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68|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务实修行

[复制链接]

1756

主题

358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13: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务实修行

沐沐:师兄,我听妙印法师讲经提到,发菩提心并不是发菩提愿。不是众生无量誓愿度,而是净念相继,明心见性
吉祥果:愿菩提心,就是发愿。行菩提心,就是行持菩萨行。胜义菩提心,就是明心见性无为空性,俗谛菩提心,就是发四弘誓愿。胜义菩提心,需要世俗菩提心次第推进,才能证悟。胜义菩提心,是果地见,世俗菩提心,是因地见。又胜义菩提心既是果地见,但又超越因果缘起,非缘起法。过份高谈胜义菩提心,而否定世俗菩提心,对绝大多数修行人而言,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误人修行。譬如天天空谈火星如何,不如务实研究地球的飞行器,逐步实践登陆火星。所谓高高山顶见,深深海底行,即此理也。教界素来喜欢高谈阔论,但调子唱得太高,恐怕未必是好事。譬如《大乘密严经》云: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又《入楞伽经》云: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这些佛经均是在说,要从有我执、我见的世俗菩提心起修,才是正路。甚至《维摩诘所说经》直接说,要从烦恼起修,不能脱离烦恼修行,比如《维摩诘所说经》云: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所以,佛教里面经常有一些要脱离烦恼、脱离世间的修行理念,这些见解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因此《坛经》中六祖强调:不离世间觉。因此《维摩诘所说经》说:不离烦恼得三菩提。当然,妙印法师见解比较圆满,我相信你一定是断章取义误会了法师的见解。吉祥早年,也喜欢折腾这些高大上的见地,你们今天能听到我谈这些很高的见地而毫不犯怵,就是因此。但随着佛理认知越来越成熟,我不但反感高谈阔论,而且越来越信奉积累福慧资粮、次第修行、高见低行。如果十年前,你们和我聊天,我一定张口闭口中观、空性、唯识、禅语机锋,但最近十年我老实了,我知道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修行,一步一个脚印,才有每一步你应该得到的那些实在的成就。所以,你们看到我现在谈的,都是非常具体非常细微非常精细的具体问题,致力于解决具体问题,你们很少听到我有任何大而化之粗枝大叶的高谈阔论。学佛的见解,不是为了让人觉得高不可攀,而是要让其找到一个可实践可操作的次第。我实实在在告诉绝大多数普通根性的佛教徒,绝大多数高大上的佛理,你这辈子根本用不上。对于绝大多数佛教徒而言,这辈子争取健康长寿,过得宽裕一点,去世了之后能做到往生净土,这已经是很高的成就了。你的修行能够保底,记住,能保住我说的这个底线的基础上,然后你再做一点利他的事业(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做一个初发心菩萨,这辈子已经是你很伟大的成就了。现在佛教很多人,研究佛教学问,不是为了经世致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实际自己的慧根又达不到。比如胜义菩提心,绝大多数普通佛教徒靠此生的资粮根本无法达到,这是事实,不是打击大家的修行积极性。所以,我希望你还是回头,要做菩萨,老老实实从四弘誓愿去做。因地修行,过多谈论果地见解,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和误会,就好像一个乞丐天天谈论王思聪,会产生一种似乎自己就是王思聪的错觉和幻觉,这不是什么好事。虽然我们自性是佛,但在没有证悟之前,我们更应该研究如何去证悟自性,而不是产生已经证悟自性的幻觉。因地之人,过多持有果地见解,就容易产生这种幻觉,最后清醒过来发现不过是南柯一梦,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比如有些密宗弟子,修习佛慢而不得法,最后造成严重后患的很多。(吉祥果2021.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546

帖子

32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4
沙发
发表于 2021-5-22 13:47:42 | 只看该作者
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立大正愿。作如是言。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大智。是则名为自利利他。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缘因。正义缘因。三十七助道法缘因。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善大善。名实真实。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身口意等三业诸恶。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
——《菩萨善戒经》卷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78

帖子

17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10
板凳
发表于 2021-5-22 13:54: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人间清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567

帖子

2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24
地板
发表于 2021-5-22 14:2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六度万行 于 2021-5-22 14:30 编辑

随喜赞叹精妙法施功德
师兄所言极是,阅读大福之人的果地成就,于理虽有启悟,然一阵阅读快感之后,恍惚以为自己也已达此境,而以为自己福德深厚,致自己修法不力而福德无加也!

