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5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帝城托孤“诸葛忠武”,忉利天托孤“地藏慈尊”

[复制链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10:5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帝城托孤“诸葛忠武”,忉利天托孤“地藏慈尊”

问:什么叫度人?度人的定义是什么?

吉:令众生去迷向觉,去愚向智,去凡向圣,犹河此岸,臻向彼岸,是谓之度众生。


问:《地藏经》中,为什么光目女母,在光目女发大愿后,仍旧此生十三岁去世,再生为寿命百岁的梵志,寿命尽后,才生无忧国土呢?为什么不能在十三岁的基础上延寿,和光目女一起生活修行呢?

吉:《造像功德经》可能有答案:一切定业不定业中,最难转的是定业,而定业之中,又以现正受的定业最难转。故即便造佛像以转定业,也只能保证“现定业少分容受”,只能减少现在正在受的定业,但不能彻底不受。这或许是你问题的答案。何况母未自修,籍女之力,遑可速成。


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把后世众生托付于地藏菩萨呢?而不是其他菩萨?

吉:佛托众生于某菩萨,一者必所托众生与此菩萨最有缘,正所谓无缘不度,故托有缘。二者,所托众生与所托菩萨愿力最契合,何最契合?末法至弥勒出世众生,罪业最重者,不过无间地狱,而地藏愿力最大,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以愿力之最大者,托付罪业之最深者,故最契合。如白帝城托孤,刘备首托诸葛,因其力堪效也,忠堪信也,智堪谋也,愿堪继也。何谓其愿堪继?岂不闻《隆中对》时,诸葛宏谋大略,之所以事先帝者,愿图相契也。较之世尊,忉利天托孤,遗命地藏,非托他贤,因地藏弘誓,彻救地狱,以应法灭之后,罪重之机,亦如此理。


问:佛涅槃后就不度众生了吗?

吉:涅槃有二,一曰示现涅槃,二曰真实涅槃。示现涅槃,还度众生,如释迦佛。真住涅槃,无造无作,无愿无为,不生不灭,不度众生。故诸大菩萨成佛以来,屡发大愿,不住涅槃,如地藏所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非地藏无涅槃之能,乃不住涅槃之境,为利益众生尔。

以上应仁者ZHANGY问,作答如是。

吉祥果
2021.08.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82

帖子

31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5
沙发
发表于 2021-8-16 14:51: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9

帖子

129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91
板凳
发表于 2021-8-16 17:57:21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感恩感德,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8

帖子

1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1
地板
发表于 2021-8-16 18:44:2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涅槃,我也有所困惑,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二乘人入了无余涅槃后,是否还有机会成佛,历史上就有过讨论,有说能有说不能,这个问题也关乎着一乘真实还是三乘真实。


在《瑜伽师地论》中有这样的内容:


问: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于色等法当言获得自在,当言不得自在?
答:当言获得自在。


问:此所得自在、当言能现在前,当言不能现在前?
答:一分能现在前,一分不能现在前。谓诸如来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已、能现在前;所余不能令现在前。


问:若此界中离诸戏论、由此因缘不堕众数;云何复能起现在前?
答:由先发起正弘愿故;又由修习与彼相似道势力故。譬如正入灭尽定者、虽无是念、我于灭定当可还出,或出已住;然由先时加行力故、还从定出,依有心行而起游行。当知此中道理亦尔。


问:回向菩提声闻、为住无余依涅槃界中、能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为住有余依涅槃界耶?
答: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可有此事。所以者何?以无余依涅槃界中、远离一切发起事业;一切功用、皆悉止息。


——《瑜伽师地论》


若根据《瑜伽师地论》,二乘人入无余涅槃后似乎永远没机会成佛了。但至少肯定了佛是能够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已、能现在前的,也就是能够依然度化众生的。




我又在网上看讲解《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文章,关于法佛、报佛、化佛的说法,后面提到了阿罗汉所入的涅槃,我认为有一定道理:


