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3-27 19:44 编辑
佛陀示现受六年之苦 因由
1.为偿夙业故(a1~a2)
2.实非菩萨业障,乃方便示现为调伏众生故 (b1~b2)
3.佛陀实无受苦,凡夫薄福但见不净(c1~c2)
不必因受苦行便得道者(d) 以福德力推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e)
佛陀以偿夙业故,受六年苦行,虽受苦行,于法无利,故知若夙行无恶,则不必受此六年之苦而可直成佛道。
(a1)
以是恶言故临成阿惟三佛时。六年受苦行。我如是虽受辛苦。于法无益。乃偿先缘对毕也。 ======================= 火鬘童子。于是说偈已。绕护喜三匝已。还诣精舍迦叶佛所。稽首佛足。两膝跪地叉手白佛言。宁可得从迦叶如来。下须发入道。受具足戒不。佛语舍利弗。迦叶即度火鬘童子。为道授其具足戒。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火鬘童子不。则我身是。火鬘父者。今父王真净是。尔时瓦师童子护喜者。我为太子。在宫婇女。时夜半。作瓶天子。来谓我曰时到可出家去为道者是。舍利弗。此护喜者。频劝我出家。则是作道善知识也。佛语舍利弗。我前向护喜。作恶语道。迦叶佛髡头沙门。何有佛道。佛道难得。以是恶言故临成阿惟三佛时。六年受苦行。舍利弗。尔时日食一麻一米大豆小豆。我如是虽受辛苦。于法无益。我忍饥渴寒热风雨蚊虻之苦。身形枯燥。谓乎我成佛道实无所得。舍利弗。我六年苦行者。偿先缘对毕也。然后乃得阿耨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耳。于是世尊。说宿缘偈曰。 我昔火鬘童 向于护喜说 髡头何有佛 佛道甚难得 以是因缘故 六年日不减 受此勤苦行 望得成佛道 不以是苦行 能得成佛道 非道而行求 因缘自缠绕 宿缘终不朽 亦不着虚空 当护三因缘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 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 自说先世缘 佛语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已尽。诸善普具。诸天人神鬼干沓和阿须伦迦楼罗甄陀罗摩休勒。一切众生。皆欲度之。我犹不免宿对。况复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当学护身三口四意三。舍利弗。当学如是。佛说如来先世因缘时。万一千天子。得须陀洹道。八千龙。皆受五戒。五千夜叉。受三自归。阿耨大龙王叉手白佛。世尊。于我泉上。受我供养。说宿命因缘法。使我将来成佛时。莫有如此因缘。使我众恶皆尽。作真净如来。佛语阿耨大龙王。汝欲得如是愿者。当极护身口意。不令犯者。可得如上所愿。众恶消尽。作真净如来。阿耨大龙王。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以天栴檀香散佛及五百罗汉上。佛于是为诸天龙神。说安慰法。何谓安慰法。行布施法。行持戒法。行生天道法。行断欲法。行断三恶道法。行无漏法行清净法。佛说如是已。与诸比丘。各离本花座。比丘围绕佛。踊在虚空。高七多罗以。神足飞行。犹鸟翔云。徐徐而还。在罗阅只竹园精舍。佛说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罗汉。阿耨大龙王八部鬼神。欢喜受行。《佛说苦行宿缘经》
(a2)
以宿恶言故,感食马麦之苦,若宿世无恶,则无此苦。
===============
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山王婆罗门不。则我身是。尔时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罗汉是。尔时病比丘弥勒者。则今弥勒菩萨是。佛语舍利弗。我尔时兴妒嫉。意言是辈不应食。甘膳正应食马麦耳。及卿等亦云如是。以是因缘我及卿等。经历地狱无数千岁。今虽成佛。尔时残缘。我及卿等。于毗兰邑。故食马麦九十日。我尔时不言与佛马麦。但言与比丘。以是故。我今得食捣麦仁以卿等加言。当与佛麦故。今日卿等。食着皮麦耳。《佛说苦行宿缘经》