本欲修大福,反误了自己。其实修福最重要是实干,多付出,少享受。世间大多人皆为中下根之器,虽有智慧而不深入,一般人若过于谈玄说妙,则空谈误事,如纸上谈兵,遇生死轮回,不堪一击!耽误了一世宝贵人身也,阿弥陀佛。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9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7
5#
发表于 2021-5-22 14:55:29 | 只看该作者
果师兄所言甚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7

帖子

15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17
6#
发表于 2021-5-22 15:16:54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也更加务实了,觉得还是踏踏实实的修福最好。最近这两天我在用果师兄以前文章中讲到的礼佛特殊三昧耶镇护安乐国土法进行大礼拜,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敬辅王事”,希望能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7#
发表于 2021-5-22 15:4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FPSfwx 于 2021-5-22 16:15 编辑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生诸善,有巧方便教化众生:于此佛国身不移动,而游无量诸佛世界咨问正法;于此佛国身不移动,而游无量诸佛世界听受正法;于此佛土身不移动,示现无量诸佛国土供养如来;于此佛土身不移动,而游无量诸佛世界成就无上菩提资粮;于此佛土身不移动,而游无量诸佛世界,若有菩萨成佛道者,供养恭敬;于此佛土身不移动,无量世界示现成道;于此佛土身不移动,无量佛国现转法轮;于此佛土身不动移,无量佛国示现涅槃;于此佛土身不移动,无量佛国应得度者,为示化身皆悉令见,亦无分别有所作意。”
尔时,胜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作种种化无分别心?”
佛告胜天王言:“大王,譬如日月照四天下而无分别‘我照天下为作光明’,众生业报自感日月光照天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虽现化身而无分别。何以故?众生各有宿世善业。菩萨摩诃萨昔从因地修行发愿为度众生,以此愿力随其所念,皆悉应现无分别心。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方便善巧教化,速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檀具足,持戒清净,无穿缺杂戒聚,清净过诸声闻、辟支佛境,具足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如来世尊不共功德一切具足,已过声闻、辟支佛地。

“大王,菩萨初地乃至十地行般若波罗蜜,修如是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法门时,众中二万天子得远尘离垢法眼净,三万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七

尔时彼诸菩萨摩诃萨众说是伽陀赞叹佛已俱白佛言。世尊。由佛世尊出世间故。即是宝出。佛出世故。即是乐出。即念慧行智出。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胜慧出。即慈悲喜舍出。即胜义出。即实谛出。即正法出。即作证法出。即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之法出。即奢摩他出。即毗钵舍那出。即六通三明八解脱出。以要言之。即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出。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慧积前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以有身见生故。佛出世。以无明有爱生故。佛出世。贪嗔痴生故。佛出世。四颠倒生五盖六入七识处。八邪法九恼处。十不善业生故。佛出世。何以故。为断一切众生诸不善业故。佛出世。然佛世尊。亦无对治及增胜力。以无所对治故。佛出世。世尊。若诸菩萨欲知诸佛出世因者。应如是知如是修学。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佛出世应如是知如是修学。以佛出世如是因故。诸法出世亦如是知。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彼初发心菩萨闻如是说佛出世因。彼不解了故。谓佛出世者。云何如是。佛言海意。佛出世因而诸菩萨随其所应心得清净。

所以者何。海意当知。菩萨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菩萨。二者修行位菩萨。三者不退转菩萨。四者一生补处菩萨。
海意于此四种菩萨之中。若初发心菩萨观佛如来色相庄严心得清净。若修行位菩萨观佛如来成办一切胜妙功德心得清净。若不退转菩萨。观佛法身心得清净。若一生补处菩萨者。彼不观佛色相庄严。亦不观佛种姓族氏。亦不观佛成办功德。是中而悉无法可观。何以故。慧观照故。慧眼力故。慧所摄故。慧无行故。离诸戏论。彼不如是观亦非无观。何以故。有见无见斯为二种。此位菩萨于见非见离彼二边。如是观佛。以如是观佛故。观身亦然。观身清净已。即观佛清净。观佛清净已。应知一切法亦如是清净。如是观中若清净者。是为智观。此即名为真实观佛。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四