上节中已经点出佛之三身,以下即就此三身再作进一步展开,依次为:报佛即报身佛、法佛即法身佛、化佛即化身佛。此三身即是佛所圆满证得之三身,也是一切众生本具三德圆满成就之极果。如《义疏》所解:“统论三佛,不一不异。言不一者,约自所证,名为法佛;约自能证,名为报佛;依性起修,还证于性,又名依佛;既依性起,又名法性所流佛。而此报佛,复分为二:若自受用报,则非等觉以下所能见;若他受用报,则别地圆住,乃能随力随分见之。约随群机,普现其影,如月印千江,名为化佛,则若凡若圣,但有缘者,皆得见之。故不一也。言不异者,法是法身,报是般若,化是解脱。三法不可纵横并别,哪得言异。又法是本性三德,报是修生三德,此即是体;化是利他三德,此即是用。性修不二,体用不二,又哪得言异。”法身、般若、解脱即所谓之“三德”。从因说其为德,从果说其为身。从性说其为德,从相说其为身。从体说其为德,从用说其为身。


老子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此以身为大患,为可畏者,为可舍弃者。声闻乘行者所见亦然,故能观身为不净、不洁、易朽、易坏,于证得阿罗汉之果位时,自知解脱,说自证偈:“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后有既不受,故得俱解脱时,已弃绝五蕴之身。然而,一般的理解中,将阿罗汉所入的涅槃境界理解为绝对的死寂与空无,则并不确切,阿罗汉的“不受后有”,是在永尽诸漏的意义上说,而“所作已办”,是知苦、断集、修道、证灭,而得具足解脱,所以并非无身,因为与佛同证五分法身,并有解脱身的功德成就,但未圆满法身功德及成就报身功德,所以于三德之中,仅圆成其一,即解脱德,于三身之中,亦仅圆满其一,即解脱身。此解脱身,也即化身或者说化身亦由其所发起,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阿罗汉入灭之后亦非绝对空无,因其已证得五分法身,并可以有化身作用,只是由于阿罗汉阙大悲心等作为增上缘,所以法身及化身功德多不得显现而已。






另外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有这样的内容:


味著三昧乐  安住无漏界
无有究竟趣  亦复不退还
得诸三昧身  乃至劫不觉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后觉
彼觉法亦然  得佛无上身


我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二乘人所入的涅槃境界,就像昏醉的人一样,安住在这种化城的无漏界里面,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永久的,只是暂时的,只不过这个暂时的昏醉的状态,时间稍微有点长——“乃至劫不觉”。即使时间再长,也终有酒消的一天,终有究竟成佛的那一天。


另外我也曾请教过果师兄关于二乘人取无余涅槃,意识与能量受控程度的关系的问题,其中果师兄回复(特选取关于涅槃的文字):


就算进入你说的灰心泯智,或者二乘涅槃,或者更究竟一点说,佛入涅槃灭度,比你说的这个还彻底吧?但是,他的愿力还在!愿力摄持的加持力还在。愿力依三昧耶建立的契约还在。当你如约启动那个三昧耶时,他的愿力约定的那些受他的愿力和三昧耶控制的特殊能量,一样会对行者产生加持。


如果行者入小乘涅槃,也无利生之愿力存在,那么他的心理和所控福德能量的关系,或许最合适的解释模型,是熵增定律中的不可用能量。也就是说,这个福德能量还是属于他的,还是受他的心力控制的,但是这个能量暂时不可用,不做功。因为心体不用故,心体关联的能量也不用。至于诸佛究竟涅槃,实际是特指法化报三身中的法身涅槃,而化报身还依过往愿力誓约全自动运行去利益众生。


现在关于涅槃的问题,或者更进一步的,一乘和三乘到底谁是究竟真实的问题,我认为一佛乘为究竟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8

帖子

1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1
5#
发表于 2021-8-16 19:41:54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下,历史上,晋代慧远大师曾就罗汉成佛的问题上请教过鸠摩罗什法师,被收录在《大乘大义章》 中,

7 第十章次问罗汉受决并答


原典:


   来答称,《法华经》说,罗汉受记为佛,譬如法身菩萨净行受生故,记菩萨作佛。居此为法身之明证。


   远问曰:经说,罗汉受决为佛。又云,临灭度时,佛立其前,讲以要法。若此之流,乃出自圣典,安得不信?但未了处多,欲令居决其所滞耳。


   所疑者众,略序其三:一谓声闻无大慈悲;二谓无沤和般若;三谓临泥洹时,得空空三昧时,爱著之情都断,本习之余不起,类同得忍菩萨,其心泊然,譬如泥洹後时。必如此,爱习残气,复何由而生耶?斯问以备於前章。又,大慈大悲,积劫之所习,纯诚著於在昔,真心彻於神骨。求之罗汉,五缘已断,焦种不生,根败之余,无复五乐。慈悲之性,於何而起耶?又,沤和般若,是菩萨之两翼,故能凌虚远近,不坠不落。声闻本无此翼,临泥洹时,纵有大心,譬若无翅之鸟,失据堕空,正使佛立其前,羽翮合由顿生?若可顿生,则诸菩萨,无复积劫之功。此三最是可疑,虽云有占,悟必由理,理尚未通,其如信何?


   什答曰:一切阿罗汉,虽得有余涅槃,心意清净,身、口所作,不能无失念。不智之人,起不净想,其实无复别有垢法。如人锁脚,久久乃离,脚虽不便,更无别法。阿罗汉亦如是。从无始生死来,为结所缚,得阿罗汉道,虽破结缚,以久习因缘故,若心不在道,处於愦闹,因妄念,舍身、口业而有失相。是人人无余涅槃时,以空空三昧,舍无漏道,从是以後,永无复有身、口业失。时间促故,不应难言更当起也。


   又谓,以空空三昧,能断余习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用此三昧,舍无漏者,则非无漏定。若然著,何得谓烦恼习气都尽耶?


   又,阿罗汉还生者,唯《法华经》说。无量千万经皆言,阿罗汉於後边身灭度。而《法华经》是诸佛秘藏,不可以此义,难於余经。若专执《法华经》以为决定者,声闻三藏及余摩诃衍经,寝而不用。又有经言,菩萨畏阿罗汉、辟支佛道,过於地狱。何以故?堕於地狱,还可作佛。若尔者,唯有《法华》一经可信,余经皆为虚妄。是故,不应执著一经,不信一切经法。当应思惟因缘,所以取涅槃,所以应作佛。然五不可思议中,诸佛法是第一不可思议。佛法者,谓阿罗汉涅槃当作佛,唯佛知之。又,声闻人以爱为集谛,阿罗汉爱尽故,则无复生理。摩诃衍人言,有二种爱:一者三界爱;二者出三界爱,所谓涅槃,佛法中爱。阿罗汉虽断三界爱,不断涅槃佛法中爱。如舍利弗心悔言,我若知佛有如是功德智慧者,我宁一劫於阿鼻地狱,一脅著地,不应退阿耨三菩提。


   又,《毗摩罗诘经》:摩诃迦叶与目连悔责,一切声闻,皆应号泣。此是爱习之气。又,《首楞严三昧》中说,如盲人梦中得眼,觉则还失,我等声闻智慧,於佛智慧,更无所见。⒅此似若无明。如是爱、无明等往来世间,具菩萨道,乃当作佛。设入菩萨道,尚不得同直修菩萨道者,何况同无生法忍菩萨也。何以故?是人於众生中,不生大悲心,直趣佛道,但求自利,於无量甚深法性中,得少便证。以是因缘故,教化众生,净佛国土,皆为迟久,不如直趣佛道者疾於成佛。


   又,阿罗汉慈悲,虽不及菩萨慈悲,与无漏心合故,非不妙也。如经中说,比丘慈心和合,修七觉意,设断五道⒇因缘者,慈悲犹在。发佛道心时,还得增长,名为大慈大悲。如《法华经》中说,於他方现在佛闻斯事,然後发心。又涅槃法,无有决定不相应焦罗汉耳。何以故?涅槃常寂灭相,无戏论诸法。若常寂灭无戏论,则无所妨。