(a3)受苦即是了除宿命之恶 ================ 《佛说放钵经》: 诸菩萨白佛言:沙诃楼陀刹诸菩萨,先世多供养诸佛求道大久,何缘生沙诃楼陀弊恶人处? 佛告诸菩萨:有二因,今世生沙诃楼陀刹。本前世与释迦文俱行索佛,故世世相随。复有菩萨,宿命有恶不尽故生彼恶世。 诸菩萨白佛:今是诸菩萨,生沙诃楼陀刹,何因缘得除宿命之恶?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生沙诃楼陀刹,索菩萨道。 生贫家,用是故除宿命恶。 又多病者复除宿命之恶。 又遭遇父母兄弟妻子病瘦死亡忧愁感伤,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 又遭逢县官恐怖弃捐父母家室财产亡逃忧愁,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 若有一旦失财业穷厄,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 若在恶国中生,本为他国所攻败坏,奔走愁忧无聊,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 若生弊恶人中贫贱面目丑陋,形癃盲聋不属逮人,父母兄弟妻子宗亲皆共憎之,是人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 若闻有善道欢喜,欲索明师教告经道开心从受,不得明师便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 若复遥闻远方有师高明智慧通达,欲往从受经学,身体病瘦手足拘挛不可动摇,钱用乏少又无伴侣便不可行,念之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 若有人行求善师,欲从学受经,道师大明达皆知道要,弟子愚痴无慧意不开解,便自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 若有善师欲教弟子世间之事开语经道,弟子愚痴不能忍辱,便弃捐师去,后归念师法戒大欢喜意悔愁忧,用是故复除宿命之殃恶。 若有求菩萨道者,卧坐梦中见怨家持刀兵追逐怖恐梦中恐懅,复除宿命之恶。 若有菩萨道家善男子善女人宿命殃恶未尽,死当入泥犁中勤苦一劫,得善师教,悔过一日一夜者,头痛身热诸病悉除尽,不复入泥犁中。
(b1)
为调伏诸外道故六年苦行,非实业障碍。
====================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七 “善男子,汝今善听,以何缘故,菩萨苦行六年?善男子,非是菩萨宿业余报受此苦也,欲令众生于一切恶业报中能生患心归向菩萨。复次,善男子,昔迦叶佛时,菩萨尔时作如是言:‘我不欲见此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如此之辈亦是菩萨示行方便,此所说者当知其义。 “以何缘故,菩萨作是粗恶之言?善男子,尔时迦叶佛出于世时,有婆罗门子名曰树提,有亲友五人皆是大婆罗门子,先学大乘。彼时五人久来亲近恶知识故,失菩提心。善男子,彼时五人于迦叶佛时,奉事外道,不信佛法;解外道语,不解佛语;解外道法,不解佛法。彼时五人事外道师,彼师自言:‘我是佛世尊,是一切智,我亦有菩提道。’尔时,树提梵志行于方便,欲诱引五人还成宝器故,欲转彼五人外道邪心,以方便故至瓦师所,作如是言:‘我今欲见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善男子,说是语已复经少时,树提梵志与彼五人在一屏处。尔时,瓦师便至其所;至其所已,即向树提梵志,赞迦叶佛如来应正遍知,复向树提作如是言:‘汝可与我共至佛所。’善男子,尔时树提梵志如是思惟:‘此五人者善根未熟。若我当赞迦叶佛,非外道师者,而此五人心当生疑,若至佛所,无有是处。’尔时,树提自护本愿故,般若波罗蜜报行方便故,作如是言:‘我不欲见此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云何般若波罗蜜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有菩提想,无有佛想,尔时不见佛,不见菩提,亦不于内见菩提,亦不于外见菩提,亦不于内外见菩提,如是悉知菩提空无有法。尔时,树提知一切法无所有故行于方便,作如是言:‘我不欲见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 “善男子,复于异时,树提梵志与彼五人至河水边。尔时,瓦师承佛神力,为化五人故复至其所,向树提梵志作如是言:‘汝可共我至于佛所,礼拜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出世甚难!’彼树提梵志,闻瓦师叹故不肯去。彼时,瓦师寻前以手捉梵志发,强牵将去向于佛所。彼时五人倾心随逐,树提梵志遂至佛所。时国常法,若捉他发,设其告官,捉者应死。