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6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尽信大教授不如没有大教授

[复制链接]

1748

主题

357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8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0:3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尽信大教授不如没有大教授
================
(一)闲云野鹤:看了这文章,学生只能说人的脑洞无限大呀!!!关于吃辣等,原文学生记不住了,但是恩师曾说过,是身体出问题,欲望越强,口味越重等等。。。恩师从《黄帝内经》等方面和学佛身体清净方面的解释,好像更靠谱!(二)清华大学吴国盛:重辣是骗人下饭的穷人菜,沿海富庶之地多尚原鲜,不会以劲爆粗鄙为美。穷人菜火爆全国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跟当代文化的日益粗鄙有关,通过麻木感官来遮掩焦虑。

吉祥果:
(1)、其实,依据《黄帝内经》的道理,结合中国传统的中道思想,结合现代西医营养理论,任何摄入人体的矿物质或者其他营养成分,都应该遵循“过犹不及”的正确原则,就是说不足量也不好,但是过量也不好。不足或者过量,都会引发病态。以《内经》五味之一的食盐举例,如果食用过量会引发血液疾病,这是《黄帝内经》提及过的,而且西医也承认,反之,如果食盐摄入不足,又会引发缺钠缺钾,导致四肢无力,甚至导致心脏问题。尤其对于干体力活者或者经常出汗排泄盐分的运动员,还要随时补充盐分,这是基本的营养学常识,是不需要争论的。所以,食盐的摄入,也是以中道标准为上,既不太多,也不太少,偏之即病。食盐之咸者,《黄帝内经》五味之一也。既以咸味论之,当不偏不倚,既不摄入太过,也不摄入不足,视为健康。而其余四味,无一不如此。请仁者注意,正确的口味原则,既不是越清淡就越好,也不是口味越重就越好,而是中道适量最好。但是,现在一些养生家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言论,排斥重味,开示推崇清淡,这又堕入另外一种极端病态,同样属于另外一种邪见和另外一种误导。我们大多数国人,大多数养生家,大多数修行人,都存在这个臭毛病,就是守不住适量之中道,就好像《四十二章经》公案所谓之守不住琴弦松紧适中,于是,就往往非此即彼,非此极端,就是彼极端,既然重口味不对,因此就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守住清淡就对了。这同样是胡说八道。

(2)、《黄帝内经》之《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是指酸甜苦辣咸都要中道适度摄入,任何一种口味摄入过量,都不健康,都不适宜摄入太过。而并不是如同吴国盛教授那样,单独把归属辛味的辣椒拿出来说事,而不全面论及五味太过之害,相当程度上说,单独把辣椒拿出来说事,那段文字的本意就是地域黑和口味黑。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3)、听说吴国盛教授不相信中医,是搞自然科学史研究的。那么,我们就以科学的精神,来分析看看:沿海地带接近大海,海水自带盐分及各种矿物离子。随着台风经常引起的海水倒灌陆地,以及空气中传播的海水中的盐分矿物粒子,这些都会散落在沿海近地。这导致沿海的农作物即便不施作很多肥料的情况下,也能吸收土地中丰富的矿物离子。所以,沿海的农作物,先天摄入的某些矿物离子的含量和种类,就和内地同品种农作物摄入的有巨大差异。我上文说海风中夹带有海水中的盐分粒子,可能有的内陆师兄不相信,那么,请诸位在夏天最湿热的时候,到海边去打坐两个小时,不需要去接触海水,也不需要晒太阳出汗,你就在海边的遮阳扇下面,在你保持不出汗的情况下,你离开海边时,你摸一摸你的身体表面,是不是有一层很薄的盐粒?诸位去体验一下就知道了,没有验证没有发言权。很多人不知道沿海的空气都是自带咸味和盐分粒子的,而这些矿物离子会被海边居民直接呼吸摄入,或者通过其他组织渗入人体,或者这些矿物离子落入土地,被农作物吸收。还有,沿海居民食用的海中海鲜,本身就是在重盐的海水中泡大的。那么,沿海农作物本身吸收的矿物离子比内陆农作物吸收的更足量,沿海居民通过呼吸摄入身体的盐分比内陆人更多,沿海居民食用的海鲜本身就是天然的盐渍食品。在这么重盐的沿海环境下,你让沿海居民怎么样再去选择什么重口味?所以,沿海居民选择清淡口味,是因为他们的自然环境促使他们通过其他渠道摄入身体太多的盐分了,饮食方面他们必须选择清淡,才能维系身体的健康运行。因为沿海居民饮食如果不清淡,那是要死人的!沿海居民明明是被自然环境逼迫产生的清淡饮食,怎么到了吴国盛教授的研究结论中,就变成了沿海居民因为富庶所以清淡呢?吴国盛教授自称自己是研究科学史的,难道连这点基本的科学素养都没有?所以,就算搞地域黑,也请吴国盛教授做好学问,不要拿口味问题出来提升逼格,那个没用的。

(4)、更具有争议的是,《黄帝内经》并不认为吴国盛教授所说的“沿海富庶之地崇尚原味”。比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云: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也就是说,沿海居民“嗜咸”这是《内经》承认的,而且其民是因为食鱼而嗜咸,而不是因为食鱼而嗜鱼。所以,这根本不是吴国盛教授所说的“沿海崇尚原味”,而且更和教授所讲的沿海居民不以劲爆粗鄙为美的说法不同,因为嗜盐,本身就是重口味的一种劲爆。请注意,这一条和和上文不矛盾,只是和吴教授所谓沿海富庶之地崇尚原味而避免口味劲爆的结论矛盾,所以我说吴教授的认知是有明显争议的。