   又,诸佛大菩萨,深入法性故,不见法性又三品之异。但为度众生故,说有三分耳。


   「沤和、般若是菩萨两翅」者,而《法华经》义不以此说也。是《般若波罗蜜经》,经中赞叹般若波罗蜜故。有菩萨离般若波罗蜜,但以余功德求佛道者,作此喻也。是故佛言,虽有无量功德,无般若、沤和,如鸟无两翅,不能远至。如是成阿罗汉,到於涅槃,大愿以满,不能复远求佛道。若《法华经》说,实有余道,又诸佛赞助成立,何有难事哉?佛有不可思议神力教化,能令草木说法往来,何况於人?如焦谷不能生,此是常理。若以神力、咒术、药草力、诸天福德愿力,尚能移山住流,何况焦种耶?如以无漏火,烧阿罗汉心,不应复生。但以佛无量神力接佐,何得不发心作佛也。假使佛语阿难,作众恶事,以恭敬深爱佛故,尚亦当作,何况佛记言作佛,为开其因缘,而不成佛乎?如大医王,无有不治之病,如是佛力所加,无有不可度者。又阿罗汉於涅槃不灭,而作佛者,即是大方便也。


   又,菩萨先愿欲以佛道入涅槃,无般若、方便故,堕声闻、辟支佛地,如无翅之鸟。今阿罗汉,欲以声闻法入涅槃,或於中道,以有漏禅,生增上慢,如无翅鸟,不得随愿,便当堕落。若能随佛所说,与禅定、智慧和合行者,得入涅槃。是名阿罗汉中有二事:以禅定为方便,无漏慧为智慧。


   又,佛说般若波罗蜜时,未说《法华经》。《法华经》是诸佛欲人涅槃时,最後於清净众中,演说秘藏。若有先闻者,心无疑难。而诸阿罗汉谓,所愿以毕,佛亦说言,阿罗汉末後身灭度。菩萨闻已,於阿罗汉道则有畏。今略说二因缘,故佛有此说:一者,秘《法华》义故,多令众生乐小乘法,得於解脱;二者,欲使菩萨直趣佛道,不令迂迥。所以者何?阿罗汉虽疾证无为法,尽一切漏,得到苦边,後入菩萨道时,不根明利,习大道为难,以所资福德微薄故。若无此二因缘者,阿罗汉终归作佛,不应为作留难也。






译文(由于源自网络,翻译是否绝对准确不敢确定,仅供参考)




   来答说,《法华经》说,罗汉授记为佛,如同法身菩萨清净行所生,授记作佛。您根据经中此说,作为法身非肉身的证明。


   慧远问道:经说,罗汉授记为佛。又说,罗汉临灭度时,佛在其前讲说佛法。这些话都是经书上说的,那能不信?不过,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您解释,以便解决我的疑问。


   所疑很多,略说三点吧:一、声闻乘是没有大慈悲的,他们只知自利;二、声闻也没有方便和般若两法;三、罗汉临涅槃时,得空空三昧,已断除一切爱著,本来的习惯性的烦恼已经灭除,和得无生法忍菩萨类似,内心空寂,犹如涅槃之後。果真如此,试问:爱著的习惯性残气又由何而生的呢?这个问题在前章已问过,不再重复。又大慈大悲,是菩萨积累若干劫的修行才具有的,其纯诚早就著称,真心浸透了骨髓。罗汉却不是这样的,罗汉已经断绝五缘,就焦枯的种子不能再生,诸根已经败坏,五乐也灭除了,慈悲之性,由何而产生?又,方便和般若,是菩萨的两翼,所以菩萨能在天空中飞到远近各处,不坠不落。声闻乘本来没有这样的翅膀,临涅槃时,即使有成佛的雄心,却像没有翅膀的鸟,无所依仗而会从天空中坠落下来,就算佛站在面前,怎能马上长出翅膀来呢?如果可以马上长出翅膀,那么,诸菩萨花费若干劫所积累的功德,岂不都是白费了?这三个问题最是难明,虽说相信,但必明白其中道理才能悟解,道理都不明不白,怎么能谈得上真正的相信呢?


   罗什答道:一切阿罗汉,虽然已得有余涅槃,心意清净,但身、口所作的,不能没有失误。其中有些不智的人,难免还会产生不净的念头。这些念头其实已不是世俗的烦恼,但还是烦恼的残气。就像人被锁著脚,很久很久才解开锁,行动虽然还是不方便,脚上却已没有锁了。阿罗汉也是这样的。从久远以来,种种烦恼如结一般,束缚著人,得阿罗汉果以後,虽已破除烦恼结的束缚,由於已成习惯,若是心不在道,比方习惯性地牵挂之事很多,产生妄念,就会使身、口造业而有所失误。当然,如是进入无余涅槃,在空空三昧中,连无漏道也舍弃掉,从此以后,便不会再有身、口业的失误。因为很快就灰身灭智了,不应说他还会生起身、口业的失误等。


   您说,以空空三昧,能断除烦恼余习。这话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用空空三昧,舍无漏道,那就已经不是无漏定了,怎么能说连烦恼残气也断尽了呢?