尔时五人生邪见,见树提梵志,他捉其发,心倾随逐:‘彼如来法有何功德,乃令瓦师不计死罪,捉树提发将至佛所,礼拜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尔时,五人其心倾向至迦叶佛所,既得见佛,本愿还发,生信敬心;生信敬心已,即于佛前呵责树提:‘如是,世尊,有如是威德,如本闻已,何得心不信敬?’善男子,尔时五人见迦叶佛威德,又闻辩才,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迦叶佛见五人已得专心,为说菩萨藏不退转轮陀罗尼金刚句,无生法忍次第而说。尔时,五人即得无生法忍。 “善男子,我今已得具足佛智。彼时树提梵志,若当赞叹迦叶佛,不赞外道师,若彼五人到佛所者,无有是处,况生信敬心耶?善男子,树提梵志为化五人学菩萨乘,故以般若波罗蜜果报行于方便,作如是言:‘我不欲见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善男子,不退菩萨于佛无疑,于菩提无疑,于佛法无疑。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 复次,菩萨为教化五人及自示业报,以业障故六年苦行。非如余众生不知不见持戒沙门、婆罗门故,说如是恶言,若知若不知,若解若不解,彼诸众生长夜受诸苦恼,不得利益,堕三恶道。为彼众生自现作业亦现受报,是故如来现受是报。菩萨无有一切障碍业报,以有众生诽谤持戒沙门、婆罗门,忧恼覆心不得解脱,不得道果;为除众生忧恼心故,现受如是业报。彼诸众生作如是念:‘一生菩萨诽谤迦叶佛,而彼菩萨尚得解脱,况我不知而作恶言!是故我今当自悔过,一切恶业更不得作。’复次,善男子,为调伏诸外道故六年苦行,非实业障碍。何以故?世间沙门、婆罗门,日食一麻一米,谓得清净解脱。菩萨为调伏彼故,示现日食一麻一米。菩萨若食粗涩,尚不能得圣道,何况清净解脱?是故菩萨作如是言:‘我不欲见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是故菩萨以此缘故现六年苦行,为调伏五十二百千粗行诸天,及外道神仙、粗行菩萨。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b2)
我于世间现于如是众患事者,欲示众生业报不失,令生怖畏,断一切罪,修诸善行,然后了知常身、法身寿命无限,国土清净。
====================
大王!我是真实语者,不诳语者。我若欺诳,况余人乎!大王!我已久断一切恶业,能舍难舍,能行难行,所舍身命过百千亿,已造无量诸佛形像,已悔无量诸罪恶业,岂得有斯毁伤、病苦、食啖马麦、饥渴等事?若曾得胜果,今还退失,何假劝修此众福善?大王!诸佛如来常身、法身,为度众生故现斯事,非为实也!伤足、患背、乞乳、服药,乃至涅槃,以其舍利分布起塔,皆是如来方便善巧,令诸众生见如是相。大王!我于世间现于如是众患事者,欲示众生业报不失,令生怖畏,断一切罪,修诸善行,然后了知常身、法身寿命无限,国土清净。大王!诸佛如来无有虚妄,纯一大悲,智慧善巧,故能如是种种示现。”是时波斯匿王闻此说已,欢喜踊跃,与无量百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乘造像功德经》
(c1)
同处于娑婆世界,诸佛住处实无秽土,众生薄福而见不净。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
法性品第五
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曰光德,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白佛言:“世尊,诸佛菩萨应游净土,娑婆世界是不清净,云何世尊出现此土?” 尔时,佛告光德天子:“诸佛如来所居之处无有秽土。”
于是,世尊即以神力现此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琉璃所成,无诸山陵堆阜荆蕀,处处宝聚香华软草,流泉浴池八功德水,七宝阶砌树木华果,咸说菩萨不退法轮,无有凡夫唯见十方诸大菩萨,不闻余音唯闻般若波罗蜜声,处处莲华大如车轮,青红赤白一一华中,皆有菩萨结跏趺坐,即见如来于大众中,为诸菩萨说甚深法,无量百千释梵护世,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希有,世尊!希有,世尊!所说无虚真实不二,如世尊说诸佛住处实无秽土,众生薄福而见不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名字甚为希有,况复书写、受持读诵、为他演说!”
