《活着》,这类似于有些大德让你参悟一个“死”字,而吉祥让你反过来好好参悟一个“活”字,让你好好参悟《活着》。《论语》中季路问孔子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是的,诸大德们让大家参悟一个“死”字,可是,如孔子所言,如果你连“生”都没有参透,又怎么可能悟透“死”字?故吉祥曰:欲知光明者,必应知黑暗,欲知菩提者,必应知烦恼,欲知死者,必应知生。所以,不要以为古德让你参悟“死”字,必然是什么了不起的教诲,那只是一时应机之说,对更多的人而言,你更应该好好参悟一个“活”字,你连“死”都不怕参悟,难道你还怕参悟“活着”吗?更何况,于生死只参悟其一半者,必不知另一半,不知另一半者,实也不知所参之一半,生死二者不兼知,如何领悟所谓“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因此,古德应当时当事之机,令契机者参一“死”字,理故不错,然后世之德,不通法无定法,不知应机变教,善巧创新,亦东施效颦以仿古德,独令行者参一“死”字,未必然是什么高明之教,何况还有契机不契机的问题。所以,行者宜兼参生死、通生透死,最终生死灭尽,证寂灭佛性。吉祥所讲,多悖逆潮流之教,风行之论,唯求自变以适佛意真理,舍此之外,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心。若行者以吉祥之言,不顺大德风流之教,似为悖逆者,敬请诸君为自保故,远离即可。

吉祥果
2021.0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2

帖子

12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71
沙发
发表于 2021-7-16 17:59:59 | 只看该作者
人总是不长记性该怎么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好难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39

帖子

15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1
板凳
发表于 2021-7-16 18:09: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果师兄也喜欢余华呀,我看过的第一本余华的小说,是在细雨中呼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7-16 18:42: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紫名都 发表于 2021-7-16 18:09
果师兄也喜欢余华呀,我看过的第一本余华的小说,是在细雨中呼喊

你不是天天旅游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39

帖子

15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1
5#
发表于 2021-7-16 19:55: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吉祥果 发表于 2021-7-16 18:42
你不是天天旅游嘛,

哈哈,我从13年开始工作到现在8年,只去过一次三亚,一次伊犁,时间也很短,只有一个多星期,不过祖国的大好河山也算见识到了。在细雨中呼喊是我在高三读的,第一次接触余华的小说,果师兄推荐《活着》这本小说,我抽空也去读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82

帖子

31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5
6#
发表于 2021-7-16 20:22: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活着》这本书确实太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7#
 楼主| 发表于 2021-7-17 10:12:52 | 只看该作者
7月17日,一楼文字增补如下内容:

(五)、我很建议佛教徒读一读《活着》,这类似于有些大德让你参悟一个“死”字,而吉祥让你反过来好好参悟一个“活”字,让你好好参悟《活着》。《论语》中季路问孔子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是的,诸大德们让大家参悟一个“死”字,可是,如孔子所言,如果你连“生”都没有参透,又怎么可能悟透“死”字?故吉祥曰:欲知光明者,必应知黑暗,欲知菩提者,必应知烦恼,欲知死者,必应知生。所以,不要以为古德让你参悟“死”字,必然是什么了不起的教诲,那只是一时应机之说,对更多的人而言,你更应该好好参悟一个“活”字,你连“死”都不怕参悟,难道你还怕参悟“活着”吗?更何况,于生死只参悟其一半者,必不知另一半,不知另一半者,实也不知所参之一半,生死二者不兼知,如何领悟所谓“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因此,古德应当时当事之机,令契机者参一“死”字,理故不错,然后世之德,不通法无定法,不知应机变教,善巧创新,亦东施效颦以仿古德,独令行者参一“死”字,未必然是什么高明之教,何况还有契机不契机的问题。所以,行者宜兼参生死、通生透死,最终生死灭尽,证寂灭佛性。吉祥所讲,多悖逆潮流之教,风行之论,唯求自变以适佛意真理,舍此之外,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心。若行者以吉祥之言,不顺大德风流之教,似为悖逆者,敬请诸君为自保故,远离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033

帖子

488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8
8#
发表于 2021-7-17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上中學時讀過,電影版也看過,內容已經不太記得。最深刻的印象,好像是有個男人居然吃饅頭吃死了,當時不懂欣賞,覺得太扯了。現在我老了,有時間抽空看看也許有另一番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9#
 楼主| 发表于 2021-7-17 13:35:03 | 只看该作者
carl104 发表于 2021-7-17 12:06
上中學時讀過,電影版也看過,內容已經不太記得。最深刻的印象,好像是有個男人居然吃饅頭吃死了,當時不懂 ...

哈哈哈哈哈,师兄你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033

帖子

488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8
10#
发表于 2021-7-17 15:01:32 | 只看该作者
吉祥果 发表于 2021-7-17 13:35
哈哈哈哈哈,师兄你老了?

老了,至少心境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8-19 20:25 , Processed in 0.1410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