复次佛告舍利子言。譬如耆婆医王。普观大地一切草木无非是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亦复如是。观一切法无非菩提。又舍利子。譬如罗睺阿修罗王虽有势力。不能于其日月道中而为障碍。一切魔众亦复如是。虽有势力。不能于其勤行精进菩萨所修菩提道中而为障碍。又舍利子。譬如色界诸天子众所有宫殿依空而住。修甚深行诸菩萨众亦复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碍。诸法亦然。与虚空等。如是乃得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果。又舍利子。譬如世间诸有器用。既成就已。随彼大小。空量现中。然彼虚空不增不减。菩萨亦复如是。修诸善力得成熟已。随其深浅能受佛法。然彼佛法不增不减。又舍利子。譬如力士。极尽其力举箭射空。终不能至虚空边际。菩萨亦复如是。尽其信力。于佛法中而生信解。然不能得佛法边际。又舍利子。如世陶器未成熟时。即不能得器用之名。菩萨亦复如是。菩提善根未成熟时。即不能得波罗蜜名。又舍利子。如人得见转轮圣王已。不复乐见诸小国王。菩萨亦复如是。得见如来大法王已。不复乐见诸声闻缘觉。又舍利子。譬如牛迹水中而不能出一切珍宝。声闻戒中亦复如是。不能出生佛法僧宝。又舍利子。譬如大海乃能出生诸妙珍宝。

菩萨亦复如是。闻戒海中而能出生佛法僧宝。又舍利子。譬如新生太子。不名为王非不名王。

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不名为佛。非不名佛。又舍利子。譬如世间未经治莹摩尼之宝人不爱乐。初发心菩萨虽复说法。未得无畏亦复如是。又舍利子。如摩尼宝经治莹者。清净明亮人所爱乐。具修胜行菩萨亦复如是。获得无畏而善说法。一切众生皆生忻乐。

又舍利子。如江湖中所出小宝亦不可轻。何以故。是宝虽小。若在房舍。或复闇中。能以光明普遍照耀。
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勿生轻慢。何以故。而是菩萨得菩提已。能于一切佛刹土中。普放光明广大照耀。又舍利子。譬如无价大摩尼宝最极殊妙离诸尘垢。

不退转菩萨亦复如是。离诸慢心。又舍利子。譬如世间谷稼成熟实穗垂[禾*耑]。菩萨亦复如是。所修善法。得圆满已。于诸众生谦下无碍。又舍利子。譬如世间劫火欻起。而此大地一切草木烧爇无余。

菩萨亦复如是。智火若然一切烦恼种子习气。悉爇无余。既灭尽已。然后乃证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果。
又舍利子。譬如有火。若小若大烧三千界。而虚空性本自如是。菩萨亦复如是。若有菩萨成等正觉。若无菩萨成等正觉。而一切法自性如是。舍利子。如是等诸有譬喻如来所说。而能摄受诸菩萨众。若有菩萨闻此说已。生胜解者而能于彼一切喻中。悉得成就。当佛说是见边法时。会中有二万四千人。发菩提心。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难得最上佛菩提  深妙无垢无所有
若人于此欲圆成  是中勿当生疑惑
净妙智慧无虚假  真实光明普照耀
安住无垢妙印中  此佛菩提能观见
心自性净而明亮  前际后际亦复然
烦恼染污意中时  应当勿离深固意
是中无作无受者  诸法自在无主宰
无我人故说无我  如空如梦无自性
当观此法非身业  非语非心所分别
无为实性异想无  譬喻言词不能说
与虚空等自性净  非色相故不可观
非眼耳鼻识所知  非舌非身亦非意
远离非相非无相  无依寂静湛如月
非意亦非心所行  非识非想非思度
此非智业可能知  云何识心而晓了
由佛无上大悲心  假以文字而说法
众生先世胜行业  为善知识所摄受
如是相中闻法已  获无等喜无爱着
非彼诸魔伺得便  不能知心及境界
随何所作何所行  而彼魔业不能胜
菩萨超越四魔已  如理如教修福慧
善住诸佛境界中  此名修胜菩提者
众生不能知所行  修菩提者所行胜
施设多种行门中  随彼彼相为说法
如是世间种种行  互相所缘而和合
大智了知诸行中  随所宣说无间断
或有众生多贪染  或复多嗔悉了知
见嗔烦恼逼迫时  彼痴性中起诸害
如是世间种种行  菩萨随了而能入
行相所缘及缘成  随其相言为宣说
譬如周遍置绳网  大智持明者善知
普遍能破诸网已  随意所观出无碍
菩萨勇智亦如是  世间心意悉能入
普使令诸烦恼除  周遍所行无覆障
如日舒光无援助  蛇毒亦无于等侣
师子振吼亦复然  菩萨所修无助伴
菩萨单己而无二  积集最上诸佛法
精进势力悉具圆  摧灭世间诸烦恼
譬如有火得干薪  随处增长其势力
菩萨增长慧光明  悉能照破诸烦恼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六