   又,阿罗汉再生的事,只有《法华经》说过,其他千万经典,都说的是阿罗汉在後边身灭度。《法华经》是诸佛所说的最深奥的真理,不能引用它的话来推翻其他经典。如果一定要以《法华经》为准,小乘三藏和其他大乘经典便都无用而作废了。有的经说,菩萨怕入於声闻、辟支佛道,甚至过於怕入地狱。为什么呢?因为堕入地狱,总还可以通过努力成佛,入於声闻、辟支佛道之後,将来入於涅槃,灰身灭智,永无成佛之期。单从这个问题来说,只有《法华经》可信,其他经典都是错误的。可见,不应该执著於一经,而不信其他经法,应当由一切经典中去探索,由什么因缘可入涅槃,可以成佛。不过,在五不可思议之中,诸佛法是第一不可思议。阿罗汉涅槃可以作佛,这就是佛法,只有佛知道,应该相信。又,小乘把爱当作人生的最重要原因,所以,阿罗汉的爱已经断尽,便没有再生之理。大乘的说法不同。大乘认为有两种爱:一是三界的爱,二是出三界的爱,即涅槃这种佛法中的爱。阿罗汉虽然断尽三界之爱,没有断除涅槃这种佛法中爱。如舍利弗心裏後悔说,我若知佛有如此功德智慧,我宁肯在阿鼻地狱经历一劫之久,忍受一脅著地之苦,不该退却而不去求无上正等菩提。


   又,《维摩诘所说经》载:摩诃迦叶和目连後悔自责说,如知佛如此功德智慧,一切声闻都该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像舍利弗、摩诃迦叶、目连这种对佛法的爱,就是爱习的残气,就是佛法中爱。又《首楞严三昧》中说,好像盲人梦中得眼,醒来後眼又失去了,我们这些声闻智慧的人,自以为已得天眼,闻佛说法,才知自己不明佛智,实是盲人。像这种於佛智无知的情况,类似於无明。以上舍利弗等凭这种佛法中爱、无明等因缘,往来世间,当具有菩萨道时,便可以作佛。但是,罗汉即使入菩萨道,也不如直接修菩萨道的人,更下如得无生法忍菩萨。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当初对众生不生大悲之心,直奔涅槃的目的是只求自利,在无量甚深法性中,只得到少量便要证入涅槃。由这一因缘,他翻回头来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便要推迟得多,自然不如直修菩萨道的成佛迅速。


   又,阿罗汉的慈悲,虽不及菩萨的慈悲,由於与无漏心合的缘故,也并非不妙。如经中说,比丘由慈心的因缘,修七觉支,若断绝了五道因缘,虽不再轮回于五道之中,慈悲还在。当发心成佛时,这种残存的慈悲还可以增长为大慈大悲。《法华经》也说过,阿罗汉可以在他所在佛国的现在佛那裏闻知佛法,然後发心作佛。又,涅槃之法,并没有规定修阿罗汉的一定会灰身灭智,成为焦种罗汉,一定不能成佛。为什么呢?因为涅槃是常寂灭相,即无定相,不能说一定成为焦种罗汉,也不能说一定不成为焦种罗汉。当然,明白涅槃常寂灭相之理,不去戏论,便没有关系。