(5)、又依据《黄帝内经》,不同地域的人选择不同的口味,是为了适应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故而口味会有不同的选择,乃至服药的药性都有不同选择,这和我上文第三条解析沿海盐分重而内地盐分轻的道理相同。而这些口味的不同侧重之喜好选择,都是为了应对不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故而如此。这些口味选择的道理,和是不是富庶,是不是贫穷,和饮食是不是有逼格,饮食是不是没逼格,毫无关系。比如欧美人以咖啡不加糖为逼格,但苦味太过,也会致病,《黄帝内经》上文已经陈述。所以,为了彰显逼格,靠拢贵族的那些不健康的口味,故意保持清淡,故意保持吃苦,故意保持避甜,故意保持不吃辛辣,最终还是搞出一身病。所以,拿着口味问题来装逼,这种事情,在健康面前,实在不值一提。又比如东北极寒之地,医病常用野山参,何以故?因为人参热补,即便在没有具体辨证的情况下,就东北的大环境而言,总体上是适用的。它这个地域就容易因为气候寒冷而导致普遍的寒症,它适合用这个人参来适度热补。而中国南方气候炎热,就大环境于人体寒热影响而言,南方不适合多用人参。要按照吴教授的结论,可能是因为南方人太穷,吃不起人参,东北人富有,所以经常吃人参?

关于地域不同,口味宜忌不同的道理,不要听那些半罐子教授为了装逼到处瞎忽悠,还是看看《黄帝内经》之《素问·异法方宜论》,里面讲得很清楚:


       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6)、即便依据《周易》八卦八方,划分十天干十二地支,划分阴阳五行,中国各地五行阴阳气分不同,寒暑燥湿不同,饮食口味本身也应该各有差异,才能适应不同五行方位,才能更好的维系健康。

(7)、网传某某法师的一个开示中,有这样的开示文字:《黄帝内经》讲,味淡上升,味重下沉。吉祥本人慎重检索了《黄帝内经》全文,《内经》中并无法师开示的相关语句。希望某某法师以后讲经说法,认真查证依据之后,再做开示,避免留下讲经说法不严谨的口实。那么,也就是说,《黄帝内经》既没有主张“味重”,也没有主张“味淡”,这都不是《黄帝内经》的主张。正如上文第一条所述,真正健康的标准,是营养摄入多寡适中,是口味选择轻重适中,是完全是不偏不倚的中道适度口味,而并非如同有些知名法师,以及有些知名养生家所开示的所谓以“崇尚味淡”为健康原则,须知,这不是《内经》主张的原则,请不要诽谤《黄帝内经》。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主张,于酸甜苦辣咸,全面主张以“不过”为原则,而并非主张清淡不足。我们后世之人,不但误解佛法,现在连《内经》的养生原则和口味原则也误解,甚至连《四十二章经》琴弦不松不紧的中道原则也违背,从反对过度重口味的一个极端,走入主张过度清淡的另一个极端,这是严重违背健康原则的,这是需要大家警惕的。


吉祥果
2020.1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78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沙发
发表于 2020-12-3 11:00:06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赞!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4

帖子

10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0
板凳
发表于 2020-12-3 11:33: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1119

帖子

535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59
地板
发表于 2020-12-3 12:1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0-12-3 12:55 编辑

饮食需味道调适,若纯食盐,则失味致患
========================
《大智度论》:
帝释意念:若般若是究竟法者,行人但行般若波罗蜜,何用余法?
佛答:菩萨行六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用无所得法和合故,此即是行般若波罗蜜。若但行般若,不行五法,则功德不具足,不美不妙。
譬如愚人不识饮食种具,闻盐是众味主,便纯食盐,失味致患;行者亦如是,欲除著心故,但行般若,反堕邪见,不能增进善法。
若与五波罗蜜和合,则功德具足,
义味调适;虽众行和合,般若为主。
若布施等诸法离般若波罗蜜,则有种种差别;至般若波罗蜜中,皆一相无有差别。
譬如阎浮提阿那婆达多池,四大河流,一大河有五百小川归之,俱入大海,则失其本名,为一味无有别异。又如树木,枝叶华果,众色别异,荫则无别。

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饮食要根据现实情形,适当调整

==========================
百喻经
(一)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
=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地藏菩萨本愿经》


多食之人有五苦患。饮食需基于自我现实情况有所节制
=====================

贪欲嗔恚愚痴皆由多食。不获至竟。佛契经说多食之人有五苦患。云何为五。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饶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业。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多食之人有此五苦自坠苦际不至究竟。是故佛说食知自节也。——《出曜经》


于诸饮食。能自节量。得少病报。宿食因缘未消。而复更啖。得多病报。
==========================
▼▼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何等为十。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人不令鞭杖。三者赞叹不鞭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五者供养自己父母及诸病人。六者见贤圣有病患者瞻视供养。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佛说业报差别经》
▼▼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何等为十。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令打。三者赞叹打法。四者见打欢喜。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六者恼乱贤圣。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八者见怨病愈。心生不乐。九者于怨病所。与非治药。十者宿食因缘未消。而复更啖。以是十业。得多病报。——《佛说业报差别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

帖子

12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6
5#
发表于 2020-12-3 12:29: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抢沙发后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

帖子

12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6
6#
发表于 2020-12-3 15:14: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赞叹师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2
7#
发表于 2020-12-3 15:30:13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033

帖子

48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77
8#
发表于 2020-12-3 19:4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8-15 22:07 , Processed in 0.1407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