(c2)
因众生各各罪障不同故,虽同见佛,而见佛色身有种种差别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若生垢恶不善心者。若有毁犯佛禁戒者。见像纯黑犹如炭人。 释子众中五百释子。见佛色身犹如炭人。 比丘众中有一千人。见佛色身如赤土人。 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见佛色身如黑象脚。 优婆夷众中二十四人。见佛身色犹如聚墨。 如是四众各各异见。 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见佛色身如白银色。 优婆夷众中有优婆夷。见佛色身如蓝染青色。
(d)
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
===================
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以是因缘。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何以故。从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调心。心喻于林。身喻于树。
----《大般涅槃经》
(e)
以福德力推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福受乐报 上言至涅槃 因此福方便 得道至涅槃 不灭复不生 ======================== 修福受乐报 所欲皆自然 超然生死流 上言至涅槃 若人好为福 天神自然护 所愿皆自然 众魔不得坏 薄福多诸恼 福能消众患 福德既牢强 速成坚固定 生天受快乐 人中亦自在 斯由功德故 所往皆自然 因此福方便 永离生死苦 得道至涅槃 不灭复不生------《佛说护身救命经》
修福常得安隐乐 所求易办多种饶 现世速得寂定心 然后证彼涅槃处 =====================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不应如是依汝所说。我今方便教示汝等。当作如是。以偈说言。 布施增长大福德 忍辱一切怨仇无 善人弃舍于诸非 离欲自然得解脱 修福常得安隐乐 所求易办多种饶 现世速得寂定心 然后证彼涅槃处 尔时世尊略说此偈。教诸比丘。如是受食。咒愿法用。 ——《佛本行集经》
福力最为胜,由福成佛道。 ================= 世间所有力,游在天人中,福力最为胜,由福成佛道。——《增壹阿含经》
是福德因缘故,作人王、转轮圣王、天王;阿罗汉、辟支佛,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皆从福德中生。 =========================== 随喜福德者,不劳身、口业作诸功德,但以心方便,见他修福,随而欢喜,作是念:“一切众生中,能修福行道者,最为殊胜!”若离福德,人与畜生同行三事。三事者:淫欲、饮食、战斗。能修行福德行道之人,一切众生所共尊重爱敬。譬如热时,清凉满月,无不乐仰。亦如大会先集,妓乐肴馔,无不毕备,远近诸人,咸共欣赴。修福之人,亦复如是。福德有二种乐因缘:世间、出世间。出世间者,诸无漏法,虽无福报,能生福德,故名福德。是故有漏、无漏,通名福德。复次,福德,是菩萨摩诃萨根本,能满所愿,一切圣人所赞叹,无智人所毁訾,智人所行处,无智人所远离。是福德因缘故,作人王、转轮圣王、天王;阿罗汉、辟支佛,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皆从福德中生。如是等种种福德,得正见故,随而欢喜。复次,菩萨自念:“我应与一切众生乐。”而众生能自行福德,是故心生欢喜。复次,一切众生行善,与我相似,是我同伴,是故随喜。诸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三世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及一切修福众生,布施、持戒、修定,于此福德中,生随喜福德,是故名随喜。持是随喜福德,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智度论》卷六十一
众僧之中。有五净德。名曰福田。供之得福。进可成佛。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万人。大众无数围绕说法。尔时天帝释。与诸欲天子三万二千。各将营从。不可称数。来诣佛所。稽首于地。皆坐一面。尔时天帝。察众坐定。承佛神旨。从坐而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欲有所问。唯愿彰演。垂世轨则。佛告天帝。譬如冥室。不求灯火。焉有所见。善哉问矣。吾当为汝分别说之。天帝白佛。夫人种德。欲求影福。岂有良田果报无限。种丝发之德本。获无量之福乎。唯愿天尊。敷扬惠训。令此愚曚福报无量。天尊叹曰。快哉天帝。开意所问。法无上矣。谛听善思。吾当具演令汝欢喜。天帝大众。受教而听。佛告天帝。众僧之中。有五净德。名曰福田。供之得福。进可成佛。何谓为五。一者发心离俗。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四者委弃躯命。遵众善故。五者志求大乘。欲度人故。以此五德。名曰福田。为良为美。为无早丧。供之得福。难为喻矣。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毁形守志节 割爱无所亲 出家弘圣道 愿度一切人 五德超世务 名曰最福田 供养获永安 其福第一尊 《诸德福田经》