   又,诸佛大菩萨,因为深入法性的缘故,不见法性有声闻、辟支佛、菩萨三乘的不同,只是为了度脱众生的方便,说有三乘。其实,会三归一,都可成佛。


   您引述「沤和、般若,是菩萨两翅」的话,不是《法华经》的说法,而是《般若波罗蜜经》中赞叹般若波罗蜜的话。只因为有的菩萨离开般若波罗蜜,用其他的功德去求佛道,为了劝说这些人,作了这个比喻。佛说,虽有无量功德,要是没有般若(智慧)和沤和(方便),就像飞鸟没有两个翅膀,不能飞远,即使成为阿罗汉,到达涅槃,大愿已满,却不能再远求佛道。《法华经》则说,其实还有别的途径可以求佛道,而且这种途径是诸佛所赞成的。可见,罗汉成佛,有何难事呢?佛用不可思议的神力教化,能令草木说法往来,何况对於人呢?焦枯的谷种不能再生,这是常理,若是用神力、咒术、药草之力、诸天福德愿力,便可使大山移动,河水停流,何况使焦种再生呢?用无漏之火来烧阿罗汉的心,阿罗汉当然是不会再生的,但用佛的无量神力帮助,阿罗汉怎能不发心作佛呢?假使佛叫阿难去作各种恶事,阿难对佛恭敬深爱,也会去作,何况佛授记他作佛,为他开示各种因缘,他难道不愿去作佛吗?如大医王,没有治不了的病,佛力所加,也没有不可度脱的人。又,阿罗汉在涅槃中不灭而作佛,这就是佛的大方便啊!


   又,菩萨原先发愿,要以佛道入涅槃,由於没有般若和方便,如同无翅之鸟,堕於声闻、辟支佛之地。阿罗汉原先要以小乘声闻之法入涅槃,修行到中途,以有漏的禅法,还没有证得阿罗汉而自以为已经证得,便也像无翅之鸟一般,不得如愿,堕落为凡夫。不过,如能按佛的教导,修行中禅定与智慧和合,便得入涅槃。对於阿罗汉来说,禅定便是方便(沤和),无漏慧便是智慧(般若)。


   又,佛说般若波罗蜜时,还没有说《法华经》,《法华经》是佛将入涅槃时,在修行者中最後演说的秘藏。若是早就闻知《法华经》之理,菩萨就不会产生疑问了。但早先没有闻知,只闻知诸罗汉声称所愿已经完成,佛也说过阿罗汉末后身灭度,菩萨闻知的是这些话,於是对阿罗汉道有所畏惧,宁愿入於地狱而不愿得阿罗汉。其实,佛说阿罗汉灭度出於两个原因:一是秘藏《法华经》的真理,以便使更多的众生追求小乘之法,得到解脱;二是为了使菩萨直登佛道,不走阿罗汉的迂回之路。为什么说阿罗汉是迂回之路呢?因为阿罗汉证得无为法虽快,能断尽一切烦恼,到达苦海之边,但以後再入菩萨道时,由於积累的功德微薄,没有明利的根,习佛道会有困难。如果没有这两个原因,佛的本意很明白:阿罗汉终归成佛,所以对於阿罗汉作佛,不应该非议留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137

帖子

54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0
6#
发表于 2021-8-16 22:3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8-16 22:38 编辑


阎浮众生于地藏菩萨有大因缘。

=================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
=================
▼▼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占察善恶业报经》


▼▼▼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地藏菩萨本愿经》


▼▼▼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

帖子

13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42
7#
发表于 2021-8-17 04:4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797

帖子

35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23
8#
发表于 2021-8-21 19:5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福智光耀 于 2021-8-21 19:57 编辑

是则定业难改。因果决定故。是故难转诸佛有异方便秘密妙术。能转有情定业报力得福长寿。一切吉祥大悉地法决定成就。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愿诸众生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当供养听其所说受持拥护,然后我当成无上道 ——《大方等大集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9#
发表于 2021-8-22 19:53: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光目女只是发大愿,还没有行大愿,改变一切因果还是要福报,福报很大很大很大,那当然改的很快,光目女发了大愿,再去行愿,自然光目女母可以去解脱了,但是,由于只是发愿,所以,只是无期改为20年,大约这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42

帖子

7000

积分

论坛元老

念佛、拜佛、成佛

Rank: 8Rank: 8

积分
7000
10#
发表于 2021-8-23 02:1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hiWYP 于 2021-8-23 02:17 编辑

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

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云河世尊于忉利天托孤“地藏慈尊”

若非地藏菩萨之威神愿力+

即须“其性刚强,难调难伏”之南阎浮提众生,“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之“甚大业力”。


众缘和合,愿力与业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8-19 20:30 , Processed in 0.1415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