复次太子。诸声闻人所起慈心但唯自利。菩萨慈心。而常利益一切众生。又复当知。初发心菩萨行众生缘慈。修行位菩萨行法缘慈。得忍菩萨行无缘慈。太子。如是所说皆是菩萨摩诃萨行大慈心。若诸菩萨住慈心者。即能为诸众生行广大慈。
复次大蕴如来。告精进行太子言。云何名为菩萨大悲之心。所谓菩萨求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大悲心而为先导。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为先导。积集大乘菩萨。以大悲心为其先导亦复如是。又如转轮圣王以其轮宝而为先导。即能获得诸宝。圆具菩萨大悲为先导故。即能获得一切佛法。是故当知。菩萨大悲于一切众生而不弃舍。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

是故名为初发心住。又学如是十力。何等为十。谓一处非处智力。二过现未来福业报智力。三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四至一切处道智力。五无数种种界智力。六无数种种胜解智力。七根胜劣智力。八宿住忆念智力。九天眼智力。十无漏智力。佛子。此初发心菩萨。应学此十住力故。彼初发心菩萨。于一切时恭敬供养诸如来故。彼菩萨安住称赞故。为世间最上第一世主故。求佛无量最上智慧故。为求寂静相应三摩地故。远离轮回故。转正法轮故。救度一切苦恼众生故。何以故。为真实法发心故。听受亲近离诸散乱相续不断故。佛子。是故名为菩萨初发心住。佛子。复云何名菩萨治地住。佛子。此治地住菩萨为诸众生。先发十种心。何等为十。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愿心。戒心护法心。舍心。定心。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

“如是,迦葉,我声闻众亦复如是,虽为同证以法性生,不名如来真实佛子。

迦葉,譬如刹利大王与使人通怀妊生子,虽出下姓,得名王子;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福德智慧,往来生死随其力势利益众生,是名如来真实佛子。

迦葉,譬如转轮圣王而有千子,未有一人有圣王相,圣王于中不生子想;如来亦尔,虽有百千万亿声闻眷属围绕而无菩萨,如来于中不生子想。迦葉,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夫人,怀妊七日,是子具有转轮王相,诸天尊重过余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绍尊位,继圣王种。

如是,迦葉,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诸菩萨根,如胎王子诸天神王深心尊重,过于八解大阿罗汉。所以者何?如是菩萨,名绍尊位,不断佛种。迦葉,譬如一琉璃珠胜于水精如须弥山;菩萨亦尔,从初发心便胜声闻、辟支佛众。迦葉,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来拜谒;菩萨亦尔,初发心时,诸天世人皆当礼敬。迦葉,譬如雪山王中生诸药草,无有所属,无所分别,随病所服皆能疗治;菩萨亦尔,所集智药无所分别,普为众生平等救护。迦葉,譬如月初生时,众人爱敬踰于满月;如是,迦葉,信我语者,爱敬菩萨过于如来。所以者何?由诸菩萨生如来故。迦葉,譬如愚人舍月礼事星宿;智者不尔,终不舍离菩萨行者礼敬声闻。迦葉,譬如诸天及人,一切世间善治伪珠,不能令成琉璃宝珠;求声闻人亦复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禅定,终不能得坐于道场成无上道。迦葉,譬如治琉璃珠,能出百千无量珍宝;如是教化成就菩萨,能出百千无量声闻、辟支佛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0
8#
发表于 2021-5-22 16:19: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实干比啥都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82

帖子

31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5
9#
发表于 2021-5-22 17:09: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兄法布施,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82

帖子

31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5
10#
发表于 2021-5-22 17:12: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每天坚持多拜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8-18 20:43 , Processed in 0.1381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