此德除贡高 因解生死缘 进登成佛道 空净巍巍尊 ======================= <<诸德福田经>>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同译 佛告天帝及诸大众。听我所说。宿命所行。昔我前世。于波罗奈国。近大道边。安施圊厕。国中人民。得轻安者。莫不感义。缘此功德。所生净洁。累劫行道。秽染不污。功祚大备。自致成佛。金体光耀。尘水不着。食自消化。无便利之患。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忍秽修福事 我人所不污 造厕施便利 烦重得轻安 此德除贡高 因解生死缘 进登成佛道 空净巍巍尊 其福无量所愿如意。譬五河流福来如是。功德渐满会当得道。 ============================ 昔有一国名曰贤提。时有长老比丘。长病委顿羸瘦垢秽。在贤提精舍中卧无瞻视者。佛将五百比丘往至其所。使诸比丘传共视之为作糜粥。而诸比丘闻其臭处皆共贱之。佛使天帝释取汤水。佛以金刚之手。洗病比丘身体。地寻震动[火*霍然大明莫不惊肃。国王臣民天龙鬼神无央数人。往到佛所稽首作礼白佛言。佛为世尊。三界无比道德已备。云何屈意洗此病瘦垢秽比丘。 佛告国王及众会者。如来所以出现于世。正为此穷厄无护者耳。供养病瘦沙门道士及诸贫穷孤独老人。其福无量所愿如意。譬五河流福来如是。功德渐满会当得道。 王白佛言。今此比丘宿有何罪困病积年疗治不差。 佛告王曰。往昔有王名曰恶行。治政严暴使一多力五百主令鞭人。五百假王威怒私作寒热。若欲鞭人责其价数。得物鞭轻不得鞭重。举国患之。有一贤者为人所诬。应当得鞭。报五百言。吾是佛弟子。素无罪过。为人所抂。愿小垂恕。五百闻是佛弟子。轻手过鞭无著身者。五百寿终堕地狱中。考掠万毒罪灭复出。堕畜生中恒被挝杖五百余世。罪毕为人常婴重病痛不离身。尔时国王者今调达是也。时五百者今此病比丘是也。时贤者者吾身是也。吾以前世为其所恕鞭不着身。是故世尊躬为洗之。人作善恶殃福随身。虽更生死不可得免。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挝杖良善 妄谗无罪 其殃十倍 灾卒无赦 生受酷痛 形体毁折 自然恼病 失意恍忽 人所诬者 或县官厄 财产耗尽 亲戚离别 舍宅所有 灾火焚烧 死入地狱 如是为十 时病比丘闻佛此偈及宿命事。自知本行克心自责。即于佛前所患除愈。身安意定即得罗汉道。贤提国王欢喜信解。寻受五戒为清信士。没命奉行得须陀洹道。 ------《法句譬喻经》
罪薄福盛速证成就 =============== 若有咒者经一二三度精修此法。不证悉地。倍应勤恳专精修习。乃至七度。各正月五月九月。诣海河潬日日三时。印砂佛塔随力印修。并转大乘诸余经典。观我一切所行之迹。修学斯法。印是塔数满三十万。为灭先世十重业障。复随此一一塔前。以涂香末香诸妙花香而献供养。于一一塔前。坐诵咒一百八遍。智者如是如法修持不成就者。为宿障重。又加日日印一肘塔一千已上。若五逆重罪亦得销灭而证成就。况余微薄诸宿障耶。如斯依法精勤修习。但诵持咒亦得销灭。何况印塔。 又法诣住江河海岸。采以莲花一咒一掷江河水中满十万个。则得成向。何况倍加可不成就。若非是处作修法者。则不成办。如斯咒法薄鲜福人。使加印塔乃得成就。植福德人但所依教诵持供养。遂期成就。如是成者勤诵持咒以为根本。是故诸善男子。坚固精进身心清净求菩提者毕定成就。密迹主未曾见咒。虚辞说导我题是咒在经自成。要假精进为于菩提师僧父母及苦众生。勤功修习合掌顶礼。依法诵咒翦除垢障。乃得成就。如是顶礼为得成就广大功德。如是顶礼无量果报无量福聚。是故数数合掌顶礼。乃得口善身善意善成就功德。劫初有情性质纯善福德高胜。随作随成。不等今我释迦牟尼如来。出浊恶世得解脱时。及弟子等证解脱时。是故智者相续除断猜疑网心。具足精进净修福事。则便成证。若有宿殖福德增胜。依法修行速获成就。若无宿殖福德鲜薄。依法修持久乃成就。 |
福德多者,见光得度;罪垢深者,地动乃度。福熟智利,先得解脱;其福未熟,智心不利,是故未得。 ============================= 《大智度论》:【经】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狱、饿鬼、畜生及八难处,即时解脱得生天上,从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 【论】问曰:若佛入师子游戏三昧,能令地狱、饿鬼、畜生及余八难皆得解脱,生四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者,复何用修福行善,乃得果报? 答曰:此如上说,福德多者,见光得度;罪垢深者,地动乃度。譬如日出照莲华池,熟者先开,生者未敷。佛亦如是,先放光明,福熟智利,先得解脱;其福未熟,智心不利,是故未得。佛大慈悲,等度一切,无憎爱也。亦如树果,人动其树,熟者先堕。佛亦如是,是三千大千世界如树,动之者佛;先度者果熟,未度者果生。
福力能作一切事业。福者所作成就。无福之者诸所为,虽复勤力不成就。虽常多作无义利。 =========================== 由有福故。能获色相。福具精进。福得吉祥。亦获大富福具智慧。福能歌咏正法功德。福具聪利。福游正道。福生上族。福得宿念。福具名称。福圆戒行。福能布施。福力常得诸根不坏。福常快乐有福常受智者所供。福完诸力。福常会遇善友知识。福力能作一切事业。谓若耕植田里。或复商贾求利少施其功大获积集。富盛自在。有福即能于思念间。虚空自然雨其衣服饮食珍宝。一切具足。随受快乐。福获可意妙好舍宅福于现世。及于他生。常得姝丽妻女眷属及财谷等。福者所行之地。自然无其荆棘沙砾。住立平稳。福者亦获广大身相。若有患人。福者手所触时。病随轻差。又复福者随触于人。即能出彼饮食衣服珍宝财谷。给用无尽。福者常得天龙夜叉罗刹鬼等随处卫护。其犹雨时护苗稼神。守护亦然。福者常得多人尊重爱乐。福有善誉。福为人赞。福常能具诸善法分。福者语言人所信顺。福者常得光泽可爱。福者常出微妙梵音。福者身胑自然柔软。福者常发妙善语言。福者常值良友智人不坏眷属。福者无病。福者为人所爱。福获财利。福者勇猛。又大福者。得为人王。无不具足。离诸疾病。福者常得富盛不坏。福者获得转轮伏藏。七宝具足。福者能于虚空中行。福者威光与日月等。福者得成月天。福者得成日天。福者得成梵王。福者得成帝释。福者能于天宫楼阁中行。如彼天子。福者有大力势。如阿修罗王。福者常生善趣。福者舍离恶趣。福者常获最极难得悦意妙华。福者所作成就。福者能为世间作诸照明。福者常得天人阿修罗等正信供养。——《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 无福之者诸所为 虽复勤力不成就——《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无福虽居平坦地 随处旋当荆棘生 设或植种及经商 虽常多作无义利——《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佛以福德大力,降伏魔怨,诸尘垢消,无有诸秽,便成无上正真道。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承顺一法,不离一法,魔波旬不能得其便,亦不能来触娆人。云何为一法?谓功德福业。所以然者?自忆往昔在道树下,与诸菩萨集在一处,弊魔波旬将诸兵众数千万亿,种种形貌,兽头人身不可称计,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摩休勒等,皆来云集。 “时,魔波旬而语我言:‘沙门速投于地!’佛以福德大力,降伏魔怨,诸尘垢消,无有诸秽,便成无上正真道。诸比丘,当观此义,其有比丘功德具足者,弊魔波旬不能得其便,坏其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有福快乐,无福者苦, 今世后世,为福受乐。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
若是国王大福德人。建造此坛上求无上菩提决定得成。恶世薄福众生。见闻尚难。 ========================= 若是国王及大福德人。建造此坛上求无上菩提决定得成。若有随喜之者亦得菩提。何况别余吉祥之事无不成就。若释迦如来灭度之后。恶世薄福众生。何能见闻如是大福德坛仪之法。《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拔济父母。有大功德。佛往昔由拔母。世世无难。自致成佛。 ================ 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我今欲往忉利天上。夏坐安居。为母说法。汝诸比丘。谁乐去者。当随我去。作是语已。即往忉利天上。在一树下。夏坐安居。为母摩耶及无量诸天说法。皆获见谛。还阎浮提。诸比丘言。希有世尊。能为其母。九十日中。住忉利天。佛言。非但今日。我过去时。亦曾为母。拔苦恼事。时诸比丘。而白佛言。过去所为其事云何。佛言。往昔久远。雪山之边。有猕猴王。领五百猕猴。时一猎师。张网围捕。猕猴王言。汝等今日。慎勿恐怖。我当为汝破坏彼网。汝诸猕猴。悉随我出。即时破网。皆得解脱。有一老猕猴。担儿脚跌。堕于深坑。猕猴王觅母。不知所在。见一深坑。往到边看。见母在下。语诸猕猴。各自励力。共我出母。时诸猕猴。互相捉尾乃至坑下。挽母得出。离于苦难。况我今日。拔母苦难。尔时拔免深坑之难。今复拔母三恶道难。佛告诸比丘。拔济父母。有大功德。我由拔母。世世无难。自致成佛。以是义故。诸比丘等。各应孝顺供养父母。——《杂宝藏经》
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
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 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 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所愿皆得;若不得愿者,以罪垢遮故。 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二事一故。《大智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